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素材积累与运用能力培养
魏永吉
泌阳县第一高级中学 463700
一、引言
在高中英语教学体系中,写作不仅是高考的核心考查模块,更是学生语言输出能力的综合体现,其分值占比在高考英语试卷中通常达到 25% 以上,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升学竞争力。写作教学以培养学生英语思维建构能力为核心,要求学生能够跨越语言障碍,用英语实现思想的精准表达与逻辑的严密推导。而素材积累与运用能力作为写作的 "血肉",不仅支撑着文章的观点论证,更影响着语言表达的丰富性与感染力。当前,受制于应试教育惯性和碎片化学习模式,高中英语写作教学陷入多重困境:一方面,学生普遍依赖教材范文的固定表达,缺乏主动收集时事热点、文化案例的意识,导致写作素材同质化严重;另一方面,即便掌握了一定量的词汇与句式,也难以在实际写作中实现灵活迁移,呈现出 " 背得多、用得少 " 的尴尬局面。这种素材储备与运用能力的双重缺失,使得学生作文常出现论据单薄、语言苍白的问题,甚至因逻辑链断裂导致论证失效。因此,构建系统化的素材积累体系,探索高效的素材运用教学策略,已成为提升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质量的当务之急。
二、实施策略
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里,提升学生素材积累与运用能力是提升写作水平的关键。接下来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具体实施策略。
(一)引导广泛阅读,开启素材积累之门
广泛阅读是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基石。教师应引导学生涉猎多元类型的英语文本,如经典文学作品、时事新闻报道、科普文章等。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接触丰富词汇、多样句式,还能汲取不同主题的知识与观点。
以经典文学作品《简·爱》为例,学生通过精读其中 "She was awoman of mean understanding, little information, and uncertain temper"这样的人物描写段落,既能掌握 "mean understanding"(平庸的理解力)等高级词汇搭配,也能学习通过对比手法刻画人物的技巧;阅读《经济学人》的新闻报道时,学生可以积累 "geopolitical tensions"(地缘政治紧张局势)、"green transition"(绿色转型)等时事热词,同时借鉴文中用数据佐证观点的论述方式;而在科普类文章《NationalGeographic》中,则能接触到 "ecosystem restoration"(生态系统修复)等专业表达,以及如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复杂科学原理的写作逻辑。
为深化阅读效果,教师可组织分层阅读分享活动:基础层要求学生制作包含词汇、短语、句式的摘抄卡片,如将《小王子》中 "Allgrown-ups were once children... but only few of them remember it" 提炼为情感共鸣类金句模板;进阶层则开展 " 主题素材分类整理大赛",引导学生按环保、科技、教育等主题建立素材库;拓展层可设置 " 素材迁移应用挑战 ",例如要求学生将《哈利·波特》中的魔法世界隐喻迁移到对未来科技的想象写作中。通过定期举办读书沙龙、建立班级共享素材云盘等方式,持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与积累素材的积极性,逐步充实学生的写作素材库,为写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开展课堂活动,强化素材理解吸收
课堂活动是帮助学生强化对素材理解与吸收的有效途径。教师可设计情景写作活动,给定特定情景,要求学生运用已积累素材进行创作。例如,设定 “校园环保活动” 情景时,教师可以先展示一组校园垃圾堆积、资源浪费的实拍照片,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现状,随后提供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相关数据、名人环保语录等素材库,要求学生结合校园实际,从垃圾分类推广、二手物品置换平台搭建等角度构思文章。这种 “情景导入 + 素材支撑” 的模式,能让学生在具象化场景中精准调用素材。
还可组织结构化小组讨论,以 “人工智能对生活的影响” 主题为例,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提前发放包含人工智能伦理争议、技术突破案例、社会学家观点摘录等多元素材包。讨论过程中,教师通过“思维导图板书” 实时梳理学生观点,引导学生将零散素材整合为逻辑链条,如用 “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场景” 佐证人工智能的效率提升,以“算法偏见引发的就业歧视” 论证其潜在风险,在观点碰撞中深化对素材的理解,并学会从不同角度灵活运用。
此外,开展阶梯式仿写练习,选取《经济学人》关于 “网络社交利弊” 的评论文章,拆解为 “现象描述 — 数据佐证 — 专家观点 — 解决方案” 的四段式结构。先让学生模仿原文句式,用 “短视频对青少年的影响” 替换主题,完成初级仿写;进阶阶段则要求学生自主替换素材,结合 “直播带货的发展” 话题,运用消费者行为学理论和行业报告数据重构文章。这种由浅入深的训练方式,能有效促使学生内化素材,提升运用能力。
(三)鼓励生活观察,拓展素材来源渠道
生活是写作素材的无尽源泉。教师应鼓励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留意身边的人和事、社会现象等,并尝试用英语进行记录与思考。生活中的日常对话、校园活动、社会热点事件皆可成为写作素材。例如,校园运动会上的精彩瞬间、社区的志愿服务活动等。学生可通过写英语日记、拍摄英语短视频记录生活点滴,积累真实、生动的素材。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英语文化背景下的生活元素,如西方节日习俗、文化差异现象等,拓宽素材的文化维度,使写作内容更具丰富性与独特性。
(四)优化写作评价,促进素材运用提升
优化写作评价对促进学生素材运用能力提升至关重要。教师在评价学生写作时,不仅要关注语法、拼写等基础错误,更要着重评估素材运用情况。对于巧妙运用素材、使文章增色的地方给予充分肯定与表扬,如学生在论述中恰当引用名人名言或典型事例支撑观点。同时,针对素材运用不当之处,如素材与主题不契合、生搬硬套等问题,给出具体修改建议。还可引入学生自评与互评,让学生在评价他人作品过程中,学习他人素材运用长处,反思自身不足,在相互学习中共同提升素材运用能力。
三、结语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素材积累与运用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从多方面引导学生。通过引导阅读、开展活动、鼓励观察与优化评价,逐步提升学生相关能力,让学生在写作时能够信手拈来、灵活运用素材,从而提高英语写作水平,提升英语综合素养,为其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林晓琳。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策略探究 [J]. 教育探索,2024(3):45-49.
[2] Smith, J. English Writing Teaching in High School: A New Perspective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2024(5):30-35.
[3] 陈宇轩。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实践 [J]. 课程教学研究,2024(7):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