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探讨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在应急救灾中的应用现状

作者

李金英

资兴市自然资源局 湖南资兴 423400

1 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概述

1.1 主要技术类型

1.1.1 遥感(RS)技术

遥感技术利用传感器在卫星、飞机、无人机等平台上获取目标地物的电磁波信息,并进行处理、分析和解译。它能获取多波段影像数据,如高分辨率卫星遥感能清晰显示地物细节,而无人机遥感则在复杂地形和恶劣天气下快速获取实时影像,为灾害监测提供重要资料。遥感技术在灾害监测中能动态跟踪灾害范围和发展态势,为应急决策提供可视化信息。

1.1.2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

GIS 技术用于处理地理空间数据,包括采集、存储、管理和分析。它基于地理空间数据库,利用空间分析和数据挖掘揭示地理现象。在应急救灾中,GIS整合多源数据构建三维应急决策模型,通过空间分析功能支持救援路线选择、物资分配和避难场所选址,为制定应急救援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1.1.3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技术

GNSS 技术通过卫星星座为全球用户提供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涵盖GPS、北斗、格洛纳斯和伽利略系统。在紧急救援中,GNSS 提供精确位置信息,帮助救援人员和物资定位导航,防止迷失方向,并允许指挥中心监控救援行动,优化救援调度。此外,GNSS 在灾害监测中用于形变测量,通过定位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地质灾害风险。

1.2 技术特点与优势

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以其实时性、准确性、直观性和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在应急救灾中发挥关键作用。它能迅速获取灾害信息,提供可靠数据支持,通过可视化手段帮助决策者快速了解灾情,并深入分析地理数据,揭示灾害规律。这些特点使得它成为提升应急救灾效率和精准度的重要技术手段。

2 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在应急救灾中的应用

2.1 灾前预警与监测

2.1.1 灾害风险评估

灾害风险评估是预警的关键。通过整合地理数据和GIS 技术,建立评估模型。例如,分析地形和气象数据预测地质和洪水灾害。评估结果帮助划分风险区域,为防灾规划和应急预案提供依据,减少灾害损失。

2.1.2 实时监测与预警

结合遥感技术和传感器网络,灾害监测变得更加高效。卫星遥感能够长时间监测大范围地区,及时发现异常变化,如温度升高或地形形变。无人机遥感能迅速到达灾害现场,获取高分辨率影像。地面传感器实时采集地形、水位和气象数据,并通过网络传输至监测中心。数据分析算法处理这些数据,异常时系统自动预警,帮助相关部门及时应对,实现灾害的早发现和早预警。

2.2 灾中救援指挥

2.2.1 灾情快速获取与分析

灾害发生后的救援黄金期内,迅速准确地获取灾情信息至关重要。航空航天遥感技术能在短时间内获取受灾区域的大面积影像数据,通过图像处理技术提取关键信息,如受灾范围、建筑物损毁程度和道路中断情况。GIS 系统将遥感数据与基础地理数据叠加分析,生成直观的灾情专题地图,清晰展示灾害分布、严重程度及周边环境。决策者通过这些地图能迅速了解灾情全貌,为救援方案提供准确数据支持。

2.2.2 救援力量调度与导航

GNSS 和 GIS 的集成应用为救援调度提供精准定位和导航。救援队伍配备GNSS 设备,位置信息实时传至指挥中心 GIS 系统。指挥中心通过电子地图掌握队伍位置、速度和方向。GIS 的路径规划功能结合道路状况和交通信息,规划最优救援路线,避开危险和拥堵,确保救援快速安全。实时监控救援物资,合理调配资源,提高物资使用效率,保障救援工作顺利。

2.3 灾后评估与重建

2.3.1 灾害损失评估

灾后损失评估对救灾资金和重建计划至关重要。利用遥感技术和GIS 分析,统计建筑物、农田和基础设施的损毁情况,量化经济损失。评估环境和社会影响,为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持。

2.3.2 重建规划辅助

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为灾后重建提供支持。利用高精度地形数据和 GIS 三维建模,创建三维地形模型,辅助重建选址。整合多方面数据,规划城市功能和基础设施。此技术提升重建规划的科学性,助力受灾区可持续发展。

