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课堂德育渗透有效策略的研究

作者

罗雪玲

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洽水镇中心小学

引言

语文学科因其人文性与综合性特点天然具备德育功能,小学阶段又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关键期。当前小学语文课堂德育渗透中仍存在形式化倾向、教学割裂现象等问题,亟需探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且富有实效性教学策略。探究立足小学语文教学实际,从教材挖掘、方法创新等角度系统构建德育渗透策略体系,旨在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统一,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挖掘教材资源,构建德育情境

小学语文教材蕴含丰富德育素材,教师需深入挖掘文本隐含价值导向,其转化为学生可感知、可理解、可内化道德养分,通过精读细读课文提炼文本中体现爱国情怀、家庭亲情等核心价值观念语句段落,将其作为德育切入点,如《草原》一文中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热爱与敬畏之情。还应注重挖掘教材中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古诗文蕴含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精髓,《三字经》《弟子规》等启蒙读物包含做人处事基本准则,教师应当通过诵读、讲解等方式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魅力,汲取传统道德智慧。构建富有感染力德育情境也至关重要,教师应当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视听情境,如配合《雷锋日记》选段播放雷锋事迹短片,增强学生情感体验,也可以设计角色扮演情境,让学生置身特定环境中亲身感受道德抉择与价值判断。

多元化德育情境构建有助于打破传统单一灌输模式局限,营造良好道德氛围,教师应当结合教材内容设计道德困境讨论情境,生活化情境尤为重要,将教材中道德观念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使抽象德育内容具体化、生活化,如学习《小壁虎借尾巴》后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互相帮助事例,感受助人为乐美好品质。教师还应善于捕捉课堂教学契机,利用偶发事件进行及时德育,如学生课堂上出现不文明行为结合文本内容适时进行引导,学生表现积极向上时及时给予肯定鼓励。

二、优化教学方法,激发道德共鸣

优化教学方法是提升小学语文课堂德育渗透实效性关键环节,传统单向灌输式教学难以引起学生内心真实共鸣,需转向多元互动体验式教学模式,教师应结合学生年龄特点采用启发引导策略代替说教训诫,通过设问激思、讨论辩析等方式激活学生主动思考能力。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适合运用故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直观生动教学手段,中高年级学生抽象思维逐渐发展增加案例分析法、问题探究法等深度思考方式。朗读感悟法作为语文学科特有教学手段,能帮助学生在声情并茂朗诵中体会文章情感,感受人物品质,合作学习方法则有助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小组协作完成德育主题探究在分享交流中互相启发。

以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一课为例,教师应当巧妙设计多维教学方法激发学生道德共鸣,课前创设悬念引入出示蝌蚪图片,提问“谁知道它会变成什么样子”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初读课文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播放小蝌蚪成长变化视频直观展示生命奇迹,精读环节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小蝌蚪、鲤鱼等角色,体验小蝌蚪寻找妈妈过程中坚持不懈精神。随后组织小小动物学家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各小组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动物亲子关系,分享交流培养学生关爱生命情怀。情感升华阶段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生活,思考爸爸妈妈为我付出哪些辛苦,引发学生对亲情感恩思考,课后延伸布置我为爸爸妈妈做一件事实践作业,将课堂学习迁移至家庭生活。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拓展课堂活动,深化价值认同

拓展课堂活动是将德育内容转化为学生实际行动重要途径,通过丰富多彩活动形式,使抽象道德观念具体化、生活化,促进学生价值认同与内化。课内活动应当围绕教材内容设计拓展如开展经典诵读、演讲辩论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感悟道德内涵,而校外实践活动则将课堂所学延伸至现实生活如组织社区调查、志愿服务等,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与实践能力。活动设计应注重层次性与梯度性,低年级学生侧重于角色扮演、故事表演等直观体验活动,中高年级学生则增加模拟法庭、主题辩论等思辨性活动。活动组织过程中应创设民主平等氛围,鼓励每位学生积极参与,达个人见解,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建设也十分关键,通过家庭阅读、社区服务等形式,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协作育人合力。

以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西门豹治邺》一课为例,教师应当创新设计系列拓展活动深化学生价值认同,课内组织模拟古代审案活动,让学生分饰西门豹、巫婆等角色还原课文场景,体验西门豹智勇双全、为民请命品质。随后开展小小辩论会,以西门豹处罚巫婆方式是否恰当为题,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公平正义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课后延伸设计寻找身边正义使者调查活动,鼓励学生采访社区警察、法官或其他维护公平正义职业人士,了解他们工作故事。组织校园小小维权岗实践活动,让学生轮流担任班级纠察员监督校园不文明行为,培养学生主持公道意识,同时布置家庭小法官亲子互动任务,请学生记录一周内家庭成员间矛盾纠纷并尝试公平解决,将课堂所学迁移至家庭生活情境,学期末举办崇尚正义反对迷信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参与系列活动收获与感悟。

结论

小学语文课堂德育渗透有效策略探究表明,科学系统德育渗透路径对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作用,教材资源深度挖掘为德育渗透提供丰富内容支撑,多元教学方法创新激发学生道德情感共鸣,课内外活动拓展则促进价值观念内化为自觉行为。德育渗透非一蹴而就的过程,需教师持续探索创新不断提升育人能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德育体系。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应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情感激发与行为养成相结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价值观,促进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彤.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与方法的研究[J].2023(7):624-626.

[2] 张也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对A 市实验小学的调查[D]. 渤海大学,2021.

[3] 胡芳芳 . 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渗透研究 [J].2021.DOI:10.12255/j.issn.1672-6677.2021.06.1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