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双减的初中语文教学评一体化策略

作者

肖云

石门县蒙泉镇磐石中学

伴随社会发展与时代的推进,教育教学领域持续进行改革创新。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双减” 政策适时出台,其针对提升教师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达成教学评一体化等方面,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鉴于此,本文围绕强化教学目标、贯彻先学后教理念、优化作业设计评价等要点展开论述,期望能为 “双减” 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评一体化的达成,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一、强化教学目标,形成教学评一体化格局

明确教学目标,是初中语文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的核心要点,也是教师集中精力、合理分配时间进行知识讲授的关键所在。如此一来,能够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目标意识与针对性,突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动态巡视、科学指导等方式,将评价融入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进而构建起教学评一体化的良好格局。

以学习《说和做 ——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为例,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旨在引导学生掌握精读技巧,即在通览全文、了解大致内容的基础上,精准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仔细斟酌词句,品味其含义与精妙之处。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以语言陈述的形式,为学生布置了探究任务:“闻一多作为学者时的‘说’与‘做’,和作为民主战士时的‘说’与‘做’,存在哪些不同?彼此之间又有怎样的关联?” 在这一任务的驱动下,学生的学习目标感与针对性显著增强。之后,学生运用文本细读的方法,梳理文章整体内容与关键语句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取得了良好的阅读效果。在此基础上,我要求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并以阅读感悟的层次水平作为评价标准,对文本细读的成果进行回顾反思与总结归纳,从而形成了 “教学指导、深度学习、回顾评价” 这一全新的教学评格局。

二、落实先学后教理念,培养学生自主评价意识

在 “双减” 背景下,初中语文实现教学评一体化,需落实先学后教理念。如此一来,有助于突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学生在自评过程中能形成更清晰的认知,从而精准表达学习中的优缺点,逐步养成自主评价的习惯。基于此,教师应给学生留出一定的课前预习时间,引导学生通过预习对所学知识形成初步印象。在后续的课堂讲解与随堂训练中,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为自主评价创造有利条件。

以学习《背影》为例,本单元的文章或写人记事,或托物言志,或阐发哲理,可读性强,值得反复品味,以欣赏语言文字之美。教学时,我先给学生若干分钟进行课前预习,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在此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采用读写结合的方法,边阅读边标记,边标记边积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效果。之后,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准备、过程及反思等进行自主评价,他们表示:“通过对课文的仔细研读,发现本文语言平实却饱含深情,看似平淡实则极具表现力,对此次课前自主预习感到满意。” 由此,学生初步尝到了先学后教与自主评价带来的 “甜头”,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作业设计优化评价,切实降低学生课业压力

在 “双减” 政策背景下,教学评一体化至关重要,而作业设计的优化评价是其中的关键要点,也是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问题解决的主要途径。传统作业设计往往存在冗余、繁杂的问题,这极大地消磨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削弱了他们的学习动力,长此以往,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也会逐渐减退。鉴于此,教师可从丰富作业设计内容、创新作业呈现方式、把握作业设计时机、明确作业评价标准等方面着手,通过优化作业设计与评价,进一步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

以学习《中国石拱桥》为例,教学过程中,我先借助多媒体设备视听结合的独特优势,为学生播放了一段文中提及的中国石拱桥的视频。在这种直观可见、生动有趣的课堂环境里,学生的多种感官被充分调动起来。在后续的课堂讲解、随堂训练以及课后复习等环节,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可视化、动态化且快捷高效的特性,直观地向学生呈现作业内容。如此一来,既满足了创新作业呈现方式的要求,又精准把握了作业布置的时机。

总体而言,在 “双减” 背景下,构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一体化模式,能够充分彰显评价的价值与作用。这一模式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还能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达成以评促教与以评促学的目标。有鉴于此,教师应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积极落实“双减” 政策。

参考文献

[1] 罗贤 .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 中华活页文选 ( 教师版 ),2024,(23):103-105.

[2] 张海蓉 . 教学评一体化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路径[J]. 语文世界 ,2024,(35):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