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终身学习是“小镇做题家”高考突围的唯一途径:兼论英语教师的关键辅助作用

作者

何海伦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虎山中学 514299

一、“小镇做题家”的特征、成就与困境

“小镇做题家”多来自小城市、县城或农村,文化资本与社会资源有限,依靠高强度训练和出色应试能力考入名校。其成功凸显了应试教育的有效性,但也隐藏着深层问题。

进入大学或社会后,他们常面临认知局限、综合素养不足、心理落差、信息与人脉缺乏以及发展韧性不足等问题。这些困境反映出应试能力与多元社会需求之间的错位。

二、终身学习理念:从理论到实践指南

终身学习为“小镇做题家”补齐短板、是打破困境的宏观战略和哲学指南。

2.1 理念的演进与核心内涵

终身学习理论源自保罗·朗格朗(Paul Lengrand)和 UNESCO 的报告,强调学习的持续性、全域性、主体性和整合性。

2.2 为何是“唯一途径”? 对于“小镇做题家”而言,终身学习是:

·弥补结构性差距的杠杆:通过自主的、持续的学习,接入更优质、更广泛的教育资源,抵消出身地域带来的资源不平等。

·重塑能力体系:将其优势(刻苦、自律)从“应试”迁移到更广泛的“学习”领域,系统性地培养其缺失的批判思维、沟通协作等核心素养。

·构建心理韧性:成长型思维(Growth Mindset)是终身学习的心理基础,它让学生相信能力可通过努力提升,从而坦然面对挑战,将挫折视为学习机会。

·适应未来不确定性:在科技与社会飞速变革的今天,唯有持续学习,才能不断迭代知识技能,保持竞争力。

三、英语教师的关键辅助作用:超越语言教学的赋能

在所有学科教师中,英语教师处于一个有利的位置,能够为“小镇做题家”的终身学习转型提供重要的辅助。其作用远超语言技能的传授。

3.1 作为“世界之窗”的开启者(Window Opener)

·语言即载体: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是接触最新科技知识、全球资讯、多元文化和学术前沿的最直接工具。

·教学实践:

·在阅读教学中,超越语法词汇讲解,引入涉及科技、文化、环境、社会议题的真实语篇(如《经济学人》文章、TED 演讲稿、BBC 纪录片解说词)。

·引导学生对比、理解中西文化,培养跨文化沟通能力,从而拓宽其文化视野,减少文化狭隘性。

3.2 作为高阶思维能力的训练师(Critical Thinking Trainer)

·学科优势:英语阅读中的推理判断、写作中的论点论证、口语中的即兴表达,本质都是高阶思维活动。

·教学实践:

·设计批判性阅读任务:让学生分析作者观点、写作意图、证据有效性,识别偏见,而非仅仅寻找答案。

·推行过程写作法(Process Writing):围绕有争议的时事话题进行写作,强调构思、草拟、修改、互评,训练逻辑组织和有理有据的表达。

·组织辩论与演讲:让学生走出舒适区,组织观点、公开陈述、即时反驳,全面提升思辨与表达能力。

3.3 作为优质学习资源的引荐人(Resource Curator)

·桥梁作用:英语教师是连接学生与外部英语学习资源的关键节点。

·教学实践:

·系统介绍并指导学生使用优质学习工具与平台,如各种语言学习AP,知识社区、学术数据库等。

·推荐分级读物、原版小说、英文播客和纪录片,引导学生根据兴趣,将学习延伸到课外。

·培养学生自主寻找、甄别和利用学习资源的能力。

3.4 作为“成长型思维”与“文化自信”的培育者(Growth Mindset& Confidence Builder)

·心理支持:学习一门新语言必然伴随大量错误和尴尬,是培养成长型思维的绝佳场景。

·教学实践:

·创建安全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表扬其努力和策略而非仅仅纠正错误,将错误定义为学习的必经之路。

·在教学中融入“讲好中国故事” 的主题。指导学生用英语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成就和个人家乡,使其在掌握语言的同时,建立起文化自信和身份认同,避免在接触外界时产生自卑或迷失。

3.5 作为终身学习理念的身体力行者(Role Model)

·身教胜于言传:教师自身是否是终身学习者,学生一目了然。

·教学实践:

·英语教师主动分享自己学习新技能、阅读外刊、参加线上培训的经历。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通过学习获得的新知(如新的文化现象、一个创新词汇),用实际行动向学生展示学习是一种生活态度。

四、构建支持系统:协同赋能“小镇做题家”的终身学习旅程

助力“小镇做题家”突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多方协同。

4.1 对英语教师的建议

·理念先行:深刻理解自身角色从“语言知识传授者”向“学习能力与素养赋能者”的转变。

·方法升级:积极采纳项目式学习(PBL)、内容与语言整合学习法(CLIL)、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创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体验。

·技术赋能:善用 AI 工具、数字平台等提高教学效率,将时间用于更深入的师生互动和个性化指导。

·持续反思:通过教学日志、听课、参与教研等方式,持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

4.2 对学校与教育管理部门的建议

·改革评价体系:建立多元教师评价机制,认可其在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终身学习能力培养方面的贡献,而不仅仅是班级平均分。

·提供专业发展支持:为教师提供高质量的、持续的培训机会,特别是关于批判性思维教学、教育技术整合、学生心理健康指导等方面的培训。

·减轻行政负担:减少非教学事务,保障教师用于备课、学习和反思的时间。

·营造学习型校园文化:建设图书馆、资源中心,举办讲座、读书会,鼓励师生共同学习。

4.3 对学生的指引

·拥抱“微学习”:利用碎片时间进行英语听读,持之以恒。

·主动探索:利用教师推荐的资源平台,主动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主动探索。

·勇敢应用:不畏犯错,积极在课堂讨论、社团活动、社会生活中使用英语进行交流。

·反思与调整:定期反思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效果,不断调整学习方法,培养元认知能力。

五、结论

“小镇做题家”是中国教育发展发展阶段的特殊现象,其高考成功是人生的跳板而非终点。要实现真正发展,必须转向终身学习。英语教师在此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视野的开拓者、思维的训练者、资源的引导者、心理的支持者和学习的示范者。

通过教育理念与方法的系统变革,英语教学可成为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成长的重要力量。赋能“小镇做题家”,不仅关乎个体命运,更是推进教育公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当每个学生都掌握终身学习的能力与信心,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贡献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