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研究
佘淑珍
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第二实验小学
引言
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批判性思维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传授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阅读教学多侧重于知识记忆与文本理解,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有所忽视。因此,探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批判性思维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理性思维,它要求人们对所接收的信息进行深入分析、质疑、评估和判断,不盲目接受既有观点。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当学生面对一篇文本时,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思考者,能够深入挖掘文本背后的含义,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例如,在学习《草船借箭》时,学生若具备批判性思维,就不会仅仅满足于了解故事的情节,而是会思考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多种因素,如天气、地理环境、人物性格等,从而更全面地理解文本。同时,批判性思维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他们提出独特的见解,不局限于传统的思维模式,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思维基础。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现状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多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质疑的机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注重对文本内容的讲解和答案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和思维发展。例如,在学习古诗词时,教师通常直接给出诗词的含义和主题,学生只需记忆即可,没有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和探索诗词的内涵。另一方面,评价体系不够完善,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以标准答案来评判学生的回答,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在这种评价体系下,学生为了取得好成绩,往往只追求标准答案,不敢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导致批判性思维得不到培养和发展。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批判意识
问题是思维的引擎,是开启批判意识大门的钥匙。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至关重要。教师需深入钻研文本,依据其内容精心设计出兼具启发性与挑战性的问题。以《狼和小羊》为例,狼以小羊弄脏其水为由发起攻击,教师此时可抛出问题:“狼说小羊弄脏了它的水,从实际情况看,小羊真的有那么大的力气弄脏狼的水吗?狼的话可信吗?”这一问题犹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学生心中激起层层涟漪,促使他们对狼的话进行深入质疑与分析。学生不再盲目接受文本呈现的信息,而是开始思考背后隐藏的逻辑。同时,教师还应积极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当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发问时,他们的批判意识便在悄然萌芽。这种自主提问能力的培养,能让学生在未来的阅读和学习中,始终保持敏锐的思维,不轻易被既有观点束缚,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和判断,为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引导多元解读,培养开放思维
文本犹如一座蕴藏丰富的宝藏,具有多义性的特质,不同的读者能从中挖掘出不同的珍宝。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多元解读是培养开放思维的有效途径。以《坐井观天》为例,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有的学生从青蛙自身性格出发,认为它固执己见,不愿接受新事物;而有的学生则结合青蛙的生活环境,觉得它生活在井里,视野受限,不能完全归咎于它。教师对于学生这些独特的解读,都应给予充分的尊重和鼓励。让学生明白,每个人的观点都是基于自身的认知和思考,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通过多元解读,学生打破了单一思维的枷锁,拓宽了思维视野。他们学会从多个角度审视问题,不再局限于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能够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事物,从而有效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为今后深入理解和分析文本奠定良好基础。
(三)组织讨论交流,促进思维碰撞
讨论交流宛如一座桥梁,连接着不同学生的思维,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得力助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全班交流,为学生搭建一个分享观点、倾听他人的平台。以《将相和》为例,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蔺相如为什么要避让廉颇?他的做法对吗?”这一问题。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们如同活跃的智者,各抒己见。有的学生从国家利益的高度出发,认为蔺相如为了避免将相不和导致国家危机,其做法是正确的;而有的学生则从个人尊严的角度思考,觉得蔺相如过于软弱,应该和廉颇正面冲突。这种激烈的讨论就像一场思维的盛宴,学生们在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学习。通过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他们能够发现自己思维的盲点,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观点。同时,学会尊重他人的观点,以理性的态度对待不同的声音。在不断的思维碰撞中,学生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入,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结束语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性,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多元解读,组织讨论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多思考和质疑的机会,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独立思考,形成批判性思维。同时,教师还应不断完善评价体系,鼓励学生提出独特见解,营造良好的思维发展氛围,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不断提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谢辉 . 批判性思维导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J]. 甘肃教育研究 ,2025,(18):113-115.
[2] 马辽萍 .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策略探究[J]. 作家天地 ,2025,(22):106-108.
[3] 潘端庄 . 小学语文审辩式阅读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J]. 天津教育 ,2025,(18):183-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