3 应用现状问题分析

3.1 技术层面

3.1.1 数据获取与处理瓶颈

复杂灾害环境下,测绘地理信息技术的数据获取与处理困难重重。恶劣天气(暴雨、浓雾等)降低卫星及无人机遥感成像质量,复杂地形阻碍传感器部署,致使数据缺失。多源异构数据融合难度大,格式、精度等差异显著,算法效率与准确性不足,难满足应急救灾的快速处理需求。

3.1.2 技术集成度不足

遥感、GIS、GNSS 等技术在应急救灾中多独立应用,协同性差。数据标准与接口不统一,共享交互受阻,如遥感与 GIS 数据融合存在坐标与格式兼容问题。此外,技术间缺乏联动机制,无法发挥综合优势,限制技术整体效能。

3.2 应用体系层面

3.2.1 应急响应机制不完善

现有应急测绘保障预案执行存在缺陷。启动条件模糊,灾害初期应急测绘难快速开展;部门协同机制缺失,信息共享与资源调配效率低;应急测绘资源储备与调配规划不足,大规模灾害时易现设备、人员短缺。

3.2.2 专业人才短缺

应急救灾对测绘地理信息人才要求高,但当前人才培养与需求脱节。高校重理论轻实践,学生缺乏实战机会;在职人员培训体系不完善,导致专业人才数量与素质不足,制约技术应用发展。

4 发展趋势与展望

4.1 技术创新趋势

4.1.1 多源数据融合与智能化处理

依托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多源数据融合与智能化处理成为必然趋势。通过统一标准与融合模型,整合遥感、GIS、GNSS 及物联网传感器等异构数据,消除信息孤岛。借助深度学习等算法,实现灾害信息自动提取、灾情预测及应急方案生成,提升技术智能化水平。

4.1.2 新型传感器与平台发展

新型传感器和测绘平台拓展数据获取能力。高光谱遥感可精准识别地物与灾害特征,SAR 雷达突破天气限制获取影像。无人机集群等低空智能平台,能深入灾害现场,快速采集高精度三维地形与实时影像,为救灾提供精准地理信息。​

4.2 应用拓展方向

4.2.1 跨部门、跨区域协同应用

建立跨部门、跨区域应急测绘协同机制,推动多部门联动,搭建统一指挥平台与信息共享体系,实现数据实时互通、业务协同运作。在跨区域救灾中,整合资源构建协作网络,优化调度提升救灾效能。

4.2.2 常态化应急保障服务

将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深度嵌入应急管理全流程。灾前进行风险普查评估,动态更新地理信息库,为预案制定提供数据支撑;日常利用实时监测预警隐患,提前干预。灾后建立长期重建评估机制,动态监测施工进度与规划执行,助力灾区可持续发展。

5 结语

科技发展推动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在应急救灾领域的发展。未来需加强数据融合与智能化技术,推广新型传感器和测绘平台,提升技术性能和应用水平。同时,完善协同机制,构建应急保障服务体系,加强人才培养,促进技术与救灾工作的融合。通过创新和实践,提高测绘技术在救灾中的效能,为人民安全和社会稳定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刘贞吉 . 信息技术在应急指挥中的应用研究 [J]. 产品可靠性报告 , 2024,(08): 49-51.

[2] 魏晓康 , 沈凯雄 . 关于测绘地理信息在应急测绘中应用的实践 [J]. 中华建设 , 2021, (02): 116-117.

[3] 罗强 . 测绘地理信息在应急测绘中的应用分析 [J]. 中国住宅设施 , 2020,(06): 111-112.

[4] 冯梦龙 . 测绘地理信息在应急测绘中的应用实践 [J]. 华北自然资源 ,2019, (05): 94+97.

[5] 熊国斌 . 应急测绘在突发事件处理中的应用浅析 [J]. 科技风 , 2018, (09):49+55 .

作者简介:李金英(1980.6)女,汉族本科,助理工程师,从事测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