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辅助在小学语文个性化写作指导中的应用策略
林柳燕
福清市渔溪南墩小学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然而,在以往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可能难以兼顾几十名学生的差异化需求,导致部分学生在写作中遇到困难,逐渐产生畏难情绪。AI 辅助为教师破解这一困境提供了可能。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功能,教师能够借助AI 及时捕捉学生写作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提供个性化的反馈与支持。[1]
一、结合AI,进行能力诊断
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结合 AI 技术对学生进行能力诊断,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学生学情。[2] 以往,教师对学生写作问题的捕捉往往依赖经验判断与人工批改,耗时耗力且难以形成系统性的能力分析。而借助 AI 的自然语言处理(NLP)等技术,教师能够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多维度评估,不仅限于字词错误、语法问题等基础层面,还可深入分析篇章结构的逻辑性、说明方法的适用性、情感表达的连贯性等。
(1)AI 能够通过语义分析识别学生在说明文写作中是否合理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或在叙事文中是否清晰呈现了事件发展的时间线与因果关系。(2)教师结合 AI 生成的诊断报告,可建立动态的学生写作能力档案。(3)通过 AI 的不同“会话”,教师可以实现对学生写作能力特征的持续性诊断,纵向对比学生不同阶段的习作,直观呈现学生在特定能力维度上的进步曲线。
以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习作“国宝大熊猫”为例。教师在写作教学前,让一让学生先预写一段话,然后利用 AI 工具的智能批改功能,对学生初稿进行分析。AI 会自动标注出字词错误,识别学生的表述是否准确,是否有明确的逻辑顺序。教师结合自己的判断和AI 的智能批改结果,可能会发现,学生主要存在“说明性语言使用不足”、“结构松散” “混淆修辞手法”等共性问题。基于此,教师就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说明方法的教学,组织学生阅读 AI 推荐的优秀说明文片段,再让学生通过多频次、小篇幅的微写作,增强对说明方法的使用能力,学会用数据进行描述,搭建逻辑框架。同时,针对错别字比较多的学生,教师还可以进行分层指导,布置个性化的字词强化练习。
二、结合AI,搭建写作支架
所谓“结合 AI 搭建写作支架”,指的是利用 AI 技术,根据学生的实时写作状态提供合适的资源或方法支持,体现出较强的动态化与个性化特征。相较于以往部分教师习惯于采用的固定写作模板,AI 支架能够成为有着较强可调节性的“脚手架”。
(1)从学生需求来看,在学生写作思路受阻时,AI 能够提供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思考;在学生语言表达较为贫瘠时,AI 可以向学生推送基于语义关联的词汇库;在学生的文体格式较为模糊时,AI 还能生成针对性的结构范例。
(2)从写作类别来看,针对叙事类作文,AI 可根据“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基本逻辑,结合学生输入的关键词实时生成情节发展的框架图,帮助学生细化冲突设置与情感变化;针对写景类作文,AI 能推送包含视觉、听觉、嗅觉等多感官的词汇资源,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
此外,教师还可以随着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逐渐减弱 AI 支架对学生的指导,避免学生对AI 形成长期、过度的依赖。
以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生活万花筒”为例。教师首先利用AI,对学生学情进行了分析,发现学生主要存在“叙事结构混乱”的问题。为此,教师可借助AI 构建支架体系。其一,宏观结构支架。AI生成包含“事件六要素”的思维导图,师生基于思维导图展开交流互动,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提示,比如对于“经过”细分“动作描写”“对话描写”“心理描写”,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简短的写作提示。其二,“语言表达支架”,教师使用 AI 根据学生输入的段落内容,智能识别学生语言上的薄弱点,若检测到“动作描写笼统”,则推送文学作品中的经典动作描写片段,同时生成可供学生替换使用的同义词汇资源;若发现“心理描写单一”,则提供通过环境衬托心情、通过身体反应体现情绪等写作方法建议及相关示例。其三,过程管理支架,结合AI 生成的内容,指引学生将写作过程划分为提纲构思、片段写作、全文整合三个阶段,每个阶段设置弹性时间范围;学生完成每个阶段任务后提交草稿,AI 即时反馈问题。在这样的支架体系支持下,学生不仅能够解决“写什么”的思路问题,还能突破“怎么写”的表达瓶颈。
三、结合 AI,展开实时互动
师生在课堂互动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AI 技术本质上是一种工具。所以,教师应借助AI 技术创新师生课堂互动的方式,以推动学生的自主发展,牢固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不是以AI 代替教师的教学乃至学生的思考。
(1)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堂内外通过对话框、语音输入等方式与AI 实时沟通,获取针对性指导。[3] 例如,学生不确定如何描写“妈妈的笑容”时,就可以自己使用AI 工具,获取参考,明白可以通过外貌细节展现人物性格,然后转化为自己对妈妈的描写。
