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个性化课外阅读教学与学生人格培养的方法探究
钟卫
湖南省岳阳市第二中学 414000
一、引言
个性化课外阅读教学是指教师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个体差异,为其推荐适宜的阅读材料,并采用针对性的指导方式,以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教学模式。当前,课外阅读教学中存在内容选择统一、指导方式单一等问题,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也制约了人格培养的效果。因此,探究个性化课外阅读教学与学生人格培养的有效方法,充分利用好这些必读名著,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二、实施策略
为实现个性化课外阅读教学对学生人格培养的有效促进,需构建系统性的实施流程,从读物选择到实践应用,层层递进,充分发挥课外阅读的育人功能。
(一)构建动态档案,精准匹配读物
教师需为每位学生建立个性化阅读档案,这一档案犹如打开学生阅读世界的密钥,其内容深度涵盖学生的阅读兴趣、知识储备、性格特征、成长经历等多维度信息。在信息采集环节,通过日常课堂观察捕捉学生对不同文本的即时反应,设计包含阅读偏好量表、性格特质测试题的系统化问卷调查,开展每周一次的师生一对一深度交流,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数据收集体系。档案并非静态记录,而是依托信息化管理平台,设置月度更新提醒机制,确保对学生的认知始终保持动态把握。
依据档案中的多维信息,将读物进行精细化分类,构建起包含励志成长、人际交往、思辨探究、文化传承、艺术审美、科技创新等六大类别的阅读资源库,而人教版推荐的名著正是这一资源库的核心组成部分。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可归入励志成长类,《水浒传》可纳入人际交往与思辨探究类,《经典常谈》则属于文化传承类。
在推荐过程中,采用 “主书单 + 拓展书单” 的弹性选择模式,主书单由教师从必读名著中精选 3-5 本核心推荐书目构成,拓展书单则提供相关联的延伸读物,既保证推荐的专业性,又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选择空间,通过阅读选择授权仪式、班级书单投票等活动形式,强化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切实增强阅读主动性。
(二)设计分层任务,引导深度研读
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认知水平,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差异化的阅读任务。对于阅读基础较弱的学生,任务可侧重于梳理故事情节、识记重点词汇、概括主要内容,通过圈点批注、摘抄好词好句等方式,培养其阅读习惯;对于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则设置更具挑战性的任务,如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成因、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对比不同作品的写作手法等,鼓励其进行深度思考。
组织多样化的阅读交流活动,如小组讨论、主题辩论、角色扮演等,为学生提供展示阅读成果、分享阅读感悟的平台。以笔者开展的《西游记》阅读活动为例,在阅读推进阶段,笔者会定期组织阅读分享会,每次安排 4 名学生上台分享本周阅读的心得体会,分享内容包括最喜欢的人物、故事情节,以及对作品主题的初步理解等,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进行互动提问和讨论,教师在分享会结束时进行总结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笔者还会根据学生的阅读进度,设计《西游记》知识问答竞赛题目,涵盖作品中的人物、情节、法术、地名等内容,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竞赛,竞赛形式包括必答题、抢答题和风险题等,通过竞赛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巩固阅读成果。
(三)搭建实践平台,促进认知转化
结合阅读内容,为学生搭建将书中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实践平台。依据读物主题,设计相应的实践活动。
在《西游记》的阅读活动中,笔者鼓励学生将其中的故事改编成剧本,并在班级内进行表演,通过表演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这与作品中强调的团队合作精神相呼应,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同时,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评选出 “西游阅读之星”“最佳读书笔记奖”“最佳分享奖”“最佳研究报告奖”“最佳辩手奖” 等多个奖项,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将阅读中的收获转化为实际的行动表现。
阅读《骆驼祥子》后,可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了解现代社会中普通人的奋斗故事,体会祥子身上的坚韧与无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阅读《红岩》后,可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活动,如参观革命纪念馆、讲述革命故事等,让学生感受革命先烈的爱国情怀和坚定信念,将这种精神内化为自身的品格;阅读《经典常谈》和《唐诗三百首》后,可举办传统文化节,开展诗词朗诵、书法展示、传统礼仪体验等活动,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
(四)拓展阅读维度,实现持续生长
引导学生以已读读物为起点,进行拓展阅读,形成阅读链条。根据作品的作者、主题、风格等,为学生推荐相关的延伸读物,从人教版推荐的 12 部名著出发,构建更广阔的阅读网络。
例如,阅读《西游记》后,可引导学生阅读《封神演义》等其他古典神魔小说,对比不同作品中的奇幻元素和人物塑造;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推荐阅读《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高尔基的作品,了解同一时期不同国家的社会风貌和人物命运;阅读《简爱》后,可推荐《傲慢与偏见》《呼啸山庄》等英国文学名著,感受不同女性形象的独立与追求。
三、结语
个性化课外阅读教学与学生人格培养的融合,是一个循序渐进、持续深化的过程。以人教版推荐的 12 部名著为重要载体,通过精准匹配读物、引导深度研读、促进认知转化和拓展阅读维度的系统实施,能够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不仅获取知识,更能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健全的人格。这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充分发挥个性化课外阅读的育人价值,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赵彦瑾 . 个性化阅读教学对中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研究 [J]. 教育探索,2024(3):45-49.
[2] 刘存昕.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个性化指导策略探析 [J]. 教学月刊,2024(5):18-22.
[3] 郭明睿 . 基于人格培养的小学课外阅读个性化实施路径 [J]. 基础教育研究,2024(2):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