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的研究

作者

刘红军

长春数字科技职业学院

随着汽车产业朝着转型升级方向迈进以及新能源汽车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的培养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以及机遇,高职院校身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基地,在推动产教融合以及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然而当下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依旧存在理论和实践相脱节、教学内容较为滞后、创新能力培养有所欠缺等问题,鉴于此,深入剖析新形势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路径,对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及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有关键的现实意义。

一、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当下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工作遭遇不少问题,专业课程设置跟行业发展需求出现脱节状况,部分课程内容更新较为迟缓,没能及时把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等前沿技术知识融入其中,实践教学环节依旧较为薄弱,实训设备配置不太完善,难以契合学生实践技能训练的需求,校企合作的深度不足,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不高,实习实训岗位质量高低不一。师资队伍结构需要优化,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偏低,调研数据说明,有的用人单位反映毕业生实践动手能力有待提升,一部分毕业生称专业课程内容和实际工作存在一定差距,这些问题对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形成制约,急需采取有效措施给予改进[1]。

二、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策略

(一)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设计

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需要依据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岗位需求来进行,构建起“平台 + 模块”形式的课程体系,其中专业基础平台囊括了像机械制图、汽车构造、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这类核心课程,以此强化学生在专业基础知识方面的储备,专业技能模块依据整车检测、故障诊断、维修保养等不同的岗位方向设置有差异化的课程群,着重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紧密跟随行业前沿动态,开发新能源汽车技术、智能网联技术等新兴领域相关的课程。在教学资源上,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和企业用工需求,开发学习任务工作页,录制专业技能实操微课,丰富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二)实践教学模式创新

实践教学改革需要着重强化项目导向,构建“工学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将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一一对应,实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依靠校内实训中心,精心设计发动机拆装与检测、驱动电机、动力电池包等拆装检测、底盘系统维修、车身电气系统检修等一系列综合实训项目,以此让学生在真实的任务当中掌握专业技能,同时引入企业生产项目来开展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实践教学方法,运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情境模拟等多种不同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创新思维,同时组织学生参加省市级职业技能大赛,依靠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方式,以职业标准和技能大赛流程标准为依托,强化学生质量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2]

(三)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改革

课程考核评价需要把过程性评价以及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构建多元化考核体系,理论课程运用平时考核、阶段测试以及期末考试相结合的办法,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应用能力,实践课程重点考核操作技能与职业素养,设置工作任务完成质量、操作规范性、团队协作等评价指标,练技能、验成果,以最终成果输出来评价学生技能水平的掌握情况。引入企业技术标准,把职业技能等级认证纳入课程考核之中,提升考核评价的专业性与实效性,建立学生技能成长档案,记录实践训练和技能竞赛成果,形成全过程评价机制。

三、产教融合培养机制创新路径

(一)校企协同育人平台搭建

育训结合,推行职业技能培训与在岗继续教育,校企双方携手构建协同育人平台,借助区域汽车产业集群的优势,同龙头企业缔结战略合作关系,设立产业学院以及企业工作室,推行订单式培养模式,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担当兼职教师,让其参与专业建设以及课程教学工作,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研讨人才培养方案,适时把新技术、新工艺融入教学内容之中,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开展技术攻关以及科研项目,推动教学与科研共同发展。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对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而言非常关键,要制定教师企业实践制度,安排专业教师定期前往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践,以此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支持教师参与技能培训以及职业资格认证,提升其专业技术水平,还要建立“教师 + 师傅”协同教学机制,充分发挥企业技术人员在实践教学里的关键作用。鼓励教师参与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开展应用技术研究,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另外要完善教师考核激励机制,把实践能力以及技术创新成果纳入考核指标[3]。

(三)实训基地共建共享

校企共建共享实训基地乃是产教融合之中颇为关键的一种载体形式,积极引入企业真实的生产设备,着手构建如汽车综合检测中心以及新能源汽车实训室等各类专业实训场所,专门设立企业技能大师工作室,以此来开展技术技能方面的传承工作,共同去制定实训管理制度以及技术规范,保证实训教学可规范且有序地进行,同时建立起实训设备更新机制,及时将新型检测设备以及维修工具引进过来,让实训条件始终可以与产业发展需求相契合,面向社会开放实训资源,承接企业员工培训以及技能鉴定等工作,达成资源共享效益的最大化目标。

四、结语

依据新时代高职教育的发展需求,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需秉持产教融合以及知行合一的培养观念,借助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完善评价机制等一系列举措,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校企之间的合作,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重视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同等关键,希望能够培育有工匠精神与创新意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探寻构建契合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新途径,为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给予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董文萍 . 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路径研究—基于高校教师视角 [J]. 区域治理 ,2021,(8):220-221.

[2] 丁柏闻 . 基于“岗课赛证”的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J].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24(02):32-36.

[3] 刘立新 , 李雪雪 . 基于全人教育理念的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实效性提升研究 [J]. 大学(研究与管理),2024,(03):14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