缩略图

大概念视角下小学英语单元教学的重构策略

作者

吴良燕

晋江市英林中心小学 362200

引言

大概念视角下,小学英语单元教学重构以核心概念为统领,突破传统语言点堆砌模式,通过主题聚合、情境迭代和任务驱动,促进知识向素养的转化,实现学科育人的深层目标。

1 大概念视角下小学英语单元教学的特点

在大概念视角下,小学英语单元教学呈现出以核心概念统整、情境化任务驱动和素养整合发展为特征的范式转型。以外研版新标准四年级教材为例,教师不再孤立地教授词汇或句型,而是围绕如“社区生活”“节日文化”等核心主题,整合语言知识、文化认知与交际功能,构建具有现实意义的学习框架。教学强调在贴近学生经验的真实情境中设计连贯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理解、体验与表达中主动建构意义,实现从机械操练向意义协商的转变。这一过程注重语言运用与思维发展的融合,通过探究式、项目化的活动设计,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与合作能力的提升。评价方式更关注学生在真实任务中的表现性成果,推动教学评一致性的实现,最终指向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与学习能力的整体性发展。

2 大概念视角下小学英语单元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核心概念提炼模糊,教学指向散漫

在大概念视角的实践过程中,一个显著的困境在于教师对单元核心概念的提炼往往不够精准和深刻,导致教学缺乏高位引领。部分教师未能深入解读教材内容与课程标准之间的内在联系,仅将大概念简单等同于单元主题名称,未能挖掘其背后所承载的学科本质与育人价值。这种概念的模糊性直接导致单元教学目标设定过于宽泛或流于表面,难以形成一个紧密关联、层层递进的学习框架。教学活动设计因此容易出现碎片化倾向,各个课时之间缺乏逻辑关联,虽然课堂活动丰富多样,但未能有效服务于对核心概念的深度理解与建构,学生获得的知识与体验仍是零散的,阻碍了其形成结构化、可迁移的整体性认知。

2.2 内容整合与情境创设缺乏深度

基于大概念的教学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构与二次开发,但在实际操作中,内容整合往往停留在形式层面。部分教学设计未能打破原有教材的线性顺序和知识壁垒,仅对语言点进行机械捆绑或话题叠加,缺乏对文化内涵、思维训练和价值引导的有机融合。情境创设的真实性与意义性不足,未能围绕核心概念设计出贯穿单元始终、具有挑战性的驱动性任务。许多情境过于简单化或虚假,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深层思维活动,使得学习过程依然侧重于机械操练和浅层理解。

2.3 评价机制与教学目标错位

传统的评价方式难以适应大概念教学的需求,二者之间存在显著错位。当前许多单元教学仍过度依赖以测试语言知识点为主的终结性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侧重于对孤立事实和单项技能的检测,无法有效衡量学生对于核心概念的整体理解深度、高阶思维水平以及素养的综合发展状况。对于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协作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以及价值观念形成等方面的评价则普遍缺失或流于形式。

3 大概念视角下小学英语单元教学的重构策略

3.1 基于教材主题提炼核心概念,统整单元教学目标在大概念视角下,小学英语单元教学的重构策略核心在于从教材内部单元主题中提炼出核心概念,并以此统整单元教学目标,从而保障教学过程的连贯性与深度。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三年级上册教材中“My Family”单元为例,该单元主题围绕家庭与亲情展开,可提炼核心概念为“家庭关系与情感归属”。基于此概念,教学目标整合为引导学生掌握家庭成员的英文称谓,运用简单句型介绍家人,并理解不同文化中的家庭观念,同步培养表达爱与关怀的情感能力。教学案例设计中,教师组织学生绘制家庭树并作英文介绍,使用“This ismy...”、“He/She is...”等句型进行同伴问答,在语言训练中渗透亲情教育。另一案例来自四年级上册“Sports and Games”单元,核心概念定为“健康生活与团队精神”,学生通过学习运动词汇及规则描述,模拟运动场景对话,在实践中体会协作与公平竞争的价值观。此类策略强化了语言学习与意义建构的融合,推动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3.2 创设连贯真实语境,设计递进式探究任务

教学实施需围绕核心概念,创设一个贯穿单元、贴近学生生活的整体语境,并设计层层递进的挑战性任务。延续“Food”模块案例,可设定为“为班级周末郊游设计健康午餐盒”的总任务。在此语境下,子任务依次展开:调查同学饮食偏好、学习中外健康膳食图谱、分析常见食物的营养价值、小组合作设计并展示午餐方案。学生在完成这些需要调用聆听、阅读、讨论、决策与展示等综合语言技能的任务过程中,主动运用所学进行意义协商与问题解决,从而在实践中深化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实现语言能力与思维品质的协同发展。

3.3 嵌入表现性评价量规,实现教学评一致

在大概念视角下的单元教学评价中,必须建立与核心概念及探究任务高度契合的评价机制,其重点在于评估学生对概念的本质性理解深度及其在真实情境中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以四年级“Food”模块中“设计健康午餐盒”的探究任务为例,评价需超越对单一词汇或句型的机械检测,转而聚焦于多个关键维度:方案设计是否体现对健康膳食原则的合理应用、小组协作过程中的沟通效率与问题解决能力、最终成果展示的逻辑严谨性以及语言表达的得体性与流畅度。为实现这一目标,需在任务开始前即开发并明确告知学生具体的表现性评价量规,该量规的标准应全面涵盖对健康知识的迁移应用水平、创意构思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语言输出的准确性与丰富性等多方面素养。

结束语

以大概念重构单元教学,强化了英语学习的整体性与实践性,为学生提供了有意义的价值锚点与迁移路径。这一策略不仅是教学形式的革新,更是对英语学科育人本质的回归与践行。

参考文献

[1] 章雨柔 . 基于大概念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研究[D]. 江西师范大学 ,2024.

[2] 刘茜. 基于大概念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研究[D]. 西南大学 ,2024.

[3] 柴英 . 大概念视角下小学英语单元教学的重构策略 [J]. 校园英语 ,2024,(12):142-144.

[4] 马沁怡 . 大概念视角下小学英语单元教学的重构策略 [J]. 小学生 ( 上旬刊 ),2023,(11):40-42.

[5] 高金玉 . 基于大概念的小学英语单元教学设计现状及对策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