(2)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深层学习需要,通过 AI 向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如“如果故事的结局发生反转,你会如何调整前文的伏笔?”“这段环境描写与人物心情是否形成呼应?”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逻辑。
(3)AI 可将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整体分析,帮助教师明确课堂上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例如,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习作“缩写故事”。在初稿构思阶段,学生对“如何筛选关键情节”存在困惑,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向AI提问,AI 会基于文本分析,标注出可删减部分,并解释“什么是关键环节”。当学生对某句话的缩写方式举棋不定时,教师可以使用 AI 给出几种不同的缩写方案,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让学生自己分析这几种方式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再自主选择、优化。在学生完成初稿后,教师可以将之输入 AI 工具,让 AI 进行整体分析后提出几个适合本阶段的问题,如“你认为本文最需要保留的关键情节是哪一段?为什么?”“哪些细节删减后可能影响故事完整性?”师生展开新一轮的探究,促使学生在互动中深化对“详略取舍”的理解。这种融合AI 即时反馈、教师深度引导与同伴思维碰撞的互动模式,不仅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给了学生自己运用AI 的机会,能够从根本上增强学生使用先进技术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素养。
四、结合 AI,开展多元评价
通过AI 技术,教师可以有效构建更加完备的多元评价体系。[4]
(1)在系统评价层面,AI 能够通过对学生文本的分析,进行多维度评判,如“字词准确率 92% ”等,乃至形成可视化的能力图表。教师则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精力,聚焦于AI 难以捕捉的个性化表达,如独特的比喻、真挚的情感瞬间,以及学生在写作中展现的思维成长轨迹。
(2)学生的自评与互评在 AI 的引导下也会更具针对性,比如 AI可以生成适合小学生的自评单或互评单,引导学生从“是否运用具体事例烘托心情”“环境描写与情感基调是否一致”等角度参与评价,避免模糊表述。
(3)AI 的纵向评价功能也很重要,通过对比学生一段时间内的习作,可以发现学生的进步和亮点,给出改进建议,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自我认知。
比如,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要求学生写一件触动心灵的事,多元评价体系可以分三步实施。第一步,学生借助 AI 进行自评,借助 AI 提取作文中的关键词,与新课标或教师的要求进行对比,学生在此基础上反思“是否通过具体细节有效传达了情感”等问题。第二步,AI 辅助生生互评,借助 AI 生成互评引导问题,如“文中哪处环境描写让你感受到作者的心情?请用波浪线标出”“结尾段与前文的情感铺垫是否连贯?请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学生在互评时,不仅能通过AI 学习如何精准点评,还能在互动中发现多样化的情感表达方式。第三步,教师综合评价,在系统生成的数据基础上,重点关注学生的独特性,如某学生通过“爷爷修伞时指尖的老茧”这一细节展现亲情,教师在评语中肯定其“以小见大”的选材视角,提出细化建议。最终,将以上评价整合为“成长档案袋”,与学生以往写作的综合评价进行对比,让学生清晰看到自己的成长进步情况,明确后续改进方向。
总之,AI 辅助在小学语文个性化写作指导中的应用,既是教育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有助于落实新课标的相关要求。通过能力诊断、写作支架、实时互动、多元评价和自主成长五个维度的深度融合,AI技术能够为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注入新的活力。然而,对 AI 的应用应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核心,避免过度依赖工具。未来,教师应继续开展对该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在展现语文课程独特魅力的同时,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持续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写作能力,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卫东 . 人工智能新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人工智能促进教育变革创新 [C]// 人民教育出版社 . 第九届中小学数字化教学研讨会论文案例集. 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白龙乡训口村学校;,2024:428-432.
[2] 朱咏梅 . 智慧之数:人工智能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 [C]//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 .2024 中青年教师发展经验交流会——人工智能背景下基础教育的挑战与机遇论文集(上). 和政县买家集学区民主小学;,2024:270-271.
[3] 王谦. 人工智能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变革[N]. 山西科技报,2024-07-12(B06).
[4] 黄新悦 , 徐婷 , 孙阳 . 人工智能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影响 [J].汉字文化 ,2024,(10):18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