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产教融合模式下高职汽车类专业课程思政与教学融合研究 

作者

夏卫刚 石念新

东营职业学院 山东 东营 257091

一、引言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高度重视,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持续强化课程思政与产教融合在教育体系中的战略定位。2017 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首次提出“课程思政”的概念[1],各高校以构建全方位育人格局为目标,进一步开展了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中的探索。2025 年,全国两会更是明确“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再次凸显了思政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

另一方面,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推动产教融合发展。国务院《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教育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为教育与产业两个重要领域指明发展方向[2]。

二、课程思政现状问题分析

(一)思政元素挖掘深度不足

在多数高职院校的汽车专业课程中,思政资源的挖掘仅停留在表面层次,深度不足。部分教师会简单地引用一些行业中成功的案例,但并未深入挖掘案例背后所蕴含的工匠精神、创新意识以及企业的社会责任等深层价值观。学生理解也仅仅停留在表面上,无法实现对这些重要价值观念的认同。

(二)教学碎片化,融合模式生硬

目前,思政元素在高职汽车专业课堂中的呈现方式往往较为零散,多以“零散补充”的形式插入专业教学环节中,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这种碎片化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对思政内容的理解支离破碎,难以构建起全面、深入的认知体系,无法真正将思政教育的价值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之间缺乏自然过渡和紧密关联,让学生感觉突兀,无法理解思政内容与专业学习的相关性,从而降低了学生对思政教育的接受度和认同感 [3]。

(三)理论化较强,学生参与度低

传统的思政教学在高职汽车类专业中,大多依赖教师的单向讲授,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枯燥。课堂上,教师往往是照本宣科地讲解思政理论知识,忽视了汽车专业实践场景所具有的强大育人功能,未能为学生创造沉浸式的学习体验。

这种理论化较强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普遍反映思政内容“抽象难懂”、“与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关联不大”。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无法真正将思政教育所传递的价值观念与自身的职业理想和发展规划相结合,难以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自觉践行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价值观。

三、基于产教融合的课程思政教学融合路径探索

(一)融合路径设计

1. 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双场景”教学模式

打破传统课堂的局限,将课堂教学延伸至企业车间,构建学校课堂与企业实践“双场景”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再仅仅在学校实训室中操作,而是走进真实的工作车间,参与到汽车维修、养护工作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到企业工作的严谨流程,感受到每一步操作对整个工作质量的影响,从而深刻感悟到工匠精神所蕴含的专注、执着与精益求精,达到产教融合模式下的课程思政教学。

2.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课程思政目的并不是简单地将思政要素传递给学生,最终地落脚点还是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真正地理解课程思政地内涵,并加以应用。一方面,积极邀请企业导师参与课程设计。通过企业导师的参与,使课程教学更贴近企业实际需求,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深入了解企业的文化和价值观,为未来顺利融入职场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加强专业教师动手操作能力地提升,只有自己全面掌握相关技能,才能为学生答疑解惑。

3. 数字化转型 赋能精准思政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该学会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实时收集和分析汽车行业的最新招聘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市场需求变化等多维度数据,能够精准洞察行业动态,并及时调整课程思政目标。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兴趣爱好和专业能力水平,推送与之相匹配的思政案例、实践项目和拓展阅读材料,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

(二)教学设计构建

本文提出基于“挖掘—引导挖掘—领悟—应用”五步法,构建起系统、有效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体系。

1. 挖掘

教师在备课阶段,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结合汽车产业的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广泛挖掘课程思政内容。通过查阅行业资料、企业案例以及相关学术研究成果,确保所挖掘的思政内容具有深度和广度,并且与专业教学内容紧密相关。

2. 引导 - 挖掘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教学环节设计,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挖掘课程思政内容。引导学生分析实际工作场景中所面临的困难、采取的创新措施以及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让学生主动发现其中蕴含的思政价值;提出与融入思政元素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从思政角度去审视专业知识。

3. 领悟

创造机会让学生走进企业实际工作环境,参与真实地工作任务。在工作过程中,学生亲身体验工作流程、管理模式和文化氛围,从而内化职业价值观。使学生在亲身经历过程中领悟工匠精神的内涵,并且随着实习的深入,不断深化对工匠精神等职业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

4. 应用

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和实际工作任务,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促使学生将这些思政理念在实际学习、生活及毕业后的工作中加以应用。学生毕业进入汽车行业工作,能够自觉地将职业价值观和道德规范融入到工作中,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对待自己的工作岗位。

五、结论

产教融合模式为高职汽车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发展开辟了一条“产业赋能、实践落地”的全新路径。通过校企协同育人,打破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壁垒,使学生得以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学习与成长,实现了思政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的有机结合,达到学生能够真正在实际工作环境中体会思政元素。

参考文献

[1] 李慧 , 张园园 . 我国高校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研究热点及发展态势——基于 CiteSpace 的可视化分析 [J]. 中国轻工教育 ,2022,25(05):34-41.

[2] 沈艳 . 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机制综述 [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 ( 中旬刊 ),2024,(05):180-183.》

[3] 左夏云 .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路径探析 [J]. 新闻研究导刊 ,2024,15(23):190-194.

[4] 季晶晶 . 大数据驱动下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教育创新路径研究 [J]. 科教导刊 ,2024,(26):87-89.DOI:10.16400/j.cnki.kjdk.2024.26.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