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重庆警察学院校内道路改造项目施工安全管理技术分析报告

作者

潘师昱

重庆警察学院 42011619850911271X

一、项目概况

1.1 项目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校内道路改造项目

工程地点: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景铮路 666 号

建设单位:

承包单位:重庆固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工程内容:将原为混凝土路面的车行道改造为沥青路面,改造面积约3.3 万平方米;将原透水砖路面的人行道改造为彩色混凝土路面,改造面积约1.2 万平方米。

合同工期:30 日历天

计划开工日期:2022 年9 月8 日

计划竣工日期:2022 年 10 月 7 日

签约合同价:人民币 5,401,137.81 元

质量标准:工程质量符合强制性质量标准,符合国家和重庆市现行有关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并达到合格标准。

1.2 项目背景与目标

作为培养公安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其校园环境的改善对于提升学院形象、保障师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次校内道路改造项目旨在通过优化路面结构、提升道路通行能力,为师生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出行环境。同时,项目也需严格遵守施工安全管理规定,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无事故。

二、施工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2.1 安全管理组织架构

项目部成立了以建设项目负责人,驻场工程师代表,总监理工程师,专业监理人员,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项目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小组成员包括专业监理人员、安全主管、技术负责人、施工员、安全员等,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安全管理组织架构。

2.2 安全管理制度与流程

项目部制定了详细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这些制度和流程为项目的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2.3 安全管理实施情况

安全教育培训:项目部对所有进场施工人员进行了三级安全教育培训,确保施工人员熟悉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置措施。

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项目部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排查,及时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安全防护措施:在施工现场设置了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配备了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如安全网、安全带、安全帽等。

应急预案与演练:项目部制定了详细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三、施工安全管理风险评估

3.1 风险识别

3.1.1 地下管线与结构风险

风险描述: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未探明的地下管线(给排水、电缆、燃气)损坏,引发泄漏、停电等事故。邻近既有建筑基础施工导致结构开裂或沉降。

风险评估:道路整改开挖前,应提前安排人员技术交底和培训。作业过程中应有专业旁站人员引导作业和监督。

3.1.1. 材料堆放不当风险

风险描述:透水砖、骨料占道堆放,导致通道狭窄(如福州湖前住宅区案例),引发车辆碰撞或行人绊倒。堆载过高,发生垮塌事故。

风险评估:划定专用堆放区,设置警示标识,及时清理余料,严格限高堆载。提前安排人员技术交底和培训。作业过程中应有专业旁站人员引导作业和监督。

3.1.2 物体打击风险

风险描述:施工现场材料堆放、机械作业等过程中,若管理不善,易发生物体打击事故。

风险评估:物体打击风险中等,需加强现场管理和监督。

3.1.3 机械伤害风险

风险描述:道路改造过程中涉及大量机械设备的使用,如挖掘机、压路机、摊铺机等,若操作不当或设备维护不到位,易发生机械伤害事故。

风险评估:机械伤害风险较高,需加强设备管理和操作培训。

3.1.4 触电风险

风险描述:施工现场用电设备较多,若电气线路敷设不规范、用电设备维护不到位或施工人员违规操作,易发生触电事故。

风险评估:触电风险中等,需加强电气管理和安全用电教育。

3.1.5 交通事故风险

风险描述:项目位于校园内,施工期间需与师生出行交织,若交通组织不当或安全警示措施不到位,易发生交通事故。

风险评估:交通事故风险中等,需加强交通组织和安全警示。

3.2 风险量化分析

3.1.1. 材料堆放不当风险量化

层间压碎:抗压强度仅3-5MPa,堆高不大于1.2M,超限后底层碎裂率 35% 边角崩缺:棱角强度比平面低 40% ,悬挑长度不大于1/5 砖长,悬挑超限后致破透水孔堵塞:孔隙率 15-25% ,易进泥浆,离地高度不小于30CM+防污垫,超标后透水率下降 60%

风险评估:划定专用堆放区,设置警示标识,及时清理余料,严格限高堆载。提前安排人员技术交底和培训。作业过程中应有专业旁站人员引导作业和监督。

3.2.2 物体打击风险量化

假设物体打击事故发生的概率为0.03,每次事故造成的损失约为30 万元,则物体打击风险的期望损失为0.9 万元。

3.2.3 机械伤害风险量化

假设机械伤害事故发生的概率为0.04,每次事故造成的损失约为40 万元,则机械伤害风险的期望损失为1.6 万元。

3.2.4 触电风险量化

假设触电事故发生的概率为 0.02,每次事故造成的损失约为20 万元,则触电风险的期望损失为0.4 万元。3.2.5 交通事故风险量化

假设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为0.03,每次事故造成的损失约为 30 万元,则交通事故风险的期望损失为0.9 万元。

