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实践
邓霜
重庆市云阳县第一初级中学404500
引言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革新,核心素养已成为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指向标。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思维方式等方面呈现出显著的个体差异。分层作业设计作为一种极具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应运而生,它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不同层次的学生量身定制作业内容,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学习任务中得到锻炼与成长,契合了核心素养视域下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要求,对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动态分析生群,进行有效分层
以分层作业有效贯彻“双减”精神、培育核心素养,教师要做的最基础的一项工作就是对学生进行有效分层。教师只有对学生精准分析、了如指掌,才能够保证作业的目标、形式和内容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教师需摒弃单一维度的分层标准,综合考量多方面因素。深入剖析学生过往数学学习成绩,这能直观反映学生对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但成绩并非唯一标准,还需观察学生课堂表现,以及作业完成的态度与质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也不容忽视。
分层并非一劳永逸,而是动态变化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进程中会因自身努力、学习方法改进等因素发生变化。原本处于较低层次的学生通过自身刻苦钻研,在作业完成和课堂表现上有明显进步,教师应及时将其调整到更高层次,给予更具挑战性的任务,以激励其持续进步;反之,若高层次学生出现懈怠,学习效果下滑,也应适当降低层次,帮助其巩固基础。通过这种动态分层,确保作业难度与学生实际水平精准匹配,为后续分层作业的有效实施筑牢根基。
二、拓展作业形式,整体设计推进
在“旋转”的学习中,教师要拓展作业形式,进行整体设计。书面作业方面,可设计这样的题目:给出不规则图形,要求学生通过旋转知识,分析其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旋转特定角度后各顶点坐标的变化,并阐述旋转过程对图形性质的影响。这既考查学生对旋转概念、性质的理解,又锻炼其计算能力与逻辑表达能力。
实践作业可安排学生寻找生活中旋转现象,像摩天轮运行、风扇转动等,利用测量工具记录相关数据,如摩天轮半径、旋转周期、风扇叶片长度及转速等,然后运用数学知识构建简单模型,解释这些旋转现象背后的数学原理,将抽象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在整体设计推进时,要把控各作业间的关联与递进关系。书面作业为实践作业奠定理论基础,学生掌握旋转理论知识后,才能更好地在生活中识别与分析旋转现象;而实践作业中积累的经验与数据,又为探究性作业提供素材与思路,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数学规律,形成完整知识体系,全方位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三、明确作业梯度,巩固数学能力
以“一次函数”为例,设计分层作业时要明确梯度。基础层作业着重巩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比如给出具体一次函数表达式,如 y=2x+3 、
,要求学生分别求出每个函数的斜率、截距,画出每个函数的图像,判断每个函数的单调性,这类作业帮助学生熟悉一次函数基本概念与性质,确保其掌握核心知识。
提高层作业在基础上增加难度与灵活性。如给出两个一次函数图像,对应的函数表达式分别为 y=3x-2 和 y=-2x+7 ,让学生分析它们的交点坐标、函数值大小关系在不同区间的变化情况;或者根据实际问题情境,如行程问题中,甲同学以每小时6 千米的速度从学校出发回家,出发 2 小时后,乙同学从学校出发骑电动车以每小时 14千米的速度追赶甲同学,设出发时间为t 小时(t≥0,乙出发时 t=0 ),构建甲、乙两人离家距离与时间的一次函数模型并求解乙追上甲所需的时间,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与问题转化能力。
拓展层作业则聚焦于知识的深度拓展与创新应用。探究一次函数 y=2x+1 与二次函数 y=x2+3x-4 在 x 取值范围为 -5≤x≤3 时的组合性质,如两个函数图像的交点个数、在该区间内哪个函数值更大的区间范围等。通过这样梯度分明的作业设计,不同层次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挑战任务。基础层学生夯实基础,为进一步学习筑牢根基;提高层学生在巩固基础上提升能力,实现知识迁移;拓展层学生突破常规,拓展思维边界,各得其所,有效巩固并提升数学能力。
四、开展分层指导,完善科学评价
分层指导贯穿作业全过程。在作业布置时,教师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给出清晰提示与引导。对基础层学生,详细说明作业涉及知识点及解题基本思路,帮助其明确方向;对提高层学生,提供一些思考角度与方法建议,鼓励其自主探索;对拓展层学生,给予拓展性学习资源推荐,拓宽其视野。在学生完成作业过程中,教师密切关注,及时答疑解惑,对基础层学生耐心辅导基础知识理解困难,对提高层学生引导其优化解题方法,对拓展层学生则探讨问题的创新性解法。
评价环节同样分层进行。对于基础层学生,评价侧重作业完成度、基础知识准确性,只要学生认真完成,掌握基本知识点,就给予肯定,增强其学习信心;提高层学生评价注重解题思路清晰度、方法合理性,对有独特见解的学生给予表扬,激励其提升思维能力;拓展层学生评价聚焦创新思维、问题解决深度广度,对有创新性成果的学生大力赞赏,激发其持续探索热情。通过分层指导与科学评价,形成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助力分层作业发挥最大效能。
五、结语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实践是一项系统且意义深远的工程。通过动态分层、拓展作业形式、明确作业梯度以及分层指导与评价,能够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有效巩固与提升学生数学能力,促进其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当然,在实践过程中,教师需不断反思与调整,持续优化分层标准、作业内容与评价方式,使其更好地适应学生发展变化。
参考文献
[1] 张鹏 .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研究 [J]. 安徽教育科研 , 2022(9):2.
[2] 郑童峰 .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数学单元分层作业设计 [J].2025.
[3] 王云兵.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教学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 全文版 ) 教育科学 , 202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