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的培养策略探究

作者

周星利

重庆市江津区双槐树小学校 重庆江津 402260

前言:

数感对学生数学思维发展有着促进作用,可以强化学生数学抽象思维能力,能够帮助学生从具体数量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概念、数量关系等。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重视培养学生数感,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状态,提升数学教学趣味性与吸引力,帮助学生理解数的内涵,逐渐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的培养意义

(一)强化数学理解能力

学生只有具备数感,才能快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对学习好数学知识有着促进作用。在小学数学知识体系中,许多概念对于学生来讲是比较抽象的,存在着一定的理解难度。但是对于数感来讲,是学生理解概念的支持工具。如学习分数概念时如果单纯教材中的定义上理解,容易出现难以把握内涵等问题。但是如果学生具备一定的数感,能够从生活实例出发,深入理解分数知识,借助实际操作与直观感受,清晰理解分数所代表的内容。所以在数学教学中需要重视培养学生数感,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知识体系,让学生能够敏锐感知知识的逻辑关系,将零散的知识串联在一起,加深对知识的整体记忆[1]。

(二)锻炼数学应用能力

数感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着促进作用,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经常遇到许多与数学相关的问题,而数感就是学生解决问题的依据。如在购物中需要使用数感计算商品价格、对比商品性价值等。数感较强的学生能够快速、精准的完成计算,顺利解决购物中所涉及到的数学问题。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应用数学知识的机会,让学生真切感受数学知识对生活的影响,进而产生学习主动性,实现数感能力提升目标。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的培养策略

(一)整合教材内容

通过对数学教材进行系统化梳理,清晰把握教材中与数感培养相关的内容。如面对低年级阶段可以利用直观形象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数的初步概念,在“1-5的认识”单元中,可以展示具体的实物图片,引导学生感知数与物体数量的对应关系。随后在教学中开展数数活动,要求学生自行数出相应数量的物体,以此来加深对数字的认识,为数感形成提供支持。在讲述“10 以内数的加减法”时可以将教材中的例题进行整合,营造超市购物情境,让学生通过模拟购物的方式使用加减法知识完成商品价格计算、找零等,进而帮助学生掌握数量关系,满足数感培养要求。在高年级阶段需要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数概念,如学习“百分数”时可以将百分数与生活问题结合,让学生通过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等方式,感受百分数的意义、应用等,以此来达到提升数感效果。通过整合相关例题、练习题等,组织学生参与小组合作活动,分享自己所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加深对百分数知识的理解,为数感养成提供支持 [2]。

(二)创新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

利用情境教学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数感,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兴趣。通过创设生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认识到数的意义与数量关系,达到数感提升效果。一是创建生活情境,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融合,感受到数学知识对生活的影响。如讲述“认识人民币”时可以在班级中布置小型超市场景,提供不同带有价格标签的商品,要求学生扮演顾客、收银员等角色,在参与活动中认识不同面值人民币。借助生活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清晰理解人民币面值、换算关系等,在实践操作中掌握数在交易中的使用情况,进而逐渐增强数感。二是创建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提出启发性问题,在引导学生思考的同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数量关系。如讲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可以设计校园中修建长方形花坛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思考与探究中掌握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认识到面积与数量之间的关系,达到数感提升效果 [2]。

2. 游戏教学法

实施游戏教学法可以提升教学直观性、趣味性,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达到数感提升效果。如可以为学生布置“数独游戏”,讲述具体的游戏规则,让学生在玩游戏的同时观察数字排列规律,使用逻辑推理、数感填写出具体的数字。在填写过程中需要思考数字的唯一性,经过不断尝试、推理等方式,找出最终的答案。借助游戏活动能够强化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对数字的敏感性。

3. 实践教学法

利用实践教学法能够为学生提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数的意义,明确数量关系,达到增强数感目标。所以在教学中可以开展测量活动,要求学生测量物体的长度、面积等,感受数量大小、单位的实际意义。如讲述“长度单位”时需要组织学生测量教室长宽高,选择适合的测量工具,将测量所得结果运用数据明确表示出来。借助测量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概念、使用方法等,感受不同长度所对应的数量,进而理解数量关系。或是在讲述“面积单位”时可以引导学生测量家庭中长方形、正方形物体面积,在测量中使用面积公式,完成学习任务。借助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直观感受面积单位,掌握其概念与计算方法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提升对培养学生数感的重视度,采取多样化教学方法,转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态度,通过实践探索与研究,实现数感形成目标。所以在数学教学中需要从整合教材内容出发,完成资源筛选工作,充实教学内容,利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实践教学法开展数感培养工作,保证数学教学高效开展,为学生数感形成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 夏玉勤 .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培养策略探究 [J]. 课堂内外(高中版), 2024,(37):48-50.

[2] 李寇花 .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生数感的培养策略探究 [J]. 数学学习与研究 , 2024,(01):41-43.

[3] 顾晓霞 . 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生 " 数感 " 培养策略探究 [J]. 新智慧 ,2024,(12):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