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用

作者

杨林

云南省楚雄北浦中学 675000

一、引言

体育教学旨在通过多样化的身体活动,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培养其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塑造坚韧的体育品德等核心素养。然而,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往往受限于教学手段相对单一、对学生个体差异关注不足、教学评价不够精准等问题,难以充分满足新时代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一)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广泛运用

如今,多媒体教学资源在初中体育课堂上已十分常见。教师们经常借助网络平台上丰富的体育教学视频、动画演示等来辅助教学。例如,在教授篮球投篮技巧时,播放专业运动员的标准投篮动作视频,通过慢动作回放、多角度展示,让学生更清晰地观察到投篮的发力顺序、出手角度等关键细节,比起单纯的教师现场示范,这种方式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模仿复杂的体育动作,提升学习效果。

(二)智能教学设备的逐步普及

智能教学设备如电子白板、投影仪等在初中体育教室的配备率逐渐提高。教师利用电子白板可以便捷地展示自制的教学课件,课件中包含文字、图片、图表等多种元素,将抽象的体育知识具象化,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有条理。比如在讲解运动生理知识时,通过电子白板展示人体肌肉结构、血液循环示意图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运动对身体机能的影响。而且,投影仪可用于播放一些户外体育活动的场景视频,营造身临其境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运动环境中,提高他们的专注度和参与度。

(三)信息化教学管理系统的初步尝试

部分学校开始引入信息化教学管理系统,用于体育教学的课程安排、学生考勤、成绩记录等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该系统快速查看学生的体育课出勤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缺课原因,方便与家长沟通反馈。在成绩记录方面,系统能够详细记录学生各项体育测试成绩,还能生成成绩分析报告,直观呈现学生在不同体育项目上的优势与不足,为教师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提供数据支持。不过,目前这类系统在功能的完善性以及与体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上,还有待进一步优化。

三、电子手环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精准把控运动强度

在初中体育的体能训练课中,不同的训练项目对学生身体的负荷要求各异。电子手环能够实时监测学生的心率变化,教师依据心率数据来精准把控运动强度。以中长跑训练为例,根据初中学生的身体发育特点和运动能力,一般将有氧锻炼的心率区间设定在 130 - 160 次 / 分钟为宜。在学生跑步过程中,教师通过电子手环反馈的心率数据,对心率过高接近无氧运动区间的学生,及时提醒其适当放慢速度,避免过度疲劳或运动损伤;而对于心率尚未达到有效锻炼区间的学生,则鼓励其加快速度,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合适的运动强度下进行锻炼,提高体能训练的效果。

(二)个性化运动方案制定

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基础不同,其运动时的心率变化、运动配速等情况也存在差异。电子手环长期记录的数据可以帮助教师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特点,进而为他们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比如,对于那些耐力较差、心率容易快速上升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以低强度、长时间为主的有氧运动计划,如慢跑结合适量的快走,逐步提升其心肺功能和耐力水平;而对于运动能力较强、心率变化较为平稳的学生,则可以安排更具挑战性的变速跑、间歇跑等训练内容,助力他们进一步突破运动极限,实现个性化的体育能力提升。

(三)运动技能教学优化

在体育技能教学中,如田径项目的短跑教学,电子手环的运动配速监测功能大有用处。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学生在起跑、加速跑、冲刺等阶段的配速情况,精准判断学生在各个环节的技术运用是否合理。例如,如果发现学生起跑阶段配速过快,导致后续体力不支,影响最终成绩,教师就能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调整起跑策略,合理分配体力,掌握更科学的跑步节奏。同样,在篮球、足球等球类项目的教学中,也可借助电子手环监测学生在场上的移动速度、变向速度等数据,帮助学生改进移动步伐、提高反应速度,优化体育技能水平。

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对培养初中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作用

(一)提升运动能力

借助电子手环等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的运动数据,体育教师可精准指导学生体育学习与锻炼,像体操教学中能依数据指出问题并给予个性化建议,助学生掌握技能、提升能力。同时,信息技术带来多样训练资源,教师可引导学生接触不同项目与方法,拓宽视野,全面提升身体素质,促进运动能力综合发展。

(二)培养健康行为

电子手环实时呈现的心率、运动配速等数据,使学生直观知晓身体在运动中的反应,由此增强自我健康监测意识。他们可依数据主动调整运动强度、时间和频率,养成科学运动习惯,助力培养良好健康行为模式,为终身健康打基础。而且,体育活动里,电子手环实时监测身体数据,遇心率异常、配速骤降等情况,教师能及时干预避免伤害。这一安全保障机制让学生深知运动安全重要性,日后锻炼与生活中更遵循科学运动原则,保障健康。

(三)塑造体育品德

在体育锻炼中,面对电子手环反馈的挑战性数据目标,像保持特定运动配速跑长距离或在规定心率区间高强度训练,学生需克服身心双重困难坚持完成,借此锤炼坚韧意志,培养挑战自我、不惧困难的精神,塑造体育品德。而在团队体育项目里,如拔河、接力赛等,现代信息技术可记录分析成员表现数据,学生回顾分析时能明晰自身贡献与协作情况,增强团队协作意识,明确自身责任,促进良好体育品德形成,提升团队凝聚力与战斗力。

五、结论

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已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电子手环在监测学生心率、运动配速等方面的应用为体育教学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撑,对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尽管在应用过程中面临一些问题,但只要通过合理的解决策略,不断完善和优化应用模式,就能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提升初中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让学生在更加科学、高效、有趣的体育课堂中茁壮成长,全面发展体育素养,为其终身健康和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美清 .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J]. 中华传奇 ,2022(35).

[2] 陆辉 . 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J]. 花溪 ,202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