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标背景下高三化学复习策略思考

作者

蔡金丽

石狮市第八中学

化学课程既强调化学学科及科学领域的核心素养,又反映未来社会公民必备的共通性素养,倡导学会学习、合作沟通、创新实践,从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等方面,全方位构建课程目标和学业质量体系 [1] 】。在新课标新高考背景下,以往的高三化学复习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以及考试评价改革的需求了,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探究和探索与新课标要求相契合的、能够适应新高考趋势的高三复习策略。

一、紧扣课标方向,明确复习目标

在新课标新高考背景下,高三化学复习需要以课程标准为核心导向,精准的定位复习的目标。因为新课标当中不仅明确了化学核心素养的培育方向,还有效的细化了学业质量的标准,可以为高三复习提供相对权威的理论依据。紧扣课标方向,说明教师需要详细深入的解读课程标准当中的内容要求、学业要求以及教学提示,梳理出知识体系当中的核心脉络以及能力培养的层级,采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将复习目标从单一的进行相关知识的记忆转变为多元维度。比如说建构化学观念、发展核心思维和提升探究实践能力等等。通过对标课标,教师能够确保高三复习的内容的深度以及广度与新高考的要求相契合,有效的避免盲目的拓展或者是遗漏核心考点等问题。

以《第一单元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的复习为例,教师可以以新课标当中“认识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原子间的连接顺序、承建方式和空间排布对其化学性质的影响”“能基于官能团、化学键的特点与反应规律分析和推断含有典型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等学业要求为依据,制定出分层递进的复习目标,以此带领学生进行有效的高三复习。基础目标可以紧扣新课标当中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的内容要求进行设计,比如:系统的梳理有机物的官能团结构、有机物的同分异构现象等相对核心的知识,有效的对比烷烃、烯烃、炔烃的碳碳键差异,从而强化“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观念【2】。进阶目标则需要结合新课标当中“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核心素养要求进行设置,比如:基于某未知有机物的分子式以及核磁共振氢谱数据,运用学习到的不饱和度计算和等效氢分析等方式和方法,有效的推理出分子的结构,并尝试说出自己的理论依据,以此将学习到的有机物结构的知识转化为逻辑推理能力,构建起从数据到结构的分析模型。素养目标则需要以新课标当中“关注化学学科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的教学提示为依据,比如分组讨论不同官能团对于材料的性能的影响,这些材料性能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导电性以及柔韧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结构的设想,并通过书面报告这一形式阐述结构与功能之间的联系。在深化对于有机结构的知识的理解的同时,学会迁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当中的问题。通过该方法,可以将高三复习从相对浅层的学习转向深度的探究,确保复习内容是与新高考当中的注重能力转移、强调真实情境的应用的命题趋势高度吻合。

二、梳理知识体系,构建知识网络

高三化学复习需要在新课标以及新高考背景下打破知识碎片化的局限性,通过有效的梳理知识结构、构建知识网络,帮助学生在复习的过程当中建立起系统,且具有较强的结构化的认知框架。在进行梳理的时候,教师需要关注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比如说物质的结构、物质的性质、物质的用途以及物质的转化关系,同时结合真实的情境以及问题解决,加强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以及知识应用能力,让学生能够在相对复杂的情境当中灵活运用知识网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潜移默化当中达到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以《专题5 药物合成的重要原料——卤代烃、胺、酰胺》的复习为例,教师不妨通过梳理知识体系以及构建知识网络来进行新课标新高考背景下的高效的高三化学复习。就知识梳理而言,教师可以在《第一单元 卤代烃》的复习中以结构为出发点,带领学生明确卤烃中 C-X 键的极性,详细深入的分析以及研究其容易发生的取代反应(如在NaOH 水溶液中水解生成醇)和消去反应(在NaOH 醇溶液中生成烯烃)的本质,同时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当中的应用,使其能够切实有效地明确卤代烃是有机合成的重要中间体;可以在《第二单元 胺和酰胺》的复习中带领学生有效的梳理胺类物质的碱性、酰胺的水解反应,以此来帮助学生切实有效的明确胺和酰胺在药物结构当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增强生物活性;可以在《第三单元 有机合成设计》的复习中让学生尝试以卤代烃、胺、酰胺为原料,总结有机合成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就网络构建而言,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将卤代烃看作是知识网络的起始点,其经过水解后可以生成醇,醇可以氧化成醛或者是铜,进而和胺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亚胺;卤代烃可以与氢化钠产生化学反应,经过水解之后可以得到羧酸,羧酸和氨产生化学反应之后可以生成酰胺。基于这样的知识网络,可以做到将卤代烃、胺、酰胺的性质、反应及相互转化关系的紧密联系,在潜移默化当中提升学生综合运用学习到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在切实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同时,让学生更好的应对新高考。

三、聚焦高考真题,强化解题能力

高考真题不仅仅可以对考试大纲以及课程标准进行直观有效的呈现,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命题的趋势以及考察的重点。因此,在新课标新高考背景下进行高三复习的时候,教师需要聚焦高考真题,让学生能够更快更好的熟悉高考的题型、高考的难度以及高考的命题风格的同时,通过对高考真题的深度剖析,让学生精准的把握知识的考察方式,有效的总结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及技巧,从而最大限度的强化学生的解题能力。在此方面,教师需要发挥引导和指导的作用,让学生在复习的过程当中从真题中挖掘出关键的信息,有效的归纳常考的知识点、易错点,通过进行专项练习强化对知识的认知,提升自身的解题能力,在高考当中灵活的应对各种各样的问题。

以《第一单元 糖类和油脂》为例,教师需要聚焦高考真题来引导学生进行高三复习,在潜移默化当中落实新课标和新高考,强化学生的解题能力。在第一阶段,教师可以以具体的高考化学真题为索引,让学生绘制起有关于相关内容的教学模式,有效的关联糖类的分类(单糖、二糖、多糖)、油脂的组成(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等核心概念与真题考察逻辑,例如让学生在分析糖类水解产物判断类题目,切实有效地明确多糖水解分步反应的本质【3】。在第二阶段,教师可以围绕真题高频考点设计情境迁移任务,即创设与生产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新情境,如“利用糖类发酵制备生物燃料”“油脂氢化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让学生将真题中提炼出来的解题思路有效的迁移到新问题的解决当中。通过模拟高考的综合设问这一方式,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在第三阶段,教师可以开展真题解构以及真题重构活动,通过发挥组织作用,让学生逆向的分析真题的命题逻辑,有效的拆解题目当中的信息载体、问题链以及答案的要点等结构,在此基础上自主自发的设计同类型的题型。通过模仿高考真题的设问方式设计问题,学生可以逐渐深化对于考点的理解,最终达成新高考对高阶思维能力的考察要求。

在新课标新高考的深度变革中,高三化学复习应当从知识的灌输转向为核心素养的培育。教师需要立足于双新的要求,通过适当的引导和指导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复习,更加从容的应对高考,为其接下来的学习以及发展奠定相对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婉梅 . 新高考视角下高三化学实验复习的有效策略 [J]. 高考 ,2020,(33):2-3.

[2] 舒凤玉 .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三化学复习课教学策略研究 [D]. 华中师范大学 ,2020.DOI:10.27159/d.cnki.ghzsu.2020.001531.

[3] 苏正峰 . 新高考视角下高三化学实验复习的有效策略 [J]. 考试周刊 ,2019,(09):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