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挖掘自主学力构建高效小学语文阅读课堂

作者

夏招秀

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夏溪乡中心学校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阅读教学则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思维品质的重要载体。在信息化时代,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已成为适应未来社会的必备素养。然而,传统阅读课堂中“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仍未完全转变,学生缺乏主动探究的空间与动力。基于此,下面聚焦“自主学力”这一核心目标,结合人教版教材特点,深入探讨通过阅读方法指导、问题情境创设等策略,引导学生从“学会阅读”走向“会学阅读”,在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提升思维品质。

一、指导方法培养阅读习惯,筑牢自主学习能力根基

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理念,深刻揭示了教育的本质与终极目标,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其在脱离教师引导后仍能独立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科学的阅读方法指导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路径,贯穿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全过程。在语文学习领域,精读、略读、跳读等多样化阅读方法各有其用,恰似不同功能的工具,适用于不同的阅读场景。精读能让学生深入挖掘文本内涵,体会语言的精妙;略读有助于快速把握文本主旨,提升阅读效率;跳读则可精准定位关键信息,满足特定需求。教师通过系统且循序渐进的指导,帮助学生建立对这些阅读方法的认知体系,引导他们依据文本的体裁、篇幅、难易程度以及自身的阅读目的,灵活选择恰当的方法【1】。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青山处处埋忠骨》的教学中,教师对阅读方法的指导与实践呈现出清晰的层次与深度。课堂初始,教师先向学生详细讲解略读的方法与重要意义,引导学生以适当的速度快速浏览课文,同时要求学生在阅读时用不同符号标记出每段的核心语句,以此梳理文章结构。学生们迅速投入到略读中,通过快速阅读了解到课文围绕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后,毛泽东主席面对是否将儿子遗体运回国内安葬这一艰难抉择展开,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叙事脉络有了整体认识。紧接着,在研读描写毛主席内心矛盾与艰难抉择的段落时,教师引入精读策略。教师带领学生深入分析每一句话,品味“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句古语在文中所承载的厚重情感,探讨“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中“踌躇”一词,如何细腻地刻画出毛主席作为父亲对儿子的不舍,以及作为国家领导人的深明大义。教师还引导学生结合抗美援朝的历史背景和自己对父爱的理解,设身处地去感受毛主席复杂而又崇高的情感世界,体会文章所传达出的家国情怀。在后续的课堂练习与拓展阅读中,教师不断强化略读和精读方法的运用。随着学习的推进,学生在面对新的文本时,能够根据文本特点自主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阅读的效率和质量都得到显著提升,对文本情感和内涵的把握也更加精准到位,逐步实现了阅读能力的自主提升与发展。

二、问题驱动引导深度思考,拓展自主思维广阔空间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问题如同打开思维之门的钥匙,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与思考的核心动力【2】。问题导向学习理论强调,通过精心设计具有启发性、层次性的问题,能够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平衡,激发其认知冲突,进而促使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启发性问题能够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思维定式,从全新角度审视文本;层次性问题则如同搭建思维的阶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文本内核。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的探究者。他们需要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方法,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通过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得以培养,能够理性地审视文本观点;创新思维也得到激发,能够提出独特新颖的见解,从而有效提升自主思考能力,实现思维品质的全面发展。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田忌赛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问题驱动的教学策略,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导入环节,教师以“如果参加一场比赛,对手实力很强,你会怎样制定获胜策略?”激发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思考,顺势抛出“战国时期的田忌面对强大的齐威王,又会用什么办法赢得赛马?”,瞬间点燃学生的阅读兴趣。初读课文后,教师提出“田忌与齐威王的三次赛马,马匹出场顺序分别是怎样的?每次比赛结果如何?”引导学生梳理故事情节,通过表格对比的方式清晰呈现比赛过程。随着阅读深入,教师抛出“孙膑提出的调换马匹出场顺序的策略妙在哪里?为什么这样安排就能转败为胜?”“同样的马匹,为什么比赛结果却大不相同?”等问题,推动学生聚焦孙膑策略的核心,深入分析比赛中的逻辑关系和策略思维。在课堂讨论环节,教师进一步追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以弱胜强的例子?这种策略能应用在哪些场景?”学生们积极交流,有的从乒乓球比赛排兵布阵联想到孙膑的策略,有的结合游戏组队策略阐述自己的理解。

三、结语

构建高效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本质,是为学生搭建自主成长的阶梯。无论是阅读方法的系统指导,还是问题驱动的思维激活,其终极目标皆指向学生自主学力的发展。当教师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力的培育者”,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策略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阅读课堂便成为思维碰撞的磁场、能力生长的沃土。人教版教材中丰富的文本资源,为自主学力的培育提供了多元载体,教师需以教材为起点,延伸至更广阔的阅读时空,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感受文字的温度,在深度思考中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

参考文献:

[1] 赵绒 .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 [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4,(24):57-59.

[2] 颜洁玲 . 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模式的实施路径探析 [J]. 求知导 刊 ,2024,(36):29-31.DOI:10.14161/j.cnki.qzdk.2024.36.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