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智慧工地环境下施工项目协同管理模式的变革与优化

作者

孙天佑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电力建设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省合肥市 230000

1、引言

智慧工地大环境之下,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课题在于施工项目协同管理模式的变革与优化,因为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使然,传统施工管理中信息孤岛、沟通不畅、资源浪费等问题接连暴露且亟待用智能化方法解决,而智慧工地依靠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先进科技给施工项目管理增添新活力,在此情形下协同管理模式不再局限于简单任务分配和进度追踪而是朝着数据驱动、实时互动和动态优化方向不断发展,智能设备采集分析数据之后施工现场各环节可高效联动从而提升整体运行效率,并且数字化平台上的协同机制打破部门壁垒使得各方参与者能在这个框架下无缝协作促使管理模式从粗放迈向精细,这为工程项目高质量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2、智慧工地环境下施工项目协同管理的现状与挑战

2.1 智慧工地的概念与特征

在现代建筑工程管理领域,智慧工地作为重要发展趋势,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被其支撑)下兴起,通过实时数据采集、智能分析和高效信息共享达成施工现场全面感知与动态管控。与传统模式相比,这种新型管理模式不但能提升施工效率,还可显著改善信息孤岛状况,使各方参与者在统一的数字化平台上高效协作沟通。然而,在这一进程中,管理模式的变革遭遇诸多挑战,例如技术应用成本高、从业人员技术素养参差不齐、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等问题,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智慧工地协同管理模式的进一步推广和深入应用。

2.2 当前施工项目协同管理模式的局限性

当前的管理模式在实际运用中暴露出诸多局限性,由于其正遭遇一系列深层次问题与挑战。传统协同管理方式往往依赖人工操作且信息系统分散,从而导致信息传递效率低下、差错频发,多部门、多工种交叉作业时沟通不畅和数据孤岛问题更为凸显。并且现有的协同管理工具功能设计未能完全契合施工现场复杂环境,无法满足动态化、实时化管理需求,这制约了整体运作效率的提升。有些企业应用智慧工地技术只流于表面,缺乏系统规划和技术整合能力,致使协同管理效果无从发挥,还加剧了资源浪费和成本增加的风险。这些问题表明,现有模式急需依靠技术创新与流程优化实现深层变革才能适应智慧工地发展要求。

3、智慧工地环境下施工项目协同管理模式的变革

3.1 数字化协同管理平台的构建

此处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建筑行业的深度融合,其核心在于运用数字化手段让信息高效流通、整合资源,从而提升施工项目管理和协同能力,在此情形下构建基于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且能够实时采集、传输、分析施工现场各类数据的数字化协同管理平台是关键步骤,该平台可为各方参与者提供统一的信息共享与交互渠道,有效解决传统管理模式中信息孤岛、沟通不畅等问题并且其智能化功能模块还能支持决策优化、流程协同,进一步推动施工管理模式向着精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3.2 基于物联网的实时监控与决策支持

施工现场通过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全面感知与高效协同,各类传感器、摄像头及智能设备一部署好,施工过程中的人员、机械、材料等关键要素就能被实时监控起来,采集到的数据会传输到统一管理平台,给决策提供精准支持。这种基于物联网的管理模式提高了信息传递效率,也大幅减少了人为因素带来的误差和风险,像某个环节有异常时,系统能迅速预警并找到问题根源,加快响应速度以减少损失,并且数据可视化能让各方参与者更直观地了解项目进展和潜在隐患,从而实现资源配置合理化和流程动态调整,推动施工项目管理向精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3.3 人工智能在项目协同管理中的应用

传统施工管理方式被现代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深刻影响着,在人工智能技术支持下协同管理逐渐变得智能高效,有了人工智能支持施工现场各项数据就能被实时采集、分析和处理,从而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减少人为误差并提高管理效率,例如人工智能算法能够精准预测施工进度并且综合历史数据与现状生成最优资源配置方案,图像识别技术也能用来监控施工质量和安全情况以便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预警,基于人工智能的协同管理模式使信息高度共享透明进而大幅提升各方协作效率,让施工管理从依靠经验转变成依靠数据,为智慧工地全面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4、智慧工地环境下施工项目协同管理模式的优化策略

4.1 组织结构与管理流程的重构

组织结构与管理流程需在深层次上进行调整才符合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提出的新要求,因为传统的层级式组织架构往往导致信息传递效率低下且决策缓慢,而要削减中间环节就得依靠扁平化设计来提升信息流通的速度与透明度,并且管理流程要依据智慧工地技术的特点重新加以梳理,将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融入到各个流程中以实现任务分配、进度监控、资源调配等方面的动态协同。

4.2 跨部门协作机制的创新

深度融合技术应用与管理理念,采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实现信息的高度共享与实时交互,重视跨部门协作机制的创新以消除传统管理模式中的信息孤岛现象,构建统一的数字化平台整合各方资源与需求,明确各部门职能边界与协作流程,提高沟通效率和决策透明度,从而提升整体协同管理效能,让施工项目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高效推进,为工程质量和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4.3 安全与风险管理的智能化升级

充分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在于让安全与风险管理智能化升级,引进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能够实时监测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并动态评估,从而提高风险预警能力与应急响应效率。智能设备一经应用,传统的人工巡检模式便可得到改进,监控范围得以扩大且潜在风险因素可被精准识别,还能及时将情况反馈至管理平台。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系统能为管理人员提供科学依据,使其制定出更高效的风控措施,最终推动施工项目协同管理模式向更高层次的智能化发展,确保工程项目在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依然稳定运行。

5、结论

在智慧工地环境下,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施工项目协同管理模式的变革与优化,由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使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逐步进驻施工管理领域,而传统协同管理模式难以满足现代化施工项目对效率、质量和安全的更高要求。构建智慧工地平台后,施工现场数据能够实现实时采集与分析,从而为各方参与者提供更为透明、高效的共享信息机制,基于数字化技术的管理模式极大地提升施工沟通效率并减少信息传递中的差错和延迟,促使项目决策更加科学精准,并且在智慧工地环境下,协同管理模式可智能调度、动态监控资源以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提升施工现场安全性与可持续性,智慧工地的应用不仅重塑施工项目管理方式,也为行业数字化转型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郑琼 .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对建筑施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作用研究 [J]. 建筑施工 , 2025, 47 (06): 1012-1016.

[2] 陈爽 . 以 BIM 和智慧工地平台为支撑 打造建筑项目数字化管理体系 [J]. 建筑 , 2025, (06): 117-119.

[3] 贾玮 ; 崔凯丽 ; 郑河舟 ; 乔文涛 ; 孙亚男 ;. 碳排放实时监测平台在绿色施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J]. 建筑技术开发 ,2024(04):14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