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语文跨学科融合教学案例设计

作者

王海勤

甘肃省渭源县第一中学 748200

一、引言

跨学科融合教学是指打破学科界限,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方法与思维方式相互整合,以更全面、深入地解决问题或探究主题的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跨学科融合教学,既能拓展语文学习的广度与深度,又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契合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育要求。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单一学科的教学已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而《变形记》作为卡夫卡的经典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与多元解读空间,涉及人性、社会、心理等多个层面,为高中语文跨学科融合教学提供了优质的文本载体,具备开展跨学科教学的天然优势与实践价值。

二、实施策略

跨学科融合教学需依托文本特点,结合多学科教学资源,按照逻辑递进的思路设计教学过程。以下围绕《变形记》教学,从资源整合、问题探究、实践应用到评价反馈,分四个步骤展开具体实施。

(一)整合多学科教学资源,搭建跨学科学习框架

在开展《变形记》教学前,先梳理文本中可关联的多学科元素,构建跨学科学习框架。从语文学科角度,聚焦文本的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塑造与语言艺术,引导学生把握小说的叙事节奏与情感表达;从心理学学科角度,结合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分析格里高尔变形前后的心理变化,探究其内心焦虑与自我认知的转变;从社会学学科角度,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挖掘作品中反映的社会阶层差异、人际关系异化等问题;从美术学科角度,搜集《变形记》相关的插画、影视改编作品,如不同版本的书籍封面设计、电影片段,为文本解读提供视觉辅助。随后,将这些学科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制作成跨学科教学资源包,包含文本解读资料、心理学理论摘要、社会背景文献、美术视觉素材等,并明确各学科资源与《变形记》教学重点的关联点,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例如,在资源包中,标注心理学资源用于分析格里高尔的心理困境,社会学资源用于探讨作品的社会意义,美术资源用于辅助学生直观感受作品的荒诞氛围,确保各学科资源能精准服务于语文教学目标。

(二)设计跨学科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深度解读文本

基于前期搭建的跨学科学习框架,设计具有层次性与关联性的跨学科探究问题,引导学生以问题为导向,深度解读《变形记》。首先,围绕文本核心,提出跨学科主问题:“结合多学科知识,分析格里高尔的‘变形’背后蕴含的多重内涵”。接着,将主问题拆解为若干子问题,覆盖不同学科维度。从语文学科出发,设计问题:“小说中哪些细节描写体现了格里高尔变形后的孤独与绝望?请结合具体语句分析”;从心理学角度,设计问题:“运用人格结构理论,分析格里高尔变形后,其‘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冲突体现在哪些方面”;从社会学角度,设计问题:“格里高尔的家庭关系在其变形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社会怎样的人际关系特点”;从美术角度,设计问题:“对比不同版本《变形记》插画中格里高尔的形象设计,分析画家是如何通过视觉元素展现作品荒诞主题的”。

(三)开展跨学科实践活动,促进知识迁移与应用

在学生完成深度文本解读后,开展跨学科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探究成果转化为具体的实践作品,实现知识的迁移与应用。设计三项实践活动供学生选择,学生可根据兴趣与特长组成小组参与。第一项活动为“跨学科主题演讲”,要求学生结合语文的语言表达技巧、心理学的心理分析方法与社会学的社会观察视角,以“《变形记》中的人性与社会”为主题撰写演讲稿,并进行现场演讲,展现对文本的跨学科理解;第二项活动为“《变形记》改编创作”,鼓励学生运用语文的叙事创作能力与美术的视觉设计能力,将小说中的某个片段改编成连环画或短剧剧本,在改编过程中需保留原文的核心思想,同时融入自己对文本的跨学科解读;第三项活动为“社会现象关联分析报告”,引导学生结合社会学知识与语文的文本分析方法,寻找现实生活中与《变形记》所反映主题相似的社会现象,如职场压力下的个体困境、人际关系中的疏离现象等,撰写分析报告,阐述现象与文本的关联及启示。

(四)构建跨学科评价体系,全面反馈教学效果

为全面、客观地评价《变形记》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效果,构建多维度、跨学科的评价体系。评价主体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确保评价的全面性。评价内容涵盖三个维度:一是知识理解维度,重点评价学生对《变形记》文本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对所整合的心理学、社会学、美术等学科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情况,可通过课堂提问、文本分析作业等方式进行评价;二是能力发展维度,关注学生在跨学科探究与实践活动中展现出的问题解决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如通过观察学生在小组探究中的表现、审核实践活动作品来评价;三是情感态度维度,评估学生在跨学科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积极性、对语文学习与跨学科探究的兴趣变化,通过学生学习日志、课堂表现记录等进行判断。

三、结语

以《变形记》为载体的高中语文跨学科融合教学,打破了传统语文教学的学科壁垒,让学生在多学科视角下实现了对文本的深度解读,同时提升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与实践创新的能力。这一教学实践不仅为《变形记》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更为高中语文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推广积累了可借鉴的经验。未来,高中语文跨学科融合教学还需进一步探索学科融合的深度与广度,结合更多经典文本与现实主题,不断优化教学策略与评价体系,真正实现以跨学科之力,助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明宇。高中语文经典文本跨学科教学实践研究 [J]. 语文教学通讯,2024(1):25-29.

[2] 李梦琪。多学科视角下《变形记》教学策略探究 [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4(3):41-45.

[3] 张思远。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语文跨学科评价体系构建 [J]. 教学与管理,2024(2):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