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校园文化建设与德育融合的实践路径探究
黄方模
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徐闻中学 524100
一、引言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与行为文化的总和,涵盖校园环境、校风学风、规章制度、师生活动等多个方面,具有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德育作为高中教育的首要任务,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与道德实践能力。
当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单一的德育模式已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而校园文化建设若脱离德育目标,也会失去其核心育人价值。因此,推动高中校园文化建设与德育的深度融合,将德育要求融入校园文化的各个环节,通过文化载体实现德育内容的渗透,成为当前高中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在此背景下,探究二者融合的实践路径,对于提升高中育人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实施策略
校园文化建设与德育融合需遵循系统性、实践性与针对性原则,从机制构建、载体打造、评价优化到保障完善,形成环环相扣的实施体系,确保融合工作落地见效,切实发挥文化育人与德育育人的协同作用。
(一)构建多主体协同机制,明确融合责任分工
首先,成立由学校领导、德育处教师、班主任、学科教师、学生代表及家长代表组成的 “校园文化与德育融合工作小组”,明确各主体职责:学校领导负责整体规划与资源统筹,确定融合工作的总体目标与阶段任务;德育处教师牵头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设计德育主题与文化活动的融合内容;班主任负责班级文化建设与德育工作的日常落实,结合班级实际开展特色活动;学科教师挖掘学科教学中的文化元素与德育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二者的有机渗透;学生代表参与方案设计与活动策划,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感;家长代表协助开展家校共育活动,延伸校园文化与德育的影响范围。
其次,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工作小组每月召开一次协调会议,反馈各环节工作进展,解决融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班主任与学科教师每周进行一次沟通,同步学生在课堂学习与班级生活中的表现,调整融合教育的具体方式;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家长座谈会,向家长介绍校园文化建设与德育融合的成果,收集家长意见与建议,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二)打造特色文化载体,丰富融合实践形式
一方面,优化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将德育元素融入校园景观设计。在校园广场设置 “名人名言文化墙”,选取与品德修养、理想信念相关的名言警句,搭配学生绘制的插画;在教学楼走廊打造 “德育主题长廊”,按年级划分主题,高一围绕 “行为规范”、高二围绕 “责任担当”、高三围绕 “理想追求”,展示学生的优秀德育实践案例与文化作品;在校园绿植区域设置 “诚信林”“感恩园” 等主题园区,通过铭牌标注植物背后的德育故事,让学生在校园环境中直观感受德育内涵。
另一方面,开展多样化的校园文化活动,实现德育内容的实践渗透。定期举办 “校园文化艺术节”,设置 “红色主题书画展”“道德模范事迹演讲比赛”“感恩主题情景剧表演” 等板块,让学生在艺术创作与表演中深化道德认知;开展 “校园志愿服务月” 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清洁、敬老院慰问、交通安全宣传等志愿工作,将德育要求转化为实际行动;建立 “校园文化社团”,如辩论社围绕 “道德与规则” 展开辩论、读书社开展 “经典德育著作共读” 活动、摄影社拍摄 “校园里的道德瞬间”,通过社团活动让学生在兴趣驱动下主动参与德育实践,同时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三)完善融合评价体系,动态监测育人效果
构建 “过程性评价 + 结果性评价” 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从多个维度监测校园文化建设与德育融合的效果。过程性评价方面,设计 “学生德育成长档案”,记录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参与情况、课堂教学中德育元素的吸收情况、日常行为表现中的道德实践情况,由班主任、学科教师、同学及学生本人共同填写评价意见,每月进行一次小结;建立 “班级文化建设台账”,从班级环境布置、班级活动开展、班风学风形成等方面,对班级层面的融合工作进行每周记录与评价,德育处定期进行检查与指导。
(四)建立长效保障体系,巩固融合工作成果
在制度保障方面,制定《高中校园文化建设与德育融合实施细则》,明确融合工作的目标、内容、流程与考核标准,将融合工作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与教师绩效考核体系,对在融合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与奖励,对未达到要求的教师进行指导与督促,通过制度约束与激励,确保融合工作常态化开展。
在资源保障方面,加大校园文化建设与德育融合的经费投入,用于校园环境改造、融合活动开展、教师培训等方面,如购置德育相关书籍与文化器材、聘请专家对教师进行融合教学培训;整合校内外资源,与本地博物馆、红色教育基地、社区等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校外德育实践与文化体验场所;利用信息技术资源,搭建“校园文化与德育融合线上平台”,发布融合活动信息、展示学生优秀作品、开展线上德育主题讨论,拓展融合工作的渠道与范围。通过完善的制度与资源保障,为校园文化建设与德育融合工作提供持续支持,巩固已取得的育人成果,推动融合工作长期稳定发展。
三、结语
高中校园文化建设与德育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通过协同机制构建、特色载体打造、评价体系完善与长效保障建立,形成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实践路径。这一路径不仅能让校园文化更具育人温度,让德育更具实践活力,更能为学生营造 “时时受教育、处处受熏陶” 的成长环境。未来,高中教育需持续探索二者融合的创新方式,不断优化实践路径,让校园文化与德育真正融入学生成长的每一个环节,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思远。高中校园文化与德育融合的实践探索 [J]. 基础教育参考,2024(1):25-29.
[2] 李沐阳。校园文化建设视角下高中德育创新路径研究 [J]. 教学与管理,2024(3):41-44.
[3] 王浩宇。协同育人背景下高中校园文化与德育融合的机制构建 [J]. 教育探索,2024(2):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