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英语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

作者

贺福灵

贺福灵 安徽省临泉田家炳实验中学 236400

一、引言

核心素养导向的大单元教学以整合思维打破知识碎片化,聚焦英语核心素养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大维度。这种教学设计强调从课程整体出发,将零散的知识点重组为具有主题意义的学习单元,通过结构化的内容设计和递进式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网络,实现深度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相关单元进行大单元设计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选取“中国节日文化”“传统艺术传承”“经典文学作品” 等主题,将词汇语法学习、阅读写作训练与文化内涵探究有机结合,能促使学生在系统学习中实现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例如,在 “春节文化” 主题单元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与节日相关的英语表达,还能通过对比中西方节日习俗、撰写文化传播方案等任务,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文化自信,这也契合新时代英语教育改革要求中 “讲好中国故事,增强文化传播力” 的目标。

二、实施策略

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英语大单元教学实施需多维度协同推进,从课程整合、目标规划到教学活动设计等环节,构建科学系统的教学体系。

(一)单元内容系统整合与主题提炼

依据课程标准,全面梳理高中英语必修教材中 Unit 2Travelling around、Unit 5 Languages around the world 等与传统文化相关单元的内容。在整合过程中,充分考量英语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挖掘各单元与核心素养培养的契合点。分析文本时,从语言能力角度关注词汇、语法和句型;从文化意识层面挖掘文化内涵;从思维品质方面寻找可拓展思考的点;从学习能力出发,思考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提炼出 “传统文化的多元呈现与传播” 这一核心主题后,打破单元界限重组教学内容。将 Unit 1 Cultural heritage 中文化遗产保护与 Unit 4 History and traditions 里的历史传承相关内容整合,引导学生运用英语描述文化遗产、分析历史传承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在提升语言能力的同时,增强文化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还可补充现实生活中的文化传播案例,让学生讨论如何用英语更有效地传播传统文化,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

(二)核心素养导向的目标体系构建

围绕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大核心素养,结合整合后的单元内容和核心主题,制定大单元教学目标。在语言能力方面,除了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单元中的词汇和语法,准确描述传统文化相关现象和事件外,还可设定更高层次的目标,如让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语境,灵活运用语言进行传统文化的深度表达和交流。例如,在介绍中国传统节日时,不仅能描述节日习俗,还能阐述节日背后的文化意义。

在文化意识培养上,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中外文化对比活动,引导学生对比中外文化差异,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播意识。可以让学生分组研究中国春节与西方圣诞节在庆祝方式、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异同,并制作对比报告。在思维品质培养方面,设置如 “在全球化背景下,传统文化如何实现创新发展” 等开放性问题,促使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行批判性思考,鼓励学生提出独特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学习能力目标则注重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法,提升学习效率。具体可设定学生在完成传统文化主题项目时,能够自主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资源,在小组合作中有效分工、积极沟通,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每个目标都细化为具体、可操作的子目标,确保教学目标的精准性和可衡量性,如语言能力目标下可细分词汇掌握数量、语法运用正确率等子目标。

(三)多元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

基于大单元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采用情境教学法时,创设如 “传统文化国际交流展” 等真实情境,为学生提供详细的角色设定和任务要求。学生分组扮演参展商、参观者、翻译人员等不同角色,运用英语进行沟通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化表达能力。例如,参展商需要用英语介绍展品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参观者提出问题并进行互动交流。

开展项目式学习,布置 “制作传统文化英文宣传册” 项目。教师可指导学生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包括确定宣传册主题、收集资料、采访调研、小组讨论等环节。在收集资料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考察、网络搜索、查阅书籍等多种方式获取信息;在采访调研环节,鼓励学生采访当地的文化传承人或相关专家。完成宣传册制作后,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和分享,在实践中培养综合素养。

同时,穿插小组合作学习、辩论等活动,如开展 “传统文化传承应以保护为主还是创新为主” 的辩论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促进思维碰撞,提升学习效果。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和点评,保障活动有序进行,及时纠正学生在语言运用和思维表达上的问题。

(四)动态化教学评价体系构建

构建涵盖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动态化教学评价体系。过程性评价贯穿教学全程,通过课堂表现记录、小组活动参与度评价、学习日志检查等方式,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进步与不足,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例如,在课堂表现记录中,详细记录学生的发言质量、参与积极性等;在小组活动参与度评价中,从团队协作、任务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终结性评价则在单元教学结束后进行,采用笔试、口语测试、项目成果展示等多元形式,全面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笔试内容除了常规的词汇、语法考查外,增加与传统文化相关的阅读理解和写作题目;口语测试可设置情景对话或主题演讲环节;项目成果展示时,邀请学生、教师共同参与评价,从内容完整性、创新性、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打分。

根据评价结果,分析教学成效,总结经验教训,为后续教学调整提供依据,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例如,如果发现学生在文化意识方面得分较低,后续教学中可增加更多的文化对比活动和文化知识讲解。

(五)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利用

积极开发和整合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素材,进行拓展延伸,如补充相关的英文视频、音频、图片等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可以引入纪录片《中国通史》的英文片段,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了解中国历史文化;播放英文歌曲中蕴含传统文化元素的曲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结语

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英语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是提升英语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路径。通过系统整合、精准目标设定、多元活动开展等策略,能让学生在传统文化学习中深化英语能力。未来教学需持续优化,以适应教育发展新需求,进一步探索大单元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跨学科教学等新方向,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陈致远。高中英语大单元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J]. 外语教学研究,2023(3):45-51.

[2] 刘思涵。核心素养视角下英语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应用 [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5):32-37.

[3] 王梓轩。项目式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24(2):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