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美术色彩教学中情感培养研究

作者

胡金池

湖北省钟祥市龙山实验学校 431999

美术课程标准强调通过审美活动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以及健康高尚的情趣。色彩作为美术最基本、最具表现力的视觉元素之一,其教学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通过引导学生认识色彩、感受色彩、运用色彩,可以自然而然地触及其内心世界,激发其情感体验,培养其情感表达能力,这与儿童心理发展的需求高度契合,也是实现美育核心价值的内在要求。

1. 创设富有情感的色彩教学情境

情境是激发情感的催化剂。小学美术教师应精心设计和创设与色彩主题紧密相关的、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唤醒其内在的情感体验。首先,可以巧妙运用多媒体资源,如播放与色彩主题相关的音乐片段、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或童话、展示色彩斑斓的自然风光图片或动画视频等,营造特定的情感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色彩与情感的连接。其次,通过启发性的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感受,例如:“当你看到这种金黄色,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如果用一种颜色来代表你今天的心情,你会选择什么颜色?为什么?”这类问题能够促使学生将色彩与自身的情感经验联系起来。最后,教师自身的情感投入至关重要。教师应以饱满的热情、真挚的情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用自己的语言、表情和体态向学生传递对色彩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这种示范作用能有效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在色彩教学中创设情感化情境运用了情境教学的原理,通过营造氛围、激发联想,使学生的情感系统被激活,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色彩的情感内涵,为后续的情感表达奠定基础。

2. 引导学生感知与体验色彩的情感力量

在创设了适宜的情感氛围后,教师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主动去感知和体验色彩本身所蕴含的情感力量。例如,引导学生讨论“快乐的黄色”可能代表阳光、向日葵、微笑,“宁静的蓝色”可能代表天空、海洋、梦境。通过自由联想和想象,拓展学生对色彩情感意义的认知广度与深度。此外,还可以通过具体的色彩实验和作品赏析,引导学生体验不同色彩关系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和情感差异。例如,让学生感受红与绿的对比所产生的兴奋感,蓝与紫的邻近所带来的和谐感,以及通过色彩调和所引发的情绪变化,从而理解色彩组合在表达特定情感时的作用。日常生活中,鼓励学生做“生活中的色彩侦探”,引导他们观察自然界、生活环境以及艺术作品中的色彩运用,感受不同场景、不同物品的色彩所传递的情感信息。可以将观察发现带回课堂分享,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知色彩情感的习惯和能力。通过引导小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感知和深度体验。通过联想、对比、观察等多种方式,学生不仅仅是“知道”色彩的情感,更是“感受到”色彩的情感,这种亲身体验是内化色彩情感知识、形成个人情感理解的关键环节。

3. 鼓励学生运用色彩大胆表达与抒发情感

情感的最终落脚点在于表达。在学生对色彩的情感力量有了初步感知和体验后,教师应积极创造机会,鼓励他们运用色彩作为工具,大胆、自由地表达和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情感世界。在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围绕特定的情感主题进行创作,如“我的快乐一天”、“我生气的时候”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要表达这种情感,你会选择哪些颜色?为什么?这些颜色应该如何组合?这种主题性的创作能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情感与具体的色彩选择和运用联系起来。在某些课程环节,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鼓励他们根据当下的心情、即时的感受或想要表达的某种特定情感,自由选择色彩和工具进行即兴创作,不预设过多的技法限制和评价标准。这种“非命题”式的色彩表达,更能释放学生的创作天性,使其作品成为真实情感的流露。这种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运用色彩表达情感的能力,也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具有一定的心理疏导作用。

4. 在色彩作品赏析中培养情感共鸣与审美判断

作品赏析是提升审美素养、培养情感共鸣的重要途径。通过对优秀美术作品的赏析,学生可以学习他人如何运用色彩表达情感,并从中获得情感上的共鸣和启发。选择一些色彩运用富有情感表现力的中外美术名作,如梵高的《星夜》、莫奈的《日出·印象》、中国画中的写意花鸟等,引导学生观察画作的整体色调、主要色彩、色彩对比与和谐等,并讨论画家可能想要通过这些色彩表达怎样的情感、营造怎样的氛围。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你从这幅画的色彩中感受到了什么?”“画家为什么选择这些颜色?”。还可以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色彩作品,并鼓励他们讲述创作时的想法和情感体验。同时,引导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尝试理解创作者的情感,并就作品的色彩运用和情感表达进行友好、有建设性的交流。这不仅能让创作者感受到被理解和尊重,也能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多角度欣赏美的能力。教师在评价学生作品时,应将情感表达置于与技法同等重要的位置。不仅要关注学生是否掌握了色彩知识和技能,更要敏锐地捕捉和肯定作品中流露出的真实情感,哪怕这种情感的表达在技法上尚显稚嫩。多使用鼓励性、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关注色彩与情感的联系,形成积极的审美判断。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色彩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过程,更是涵养美感、培育情感的重要阵地。对于提升小学生的审美素养、情感表达能力、

心理健康水平乃至健全人格的塑造,均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润玉 . 小学美术课堂中色彩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策略 [J]. 色彩 ,2025(1):191-193.

[2] 肖兵 . 小学美术色彩教学中情感培养研究 [J]. 色彩 ,2024(6):129-132.

[3] 张利平 . 小学美术色彩教学中情感培养研究 [J]. 色彩 ,2024(4):157-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