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AI 在盲语文课堂教学反馈机制优化中的实践探索

作者

卢丽雅

福建省龙岩市特殊教育学校364000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会同有关部门不断加大资源投入力度,帮助视力障碍人群更好地获取知识信息、跨越“数字鸿沟”。《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明确提出“要利用新兴技术推动特殊教育质量提升,确保特殊群体共享发展成果”,为盲校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在盲校教育体系中,传统的盲校教材点字转换模式主要依赖人工操作,难以满足新时代盲校教育的发展需求以及视障学生对知识获取的迫切渴望。AI 技术凭借其强大的语音处理、模式识别和数据分析能力,能够为盲生创造更加个性化、高效的学习环境,助力盲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AI 介入盲语文课堂的可能方式

(一)语音交互技术的应用

在《大自然的声音》教学中,语音交互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实时语音反馈系统能够让盲生在课堂上随时与教师进行语音互动,打破传统盲语文教学中盲生反馈延迟的局限。当讲解到风声、雨声、动物叫声等不同声音时,教师可通过系统播放相应音频,盲生听完后,能即时通过语音描述自己对这些声音的感受和联想,系统迅速将其语音转化为文字呈现在教师端,教师据此给予针对性反馈,引导盲生深入理解文本中对大自然声音的描绘。在课堂总结环节,教师还可借助该系统组织盲生进行集体语音回顾,让盲生轮流复述课文中描写声音的关键段落,系统实时记录并整理盲生的表述内容,帮助教师快速掌握全班盲生对文本核心内容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后续教学重点。

语音识别与合成技术也大力辅助了教学过程。在预习环节,盲生可借助语音识别软件,将自己对课文的朗读录制下来,软件自动识别朗读中的错误发音、停顿不当等问题,并给出详细的改进建议,包括具体字词的正确发音方法、语句间合理停顿的判断依据等。在课堂讲授时,教师利用语音合成技术,将课文内容以清晰、标准的语音形式播放给盲生,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文章的节奏和韵律。在讲解描写小溪潺潺流淌的段落时,语音合成的朗读能生动展现出语句的舒缓,让盲生更易体会文字所营造的意境。对于较难理解的字词,教师还能通过系统调用丰富的语音解释资源,从字词的词性、近义词辨析、在不同语境中的用法等角度帮助盲生理解词义,增强学习效果。课后复习阶段,盲生可再次使用语音合成技术播放课文内容,结合课堂笔记进行巩固记忆,进一步强化对文本的理解。

(二)盲文识别与转换技术

以《秋天的雨》为例,盲文作业智能批改极大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和反馈的准确性,减少教师在盲文作业批改中因人工识别点位产生的误差。盲生完成盲文作业后,通过专门的盲文扫描设备将作业内容数字化,盲文识别软件快速识别盲文点位,转化为电子文本,并与预设的标准答案进行比对。软件不仅能指出答案的正误,还能对书写不规范的盲文点位进行标记,如点位偏移、缺失等情况,同时针对错误原因给出详细分析,如对某个拼音的盲文书写规则理解有误、对汉字对应的盲文编码记忆偏差等,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清晰的反馈。教师可根据这些反馈,在课堂上集中讲解普遍存在的问题,如特定拼音组合的盲文书写规律,也能针对个别学生的情况进行单独辅导,如帮助学生纠正易混淆的盲文点位书写习惯。教师还可将学生作业中的典型错误整理成电子文档,通过盲文阅读设备分享给学生,供学生课后对比学习,强化对知识点的掌握。

(三)个性化学习反馈系统

在《荷花》的教学中,基于学习数据分析的个性化建议为每个盲生制定专属学习方案,实现教学资源的精准匹配。学习平台收集盲生在课堂互动、作业完成、测试等环节产生的数据,分析他们在字词理解、语句赏析、写作表达等方面的优势与不足,构建全面的个人学习档案。系统发现盲生对描写荷花形态的词语理解较好,但在运用这些词语进行写作时存在困难,便会为其推送针对性的写作练习资料,包括优秀范文赏析、词语运用的专项训练等,并提供详细的指导建议,如如何根据写作主题选择合适的描写词语、如何通过句子结构调整增强表达效果等。教师根据系统反馈,在课堂上对该生给予更多关注,鼓励其分享写作思路,针对其写作中的具体问题进行指导,帮助其克服困难。系统还会定期更新盲生的学习数据,动态调整个性化建议内容,确保建议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如当该生在词语运用能力上有所提升后,系统会推送更复杂的段落写作训练资料,进一步提升其写作水平。

智能适应性学习路径推荐则依据盲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水平动态调整学习路径,避免传统教学中 “一刀切” 的学习安排导致部分盲生学习压力过大或学习内容不足的问题。当盲生在学习《荷花》时,若系统检测到其对课文背诵掌握较快,但对文中修辞手法的理解稍慢,便会在后续学习中优先推送与修辞手法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趣味练习题等,引导盲生巩固薄弱环节。拓展阅读材料会选取与课文修辞手法相近的短篇盲文文章,帮助盲生在对比阅读中加深理解;趣味练习题则以互动问答的形式,让盲生判断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增强学习的趣味性。系统还会将盲生的学习路径调整情况同步给教师,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在课堂教学中给予相应的配合与指导。

三、结语

AI 技术在盲语文课堂教学反馈机制优化中的实践,为盲语文教学带来了显著变革。语音交互技术、盲文识别与转换技术以及个性化学习反馈系统的应用,从多个维度提升了教学效果,增强了盲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未来,随着 AI 技术的持续发展,有望在盲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大作用,为盲生创造更加公平、优质的教育环境,助力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晓霞 .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盲校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J].现代特殊教育 , 2025(13).

[2] 张萌萌 . 人工智能背景下学习中心课堂的价值困境与突破路径[J].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

[3] 闫佳琦 , 严宇桥 . 数据能力与进化逻辑——人工智能技术的展望与驾驭 [J]. 中国报业 , 2020(12):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