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单元学业质量评价的实施
张刚
重庆市黔江中学校 409000
一、引言
学业质量评价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不仅在于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更在于诊断教学问题、促进学生发展。新课标明确指出,学业质量评价需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构建多元化、系统化的评价体系。
高中化学单元作为教学的基本单位,其学业质量评价的科学性与有效性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以往的化学学业评价多以单一的纸笔测试为主,侧重知识记忆,忽视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与思维品质的评价,难以满足新课标对核心素养培育的要求。因此,以单元为载体,探索符合新课标理念的学业质量评价实施策略,成为当前高中化学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有机化合物单元涉及有机化合物的概念、结构、性质及应用等内容,知识点繁多且抽象,对学生的逻辑思维与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较高,以此单元为案例开展评价研究,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
二、实施策略
高中化学单元学业质量评价的实施需遵循“目标引领、内容匹配、方式多元、结果赋能”的原则,从目标、内容、方式、结果四个维度层层推进,形成完整的评价闭环,确保评价既能反映学生的学业水平,又能为教学改进与学生发展提供支持。
(一)基于核心素养构建单元评价目标
单元评价目标是学业质量评价的方向指引,需以新课标提出的化学核心素养为依据,结合单元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核心素养的宏观要求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评价指标。
在构建评价目标时,首先需梳理单元知识体系,明确单元教学的核心内容与关键能力要求。以有机化合物单元为例,先确定单元的核心知识模块,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与识别、烃及烃的衍生物的结构与性质、有机反应类型、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应用等;再对应化学核心素养的五个维度,将每个知识模块的能力要求转化为具体的评价目标。例如,在“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模块中,“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可转化为“能根据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判断官能团种类,分析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的评价目标;“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可转化为“能通过实验现象推断有机化合物的性质,运用球棍模型解释有机化合物的空间结构”的评价目标。
(二)结合单元内容设计多元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是评价目标的具体体现,需围绕单元教学的核心知识、关键能力与核心素养要求,设计涵盖知识掌握、能力发展、素养培育的多元评价内容,避免评价内容局限于知识记忆,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业质量。
在知识掌握层面,评价内容需涵盖单元的核心概念、基本原理与重要规律,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例如,在有机化合物单元中,可设计“能举例说明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的区别”“能根据乙醇、乙酸的性质解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等内容,检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设计“书写乙烯的加成反应、乙酸的酯化反应方程式”“判断给定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等内容,评估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三)整合多种方式实施单元评价过程
评价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与全面性,需整合纸笔测试、实验操作评价、过程性观察、项目式评价等多种方式,构建“定量 + 定性”“终结性 + 过程性”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体系,实现对学生学业质量的全方位评估。
纸笔测试作为传统的评价方式,可用于检测学生对单元核心知识的掌握程度与知识应用能力,需优化测试试题的设计,减少单纯记忆性试题的比例,增加情境性、探究性试题的占比。例如,在有机化合物单元的纸笔测试中,可设计“以‘常见有机化合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为情境,分析乙醇、乙酸、葡萄糖等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给出某未知有机化合物的实验数据(如分子式、红外光谱图),推断其结构与性质”等试题,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操作评价需结合单元实验活动开展,采用“过程观察 + 成果评价”的方式。在实验活动 8“搭建球棍模型认识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特点”中,教师可通过观察学生搭建模型的过程,记录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理解程度、模型搭建的准确性与效率;在实验活动 9“乙醇、乙酸的主要性质”中,观察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实验现象记录的真实性与实验结论推导的合理性,同时结合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从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问题反思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全面评估学生的实验能力。
(四)基于评价结果优化教学与促进发展
评价结果的应用是学业质量评价的重要环节,需将评价结果用于诊断教学问题、改进教学策略,同时用于指导学生调整学习方法、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目标。
在教学改进方面,教师需对单元评价结果进行系统分析,梳理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发展、素养培育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与个性差异。例如,若评价结果显示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理解困难,正确率较低,教师需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对同分异构体的概念讲解不够透彻、是否缺乏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空间结构;若学生在实验探究题中表现不佳,需分析是否在教学中忽视了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否缺乏对学生探究思维的引导。根据诊断出的问题,调整后续教学策略,如针对同分异构体教学,增加球棍模型搭建、动画演示等直观教学环节;针对实验探究能力培养,设计更多的探究性实验任务,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分析数据,提升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三、结语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单元学业质量评价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动态的过程,需以核心素养为导向,通过科学、有效的单元学业质量评价,既能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依据,提升教学质量,又能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方向,促进个性化发展,最终实现高中化学教学育人目标的落地,为培养具备化学核心素养的时代新人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明宇。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化学单元学业质量评价策略研究 [J]. 化学教育,2024(3):45-50.
[2] 李红梅。高中化学单元学业质量评价的设计与实践——以有机化合物单元为例 [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24(5):32-36.
[3] 张建军。多元评价方式在高中化学单元学业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J]. 教学与管理,2024(2):7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