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推进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自强的实践路径
常林玉
中共阜阳市颍东区委党校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为文化强国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动力逻辑从文化自信升级到文化自信自强。新时代推进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自强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为此,我们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新时代推进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自强的重要性和发展现状,结合本地区实际,共同探寻新时代推进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自强的实践路径。
一、新时代推进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自强的重要性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日益复杂严峻,逆全球化思潮与文化霸权主义相互交织,全球治理体系面临重大变革。在这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背景下,推进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自强对于凝聚共同价值追求、筑牢民族精神的根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深刻领悟其重要性。
(一)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现实需要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自强为做好新时代文化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2024 年 7 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必须增强文化自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在物质生活日益丰裕的今天,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品质化的趋势。我们更加需要以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自强为引领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内在需要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既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 2035 年建成文化强国为战略目标,“不断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说,我们必须立足于这四个方面的“强大”,增进全社会价值认同、筑牢共同思想根基,汇聚起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磅礴力量。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迫切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新时代推进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自强之所以如此的重要,就在于它凝聚着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深刻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一言一行,凝聚起各族人民共同奋进的的信仰信念信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二、新时代推进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自强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进程中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绩。但受历史积淀、社会转型及全球化浪潮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当前我国推进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自强仍然面临诸多亟待破解的现实挑战。
(一)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存在困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之根,是文化自信自强之基。当前,社会转型期下,面对西方价值观念的冲击和多元化社会思潮的不断涌入,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价值认知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反应,这就使得传统文化,特别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面临着诸多挑战。比如如人们对什么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界限不够清楚;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中传播途径和方式方法不够创新等。
(二)文化产品质量和创作水平亟待提高
当前,伴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但部分文化产品创作同质化等问题严重,难以满足人民对于高品质精神文化的需要。特别是在文化产品质量领域一定程度上存在价值偏离、创意性匮乏、供给不平衡、供需不匹配、文化精品少等问题,需要多方发力来扩大文化产品高质量供给。
(三)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日益复杂尖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复杂尖锐。历史和现实都警示我们,思想舆论阵地一旦被突破,其他防线就很难守得住。”足以看出当前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当今世界国际政治经济形势风云激荡,比如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使得逆全球化浪潮和单边主义抬头、俄乌冲突的爆发使得地缘政治形势的不确定性增加等等,这些都使得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守好思想舆论阵地。
三、新时代推进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自强的实践路径
众所周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自强、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构筑强大精神力量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任务。新时代推进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自强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自觉增强文化自信自强、筑牢精神信仰之基、坚持学以致用、守正笃实,久久为功。
(一)坚持人民至上
我们常说,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自强的价值原则。习近平总书记讲“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眼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也就是说,新时代我们推进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自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服务人民、扎根人民,通过文化的纽带作用凝聚人民群众共识,汇聚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铸就民族复兴伟业的强大精神合力。
(二)坚持守正创新
新形势下推进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自强需要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参与,需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创作方向、坚持守正创新,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比如,可以通过搭建多元创作平台、完善激励机制等方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同时借助数字技术拓宽传播路径,让文化创新成果更好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
(三)坚持开放包容
当前国际形势下,国家文化影响力竞争日趋激烈。我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要提升自身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必须要坚持开放包容这一文明发展的动力源泉,以更加积极主动地姿态宣介中国主张、传播中华文化和展示中国形象。如通过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借助数字技术与创意产业,将更多中国文化元素产品展现给全世界;创新国际传播话语体系,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等。
四、结束语
新时代新征程,推进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自强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我们要在明确其重要性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在坚持以人为本、守正创新和开放包容等方面持续发力,为实现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凝心聚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M]. 北京 : 人民出版社 ,2024.
[2] 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M]. 北京:学习出版社,2024.
[3] 习近平 .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 年10 月 16 日)[N]. 人民日报 ,2022-10-26(1).
[4] 宇文利 . 新时代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J]. 新视野 ,2023,(03):5-12.
[5] 谢晓娟 , 李凤翔 . 新时代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实现路径 [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24,26(06):401-407.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4 年阜阳市党校( 行政学院) 系统重点课题(立项编号:FYDXKT202468)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