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职德育课堂融入职业素养教育的教学策略实践

作者

林小花

万安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343800

一、引言

中职教育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为核心目标,除专业技能外,职业素养已成为衡量人才质量的关键指标。职业素养涵盖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等方面,其培育与德育教学存在天然的目标契合性。当前,部分中职德育课堂仍存在教学内容与职业场景脱节、职业素养渗透碎片化等问题,未能充分发挥德育在职业素养培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因此,探索中职德育课堂融入职业素养教育的有效教学策略,将职业素养要求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实践,对提升中职学生的职业竞争力、促进其可持续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实施策略

针对中职德育课堂融入职业素养教育的目标与现存问题,结合中职学生认知特点与职业发展需求,从教学内容、方法、场景、评价四个维度构建递进式实施策略,确保职业素养培育贯穿德育教学始终。

(一)立足职业需求重构德育教学内容

以中职学生未来职业岗位的素养要求为导向,对传统德育教学内容进行筛选、整合与拓展。首先,梳理各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群,通过企业调研、行业专家访谈等方式,明确不同岗位所需的核心职业素养,如制造业岗位强调的“工匠精神”“质量意识”,服务业岗位注重的“服务意识”“沟通能力”等,将这些具体要求转化为德育教学的重点模块。其次,打破学科界限,将职业素养内容与德育教材中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章节有机融合,例如在“职业道德规范”教学中,引入企业真实案例,分析不同职业领域的道德准则与行为标准,让学生理解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的内在关联。同时,补充与职业发展相关的拓展内容,如职业规划、职场礼仪、团队协作等,编制校本化德育教学资源包,确保教学内容既符合德育课程标准,又贴近职业实际,为职业素养培育提供内容支撑。

(二)创新互动教学方法激活素养认知

改变传统德育课堂“教师讲授、学生倾听”的单向教学模式,采用多样化互动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职业素养认知过程。一是开展案例教学,选取企业中与职业素养相关的典型案例,包括正面案例(如员工因坚守职业操守获得企业认可)和反面案例(如因缺乏职业素养导致工作失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案例中体现的职业素养要素,分析案例人物的行为选择及其对职业发展的影响,通过案例分析深化学生对职业素养重要性的认识。二是实施情境模拟教学,根据不同专业的职业场景,设计模拟职场情境,如模拟企业客户投诉处理、产品质量问题解决、团队项目协作等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职场角色,在模拟实践中体验职业岗位对素养的要求,锻炼应对职场问题的能力。三是引入项目式学习,围绕职业素养培育设计主题项目,如“校园模拟职场文化建设”项目,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定项目方案、分工协作完成任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责任担当、问题解决等职业素养,通过互动参与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建构”,深化对职业素养的理解与认同。

(三)搭建校企协同实践场景强化素养应用

依托校企合作平台,搭建真实或仿真的职业实践场景,为学生提供职业素养应用的实践载体,实现德育课堂与职场的有效衔接。一方面,建立“课堂 - 校园 - 企业”三级实践体系,在课堂内设置“职场微实践”环节,如让学生模拟完成企业日常工作任务;在校园内开展职业素养主题活动,如校园技能大赛、职场礼仪展示等;与合作企业共建校外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定期参与企业见习、顶岗实习,让学生在真实职场环境中观察企业员工的职业行为,亲身践行职业素养要求,将课堂所学的素养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另一方面,邀请企业技术骨干、优秀毕业生走进课堂,担任“企业导师”,通过专题讲座、技能示范、经验分享等形式,向学生传递职场中的职业素养要求与实践经验,同时指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规范职业行为。此外,组织学生参与企业公益活动、生产帮扶等志愿实践,让学生在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强化职业道德意识与社会责任感,提升职业素养的实践应用能力。

(四)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保障素养培育效果

建立兼顾过程与结果、融合知识与能力的多元评价体系,对学生在德育课堂中的职业素养表现进行全面、客观评价,形成“教学 - 实践 - 评价”的闭环。首先,明确评价内容,将职业素养分解为可观测、可衡量的具体指标,如职业道德维度包括诚实守信、责任担当等指标,职业行为维度包括遵守规章、团队协作等指标,制定详细的评价标准。其次,丰富评价主体,改变单一教师评价模式,引入学生自评、互评、企业导师评价、实习单位评价等多主体评价,例如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由企业导师根据其工作表现对职业素养进行评分,课堂内由学生小组进行互评,从不同视角全面反映学生的素养水平。最后,优化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情境模拟、实践活动中的表现,通过课堂记录、实践报告等形式积累评价数据;终结性评价采用职业素养综合测评、案例分析报告等方式,考核学生对职业素养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同时,将评价结果与学生的学业成绩、评优评先、实习推荐挂钩,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激励学生主动提升职业素养。

三、结语

中职德育课堂融入职业素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教学内容、方法、场景、评价多维度协同推进。通过立足职业需求重构内容、创新方法激活认知、搭建场景强化应用、多元评价保障效果的递进式策略,能够有效打破德育与职业素养培育的壁垒,实现二者的深度融合。这一实践不仅能提升中职德育课堂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更能帮助学生在德育学习中培育符合职业需求的素养品质,为其顺利步入职场、实现职业理想奠定坚实基础。未来,还需持续关注行业发展动态与职业素养要求的变化,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推动中职德育与职业素养教育融合向更深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立峰。中职德育课堂融入职业素养教育的实践路径 [J]. 职业教育研究,2024(3):45-49.

[2] 吴晓燕。校企协同视角下中职生职业素养培育的德育策略 [J].中等职业教育,2024(2):31-35.

[3] 赵建明。多元评价体系在中职德育与职业素养融合教学中的应用 [J]. 职业技术教育,2024(5):58-62.

课题名称:中职院校德育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融合育人研究

课题编号:JAZH2023-0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