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高中化学项目式学习的设计与实施

作者

张磊

句容市实验高级中学  212400

引 言:

新时期,教育理念驱动下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育要求。“教学评一体化”思想强调教,学,评三者有机结合,主张用评价反哺教学,以学促评。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任务驱动为导向的教学范式,它具有情境真实,任务整合和能力导向的优点,并和“教学评一体化等”思想高度一致。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对两者进行整合和运用,有利于营造以生为本的学习生态、增强学习主动性和实践创新能力、促进深度学习和素养落地。

一、“教学评一体化”理念概述

“教学评一体化”其概念就是把教、学、评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目标统一,过程协同和反馈闭环的整体化教育系统。这一观念强调,评估不只是评估学习成果的工具,它更应被视为教学设计和学习流程中的核心部分。通过将过程性,发展性和多元化评价方式植入教学,使教师能够准确诊断学生学情并对教学策略进行动态调整,同时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不断反思学习,提高自身能力。特别是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环境中 ,“教学评一体化等”成功地解决了“教”与“评”之间的断裂问题,使得教学过程更加目标明确,学习过程更加富有创造性、评价更具有指导性,是实现高质量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支持与实践路径。

二、“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高中化学项目式学习的设计

(一)项目主题选择与目标设定

以“教学评一体化”思想为指导,高中化学项目式学习中的第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科学地选择项目主题,制定清晰的学习目标。主题需要紧扣本学科的核心内容,在贴近生活实际的前提下,有探究性、综合性,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问题意识。例如,项目设计可以以“绿色化学和日常生活”和“水质检测和净化”为核心主题,帮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识别并提出疑问。在设定目标时,我们需要遵循知识与能力、过程与结果的平衡原则,这涉及到化学知识的掌握、科学研究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和沟通的技巧,以确保达到预定的目标水平。

(二)学习任务分解与资源整合

任务分解要根据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现有知识基础,由“基础认知一探究操作一数据处理一成果表达”层层递进,以保证学习过程逻辑清晰、内容衔接。每一个子任务都需要设置特定的成果要求和与之对应的学习支持资源,例如教材拓展材料,实验器材,数据分析软件或者访谈提纲。同时,整合多元化资源,包括校内外专家指导、线上学习平台与案例数据库,为学生提供知识获取与技能发展的支持系统。任务和资源匹配要体现个性化和协同性,不仅要满足不同同学的学习需要,更要促进团队之间的合作和共同发展,以达到项目学习结构化推进和内容深度拓展。

(三)评价体系构建与反馈机制

“教学评一体化”思想强调评价须嵌入到整个学习过程中,所以在项目式学习设计中需要建构一个科学,系统,多维度的评价体系。这一系统应融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于一体,不仅注重学生对项目的知识掌握和技能表现,更要注重学生思维过程,合作态度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体设计时,可以采取观察记录,学习档案,阶段性报告,项目成果展示,学生互评和自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形成一个动态的、立体的评价网络。

三、“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高中化学项目式学习的实施

(一)项目导入与学生分组指导

项目导入阶段,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认知起点的关键阶段。根据“教学评一体化等”的思想,项目导入既要确定学习的起点和目的,又要通过情境创设来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学生的分组应当是科学和合理的,强调能力的相互补充和兴趣的匹配,以确保小组内部能够形成有效的合作机制。

例如,以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专题 6《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单元为例,可设计“家庭燃料的节能设计和评价等”项目作为导入任务。教师首先借助视频资料、生活情境提问“为什么液化气炉具比较节能呢?”激发学生对各种燃料的热反应效应进行深入思考,并指导他们主动探索“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的相关问题场景。然后按学生知识基础和个性特征分组,比如安排具有实验操作能力负责能量测定、具有数据分析专长负责反应焓变计算、具有表达能力负责成果汇报等。在明确了分工之后,老师们引导各小组制订研究计划并决定燃料种类,实验设计,测量参数和分析工具等,从而为工程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

(二)过程监控与及时评价调整

教师需要在“教学评一体化等”理念引导下全程关注学生认知变化和任务推进情况,并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项目式学习实效的实现。

例如,以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专题 2《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第三单元“人类了解原子结构”为研究对象,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回溯原子结构的探究过程,建构有助于科学发展的微观模型”的项目。同学们通过小组形式,对汤姆孙,卢瑟福,玻尔模型演变路径展开资料研读与阶段演示。老师每周都会发一份任务单,比如第一阶段需要做原子模型演示图,并且附上简单的发展脉络解说等,老师们通过搜集演示的内容发现有个别团队把轨道概念和能级定义混为一谈,紧接着安排同类错解组进行沟通和互评,学生自己总结出“概念澄清手册等”, 以利于理解的再建构。在课题的推进过程中,针对学生反馈的“原子图的构造比较困难,空间感不足”的问题,教师及时采用了三维建模工具,指导他们绘制能级分布和电子排布示意图,显著提高学习主动性和概念精准度,使教,学,评深度融合。

(三)成果展示与综合素质评估

“教学评一体化”思想下的化学项目成果展示要体现以真实问题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

例如,以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专题 5《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中的第一单元“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等”, 可以设计一个“建设‘智能周期表’和应用指南”的项目。同学们以组为单位结合周期律原理编制出具有元素查询,性质预测及化合趋势提示的简单周期表模型可以对初学化学的同学们起到学习帮助作用。展示阶段学生通过平板交互模型,海报讲解和演示视频的方式展示结果;如某小组利用Excel 函数逻辑和图表联动功能仿真实现了对主族元素反应活性强或弱的暗示,获得了很高的现场评价。教师根据系统功能的完备性,科学原理的运用,呈现方式,组员协作等因素量化打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加入了组内互评和学生自我评价的环节,以激发学生对自己在“工具设计,科学建构,语言表达和协作贡献等”这四个方面的成长和不足进行深入思考,从而真正实现了“教———学-- 评”这一理念的深度整合。

四、结束语

以“教学评一体化”思想为基础,开展高中化学项目式学习既重构了教和评之间的联系,又优化了学的路径。通过科学设计和动态实施促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下构建知识,锻炼能力,反思进程,真正达到“教”“学”“评”协同共进的目的。今后,要不断深化教师专业发展和课程评价改革,促进这一模式的常态化运用,并为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学实践提供可持续路径。

参考文献:

[1] 戴淑珍 . 高中有机化学项目式教学的创新实践 [J]. 高考,2024,(24):71-73.

[2] 周密 . 高中化学项目化学习实践探究 [J]. 新课程研究,2024,(31):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