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家园共育视角下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实施路径与成效分析

作者

乔玉美

廊坊市大厂回族自治县城区第二幼儿园 065300

引言

幼儿阶段是养成健康习惯、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园健康教育是培养幼儿健康成长的关键,其成效不仅依靠幼儿园开展的教育活动,同样离不开家庭的共同参与。家园共育强调家庭与幼儿园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的统一性,通过资源共享与协同行动,弥补单一教育主体在健康教育中的不足。在目前重视幼儿全面发展的情况下,从家园共育角度探究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实施路径,有利于提高幼儿园健康教育的质量,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一、家园共育视角下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实施路径

(一)理念融合:构建一致的健康教育认知

理念统一是家园共育开展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基础,幼儿园要采用多种方式来向家长传播正确的健康教育观念,让家长知晓健康教育并不仅仅是身体保健,也包含了心理保健、社会适应能力等多方面内容。可以定时举办健康教育讲座,向家长说明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及其健康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让家长认识到培养健康行为要依靠家园的合作。

同时,幼儿园应积极倾听家长的教育观念,了解家庭在健康教育中的困惑与需求,通过双向沟通消除认知差异。像在家长座谈会中,鼓励家长分享日常育儿中关于幼儿饮食、运动等方面的做法,教师针对其中存在的误区进行专业解答,使家长逐渐认同 “健康第一” 的教育理念,形成 “幼儿园主导、家庭配合” 的认知共识。

(二)内容协同:形成互补的健康教育体系

幼儿园和家庭在健康教育内容上各有侧重,二者要合作起来达成完整的教育链。幼儿园依照幼儿年龄特征安排系统的健康教育活动,通过游戏让幼儿认识常见病预防知识,在体育活动里培育幼儿的运动爱好和协调性。家庭也要在日常生活当中持续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把健康知识变成具体行为。

从生活习惯培养来说,幼儿园在集体生活中强调按时作息、自主进餐等规则,家长在家庭中需保持一致要求,避免出现 “幼儿园讲规则、家庭无约束” 的情况。以饮食习惯为例,幼儿园倡导不挑食、细嚼慢咽,家长在家中应避免追喂、过度满足零食需求等行为,通过家园一致的要求帮助幼儿养成良好习惯。此外,针对心理健康教育,幼儿园通过绘本阅读引导幼儿表达情绪,家长则需在家庭互动中关注幼儿情绪变化,配合幼儿园进行情绪疏导,形成内容上的互补与衔接。

(三)形式创新:搭建多元的家园互动平台

多样化的互动形式是保障家园共育效果的关键支撑,幼儿园可以线上线下两种途径,为家长加入健康教育创造条件。在线下开展亲子健康活动,如亲子运动会、健康美食制作之类的,让家长在参与过程中了解健康教育方法;在线上班级群中分享健康教育资源,把幼儿的健康食谱、运动指导视频这些资料发给家长,方便家长随时学习。

建立家园健康交流机制也很重要,幼儿园定期发出 “健康成长手册”,老师把幼儿在园健康状况记录下来,家长则填好家里的情况,这样就用手册达成健康信息的双向交流。对于那些有特殊健康状况的幼儿,比如过敏体质、运动能力较弱等,老师和家长要一对一沟通,商量出专门的健康教育计划,这样才能做到对症下药,保证教育有效果[1]。

二、家园共育视角下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实施成效

(一)幼儿健康行为养成效果显著

在家长和幼儿园双方共同教育之下,幼儿健康行为习惯有了明显的优化表现。就平日里的观察而言,大多数幼儿会自觉做到饭前饭后洗手、按时去睡午觉,在自主进餐的过程当中,他们所表现出的挑食情况明显减少一些。运动方面,幼儿参与到体育动当中的积极性明显增加,会积极地参与到跳绳、拍球等运动中来,动作上的协调性和耐力对比之前有明显提升。

这些改变来源于家园一致的教育要求,比如 “健康小明星” 评选活动,幼儿园给幼儿奖励健康小星,家长在家会及时强化正向行为,使幼儿渐渐地把外来的规矩变成自身的自觉。幼儿对于健康知识的应用能力也在增长,当天气变冷后能提醒家长 “要多穿衣服,预防感冒”,显示出健康认知向行为的有效转化。

(二)家长健康教育能力明显提升

家园共育的过程也是家长学习成长的过程,经过幼儿园组织的健康教育活动,家长学到了许多科学的育儿知识。一些家长从最开始的“只关心孩子吃好穿好” 变成开始重视运动、心理等全面健康,在家也开始有意识地安排亲子运动时间,减少电子产品使用时长。

从家长的沟通反馈来看,家长对于 “健康成长手册” 里记录的内容也由以前的简单写 “无异常”,转变成了现在具体描述幼儿在家的运动情况、情绪表现等,家长对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和专业性不断提升。

(三)家园合作关系更加紧密和谐

健康教育的协同实施拉近了幼儿园与家庭的距离,形成了互信互助的合作关系。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认可程度有了明显的提升,参与到亲子活动、健康讲座之类的活动中时,渐渐明白教师的教育观念以及工作难度,对于幼儿园给出的建议和要求更加配合。

教师也通过与家长的互动更全面地了解幼儿家庭环境,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依据。通过沟通发现部分幼儿在家中缺乏运动机会,教师便在幼儿园增加该幼儿的运动时间,并指导家长在家中创造运动条件。这种双向互动让家园双方共同为幼儿健康成长发力[2]。

三、结论

家园共育为幼儿园健康教育注入了协同之力,通过理念融合、内容协同与形式创新等路径,让健康教育更加系统和实际。实施成效表明,这种模式不仅促进了幼儿健康行为的养成与健康认知的提升,也增强了家长的教育能力,构建了和谐的家园合作关系,为幼儿健康成长筑牢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小英 . 幼儿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探究 [J]. 华夏教师 ,2024,(03):108-110.

[2] 吕艳婷 . 家园共育视角下幼儿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策略 [J]. 科学咨询 ( 教育科研 ),2020,(15):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