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融媒时代广播播音主持的跨媒介叙事创新与实践研究

作者

白木仁

兴安盟融媒体中心137400

引言

近年来,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引发了传播形态、内容结构和用户行为的深度变革。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不断融合,形成了以全媒体、移动化、社交化为显著特征的融媒体传播生态。在这一大背景下,广播作为传统的声音媒介,面临着受众转移、传播半径缩小、内容滞后等挑战。然而,广播也具备独特的媒介价值,其伴随性、情感性与声音感染力依旧是其他媒介无法完全替代的核心优势。如何在保持广播语言艺术特色的同时,打破媒介壁垒,实现内容在多个媒介平台的协同传播与结构重构,成为当前广播播音主持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跨媒介叙事(transmedia storytelling)最初源于文学与影视领域,是指一个故事内容通过多个媒体平台,以各自特有的表现形式进行协同讲述,从而实现信息的整合表达与情感的多维传递。

一、融媒体语境下广播播音主持叙事范式的演变逻辑

传统广播节目的叙事模式以声音为中心,通常采取线性传播结构,通过语言、音乐、音效构建情境,依赖主持人的语态节奏与情绪调动形成听觉感知的共鸣。这种单向性、时间性和碎片化的传播方式在传统媒介环境下具有显著优势,尤其在车载场景、生活陪伴等方面形成了稳定的受众基础。然而,在融媒体语境下,传播媒介的多样化使受众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主动、快速与互动。广播原有的线性叙事结构和单维传播手段难以满足新生代受众对多元内容和视觉刺激的需求。因此,叙事范式开始向非线性、多模态与跨平台方向转变。广播节目内容不再局限于电波传输,而是通过图文、短视频、直播、社交互动等形式延伸到多个媒介载体。

二、广播播音主持跨媒介叙事的核心要素与创新特征

跨媒介叙事的核心在于将一个主题或故事拆解为多个子模块,分别通过不同媒介平台进行呈现,各部分既相对独立又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广播播音主持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串联者、拓展者与讲述者的多重角色。首先,内容结构需要从“节目单元”向“叙事矩阵”转变,将一个广播话题设计为多个传播形态,如电台节目的音频主干、微博上的话题导入、微信公众号的图文解读、抖音短视频的情境再现等,使内容在媒介间实现纵向延展与横向融合。其次,表达方式实现了“语言—图像—互动”的多模态融合,主持人通过音色变化、肢体表达、镜头语言与表情控制,增强信息传递的立体感与情绪感染力,提升内容吸引力与传播力。

三、跨媒介叙事中主持人角色的重塑与能力转型

在跨媒介叙事的推动下,广播播音主持人逐渐摆脱传统意义上“声音艺术家”的单一身份,向“全媒体传播者”角色过渡。这种角色重塑不仅体现在传播手段的多元化上,更体现在内容策划、视觉表达、平台运营、用户沟通等综合能力的提升上。首先,主持人要具备内容整合与场景设计能力,能够在复杂的信息环境中提炼核心价值,设计适合不同媒介特性的传播载体。例如在一个主题报道中,同时策划广播音频节目、短视频脚本、社交推文与直播话题,使内容形成系统传播链条。其次,主持人要提升媒介适应能力,熟悉不同平台的表达规则与传播机制,掌握剪辑、配音、拍摄、直播等基本技能,实现内容的自主生产与快速转化。此外,主持人需强化用户沟通与社区运营能力,善于通过弹幕、评论、话题引导等方式激发受众参与热情,维持平台活跃度与用户黏性,增强受众对节目的情感归属与价值认同。

四、跨媒介叙事在广播节目中的实践路径与案例分析

当前,越来越多的广播节目开始探索跨媒介叙事的实践路径,并在不同平台间构建传播协同机制,形成“声、图、文、影”融合传播模式。例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进行时》栏目在完成传统电波播出的同时,还在微博推出“主持人说新闻”系列短视频,通过主持人的镜头表达与语音节奏将时事热点以可视化形式推送至更广泛的社交受众;同时在微信公众号中发布主题评论与观点延展,为听众提供深度内容支撑,形成“音频—视频—图文”三位一体的传播矩阵。此外,北京交通广播推出的《警情在线》节目结合交通案例、执法视频与电台评论,通过主持人视角构建现场感,调动多种媒介形式实现事件讲述与法治教育的融合传播,提升节目的公共服务价值。

五、面向未来的跨媒介叙事发展趋势与路径展望

随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5G 通信等新兴技术的加速应用,广播播音主持的跨媒介叙事将呈现更加智能化、沉浸化与个性化的发展趋势。未来,基于 AI 语音合成与算法推荐技术,主持人可以借助智能辅助工具实现内容的定制化输出与自动化生产;虚拟主持人、数字人等形式也将在短视频与直播中广泛应用,拓展主持表达的边界;VR/AR 技术的引入将推动广播内容向沉浸式叙事方向发展,实现从“听”到“临场”的跃迁。

结论

在融媒时代背景下,广播播音主持的跨媒介叙事不仅是技术发展的结果,更是内容价值重塑与用户关系重构的路径选择。本文从媒介融合环境出发,探讨了传统广播叙事的转型逻辑、跨媒介叙事的基本特征与策略机制,深入分析了主持人在多媒介环境下的角色重塑与能力提升,并结合实践案例呈现了广播节目跨媒介传播的创新路径。研究表明,跨媒介叙事为广播节目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为主持人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面向未来,应不断深化内容策划的媒介融合思维,加强技术手段与传播机制的系统建设,推动广播从“听觉媒介”向“全感知媒介”转型,从而在多元传播生态中实现内容价值与传播效果的双重提升。

参考文献

1. 刘迅 . 融媒时代广播影视人才培养对策初探 [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10,18(01):84-86.

2. 吴丹红 , 李卓文 . 影响力 : 融媒时代广播联盟的务实之功 [J]. 西部广播电视 ,2014,(11):17-18.

3. 李洪振 , 徐丽 . 广播节目主持人角色再定位 [J]. 采写编 ,2016,(02):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