3.3 风险综合评估

综合以上风险量化分析,本项目施工安全管理风险总额约为6.3 万元,占项目签约合同价的约 0.12%0. 虽然风险总额相对较低,但机械伤害等风险仍需重点关注和防控。

四、施工安全管理应对策略

4.1.1

蜂窝式托盘:每个砖孔位独立承托,降低边角破损率 90% ,用于异型砖存放;

可调角度支架:支撑倾角15-30 度防滑落,防滑移系数不小于0.8,用于斜坡场地存放;

防雨措施:露天堆放,及时进行覆盖,保持透水率。

4.1.2 强化现场监督与检查

加强对高处作业现场的监督与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违规行为。

对高处作业人员的个人防护用品进行检查,确保其符合安全要求。

4.2 物体打击风险应对

4.2.1 加强现场材料管理制定材料堆放管理制度,明确材料堆放的位置、高度和方式等要求。定期对材料堆放区域进行检查,确保材料堆放整齐、稳固,防止材料滑落或坍塌。

4.2.2 强化机械作业管理

制定机械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明确机械作业的安全要求和防护措施。

对机械操作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培训,确保其熟悉机械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置措施。

在机械作业区域设置警示标志和防护设施,防止无关人员进入作业区域。

4.3 机械伤害风险应对

4.3.1 加强机械设备管理

制定机械设备管理制度,明确机械设备的采购、验收、使用、维护和报废等要求。

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对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培训,确保其熟悉机械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置措施。

4.3.2 强化现场安全监管

加强对机械设备作业现场的监管,确保机械设备操作人员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对机械设备作业区域进行隔离和警示,防止无关人员进入作业区域。

4.4 触电风险应对

4.4.1 加强电气安全管理

制定电气安全管理制度,明确电气线路敷设、用电设备使用和维护等要求。

定期对电气线路和用电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符合安全要求。

对电气作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培训,确保其熟悉电气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置措施。

4.4.2 强化安全用电教育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用电教育,提高其安全用电意识。

在施工现场设置安全用电宣传栏和警示标志,提醒施工人员注意安全用电。

4.5 交通事故风险应对

4.5.1 加强交通组织管理

制定详细的交通组织方案,明确施工期间的交通路线、交通标志和交通管制措施等要求。

在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交通标志和警示标志,引导师生和车辆安全通行。

安排专人负责交通疏导和指挥,确保施工期间的交通秩序井然。

4.5.2 强化安全宣传教育

加强对师生的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其交通安全意识。

在校园内设置交通安全宣传栏和警示标志,提醒师生注意交通安全。

五、风险防控实施效果评估

5.1 高处坠落风险防控效果

通过加强高处作业安全管理和强化现场监督与检查,本项目高处坠落事故得到有效防控,未发生高处坠落安全事故。

5.2 物体打击风险防控效果

通过加强现场材料管理和强化机械作业管理,本项目物体打击事故得到有效防控,未发生物体打击安全事故。

5.3 机械伤害风险防控效果

通过加强机械设备管理和强化现场安全监管,本项目机械伤害事故得到有效防控,未发生机械伤害安全事故。

5.4 触电风险防控效果

通过加强电气安全管理和强化安全用电教育,本项目触电事故得到有效防控,未发生触电安全事故。

5.5 交通事故风险防控效果

通过加强交通组织管理和强化安全宣传教育,本项目交通事故得到有效防控,未发生交通事故。

六、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通过对校内道路改造项目施工安全管理的深入分析与应对技术实施,本项目在安全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加强高处作业安全管理、现场材料管理、机械设备管理、电气安全管理和交通组织管理等方面的措施,本项目有效降低了材料堆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和交通事故等风险的发生概率,确保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无事故。

6.2 展望

未来,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和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施工安全管理将面临更多挑战。为进一步提升项目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6.2.1 持续优化安全管理机制

根据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持续优化安全管理机制,确保安全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6.2.2 加强技术创新与应用

积极探索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创新手段,提升项目施工安全管理的技术水平。例如,利用智能化监控系统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提高安全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6.2.3 强化人才培养与引进

加强项目团队的建设和管理,提升团队成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同时,积极引进外部优秀人才,为项目施工安全管理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6.2.4 深化与相关部门的合作与交流

积极与建设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等相关部门沟通合作,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同时,加强与同行业企业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动建筑行业施工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校内道路改造项目将进一步提升施工安全管理水平,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效果,为校园环境的改善和师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