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核心概念的进阶式教学实践探究
崔晓军
山西省朔州市山阴县第一中学校 036900
一、引言
高中物理核心概念是物理学科知识体系的骨架,涵盖了对物质、运动、能量等基本规律的本质认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要求教学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认知能力的逐步提升,进阶式教学作为一种契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教学模式,逐渐受到教育领域的重视,其在高中物理核心概念教学中的实践探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目前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高中物理核心概念教学中,存在诸多与学生认知发展不匹配的问题。从概念呈现方式来看,部分教师在教学时,忽视概念本身的层次性和关联性,习惯于将核心概念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给学生,缺乏对概念形成过程的有效引导。例如,在讲解“电场强度”这一核心概念时,教师往往直接给出定义式
跳过了从库仑定律出发,逐步推导电场力与试探电荷关系的过程,也未通过类比“重力场”等直观情境帮助学生建立概念模型。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只能机械记忆概念的定义和公式,难以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使得在面对复杂电场叠加、非点电荷电场等不同情境时,无法灵活运用概念解决问题。
从教学梯度设计角度分析,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认知水平的把握不够精准,概念的引入、深化和拓展缺乏合理的梯度。以“动能定理”教学为例,许多教师在学生尚未充分理解恒力做功、牛顿运动定律的情况下,就直接引入动能定理表达式 W=ΔEk ,未能遵循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学生在这种跳跃式教学中,难以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逻辑联系,容易出现认知断层,无法实现对核心概念的逐步理解和内化。此外,部分教师在概念拓展环节,过度强调习题训练的难度和综合性,忽略了学生认知能力的阶段性发展,导致学生在面对难题时产生畏难情绪,进一步阻碍了核心概念的深度掌握。
三、实施策略
进阶式教学在高中物理核心概念教学中的实施,需立足学生认知规律,从概念的引入到应用构建完整的进阶路径,通过分阶段、有层次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核心概念。
(一)基于认知起点,搭建概念阶梯
在开展核心概念教学前,教师需通过课堂提问、小测试、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生活经验以及对相关概念的初步认知。根据学生的认知起点,将核心概念分解为若干个相互关联、难度递增的子概念或知识点,搭建起合理的概念阶梯。例如,在进行与“力”相关的核心概念教学时,可先从学生熟悉的推、拉等具体动作入手,引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这一初步认识,再逐步过渡到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分类等更深入的内容。每个子概念的教学都以前一个子概念为基础,确保学生在掌握前一层次知识的前提下,自然过渡到下一层次的学习,避免因知识跨度太大而产生学习困难。在搭建阶梯的过程中,要注重子概念之间的逻辑联系,使整个概念体系条理清晰,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设计递进情境,引导概念形成
结合搭建的概念阶梯,设计一系列递进式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主动探究,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初始情境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让学生在直观感知中获得对概念的初步印象。随着教学的推进,情境的复杂性和抽象性逐渐增加,引导学生从具体现象向抽象本质过渡。例如,在学习“能量”相关核心概念时,可先创设“小球从斜面滚下”“灯泡发光”等生活情境,让学生感知能量的存在和转化;接着设计“不同质量的小球从同一高度滚下”“同一小球从不同高度滚下”等对比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影响能量大小的因素;最后引入更抽象的“能量守恒定律”相关情境,如“内燃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让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深化对能量概念的理解。在情境设计中,要注重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空间和探究机会,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自主发现规律,形成对概念的个性化理解。
(三)组织分层活动,深化概念理解
根据概念阶梯的不同层次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差异,组织分层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对核心概念的深化理解。对于基础层次的子概念,可组织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小组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相互启发中巩固基础知识;对于中等层次的内容,可设计实验探究、问题解决等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应用能力;对于高层次的概念拓展,可开展项目式学习、课题研究等活动,鼓励学生综合运用多个核心概念,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和创新。例如,在“电路”相关核心概念教学中,基础层次可让学生认识电路的组成元件和基本连接方式;中等层次可组织学生进行“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特点”的实验探究;高层次可让学生设计“家庭电路的优化方案”等项目,综合运用电路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分层活动中,教师要加强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升。
(四)运用多元评价,把握进阶节奏
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全面、动态地了解学生对核心概念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节奏,确保进阶式教学的顺利推进。评价内容不仅包括学生对概念的记忆和理解,还应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物理学科的情感态度等。评价方式可结合课堂观察、作业批改、单元测试、学生自评与互评等多种形式。例如,在课堂观察中,关注学生是否能积极参与讨论、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作业批改中,分析学生对概念的运用是否准确、思路是否清晰;在单元测试中,检测学生对核心概念的整体掌握程度。
(五)关联实际应用,促进概念内化
将核心概念与实际生活、科技发展等紧密联系起来,设计具有实际意义的应用任务,引导学生在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对概念的内化和升华。实际应用任务的设计应遵循由简到难、由具体到综合的原则,让学生在应用中逐步体会核心概念的价值和意义。例如,在学习“电磁波”相关核心概念后,可让学生探究“手机通信的原理”“微波炉的工作机制”等实际问题;在掌握“力学”相关概念后,可引导学生分析“桥梁的受力情况”“汽车的制动原理”等现实问题。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总结运用概念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规律,帮助学生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促进核心概念的深度内化。
四、结语
高中物理核心概念的进阶式教学,是顺应学生认知发展、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通过搭建概念阶梯、设计递进情境、组织分层活动、运用多元评价和关联实际应用等策略,能够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核心概念,提升学科素养。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物理知识,更能培养其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为其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教育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凡凡. 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进阶路径研究[J]. 物理教学探讨,2024(3):15-19.
[2] 王芳. 进阶式教学在中学理科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24(5):42-45.
[3]张伟.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教学策略探究[J].中学物理,2024(2):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