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
苏艺苗
中山市板芙镇城市更新和建设服务中心 528459
引言: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旨在将绿色低碳、资源循环、生态保护等要素深度融入项目全生命周期,从规划设计、施工建造到运营维护、拆除回收,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1.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绿色环保型工程管理模式
1.1 构建资源节约与废物循环利用的环保管理机制
在项目规划阶段,应综合考量资源的高效利用方式,通过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采用节能效果好的先进施工设备与工艺,减少施工阶段的能源消耗;在材料管理方面,优先选取可降解与可再生的绿色建材,对材料用量进行精确核算,建立严格的材料领用跟回收制度,避免浪费。
对于施工过程所产生的建筑垃圾,如混凝土碎块、废弃钢材、木料等,需开展分类收集,借助破碎、分拣等技术实现资源的再生利用,像把废弃混凝土加工成再生骨料,投入到道路基层铺设里,把废旧钢材回炉冶炼,搭建水资源循环利用体系,采用雨水收集以及废水净化处理等手段,实现施工用水的多次循环利用,用于降尘作业、车辆冲洗等流程。
1.2 建立工程施工过程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应对项目所在地的生态环境开展全面评估,制订贴合实际的保护方案,确认生态敏感区域及具体保护措施,在施工开展阶段,切实控制扬尘污染情况,采用设置围挡、进行洒水降尘、覆盖防尘网等措施,减少建筑材料装卸及土方作业造成的粉尘;采用低噪音的设备及工艺,合理安排施工的时间点,减小施工噪声对周边环境产生的干扰;建立废水处理体系,对施工废水进行沉淀、隔油、中和等处理手段,确保达标排放,防止对地表与地下水造成污染。
在植被保护方面,优先选用非开挖技术以降低土地破坏程度,针对施工中必须破坏的植被,采取移栽或后期补种措施,加强对施工人员生态保护教育,提高全体施工人员环保意识,进而建立环境监测机制,实时监测施工区域的空气质量、水质、噪声等指标,若发现存在异常,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实现施工全阶段生态环境有效防护,促进工程建设与生态平衡的协调发展。
2.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加强建筑工程管理措施
2.1 推行绿色施工管理体系
在施工前期策划阶段,将绿色施工目标融入项目规划,采用 BIM 技术进行施工方案的模拟优化,减少因设计缺陷造成的资源浪费与环境破坏;建立绿色建材评估制度,优先采用获得环保认证、具有低碳属性的可循环材料,如装配式预制构件、再生骨料混凝土等,在开始阶段降低建筑工程的环境负担。
在施工阶段,必须建立综合性的污染防控体系,针对存在的扬尘污染,采用封闭式物料存储仓及智能喷雾降尘系统等设备,搭配上定期洒水与路面硬化措施,严格把施工现场PM2.5 和PM10 浓度控制在标准要求的范围;在噪声污染治理方面,采用低噪音的施工机械设备,对打桩、模板拆除这类高噪声作业进行时段管控,并设置隔音隔离屏障,减少对周边居民正常生活的干扰;对于废水排放,创建多级沉淀- 净化处理系统,保证经处理的泥浆废水、车辆冲洗水等达到中水回用或达标排放标准 [1]。
此外,还应该建立施工现场环境监测平台,借助物联网技术对温湿度、空气质量、噪声等数据进行实时采集,结合 AI 算法对环境风险进行智能分析,实时调整施工计划,在施工项目后期管理中,始终推行绿色工程理念,开展针对临时设施的可拆卸回收处理,减少建筑废弃物生成;开展针对施工区域的生态修复,通过补种植被、改良土壤等途径,让生态面貌回归施工前状态,建立绿色施工的激励机制,把节能降耗、污染控制等指标纳入施工团队绩效考核体系,给予表现突出的单位与个人以奖励,推动形成全体参与绿色施工的积极氛围,最终实现建筑工程经济、社会与生态三种效益的有机统一。
2.2 构建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
在规划阶段,把城市发展战略与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充分结合起来,采用科学的可行性研究与环境影响评价,明确项目的规模、功能及选址,避免盲目建设造成资源浪费与生态环境破坏;设计时采用绿色建筑的理念,以节能设计软件优化建筑围护结构、采光与通风的系统以及可再生能源利用方案,从源头上控制建筑能耗增长。
在实施施工过程中,遵循绿色施工的标准,提升施工组织设计水平,采用 BIM 技术模拟施工的流程,降低因设计更改和施工冲突导致的资源损耗;对建筑材料运输、保存及使用进行严格管理,优先采用低碳环保的建材以及装配式施工技术,减少现场湿作业造成的污染及废弃物。在运营阶段,建立智能化的能源管理体系,实时监测建筑物的能耗数据,通过智能调控设备优化能源利用的效率;推广垃圾分类及资源回收利用活动,采用中水回用系统及雨水收集装置,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效果。
2.3 应用智能化手段
在规划设计阶段,通过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创建三维数字化模型,采用多专业协同设计与碰撞检测技术,预先对设计方案优化,降低后期因设计缺漏造成的变更及返工情况,减少资源的浪费;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结合项目所在地的气候、环境等实际数据,精准测算建筑的能耗水平,为节能设计提供科学依据[2]。
在施工阶段,智能化管理平台成为核心枢纽,施工现场温湿度、扬尘浓度、噪声分贝等环境数据通过物联网设备实时采集,采用 AI 算法进行智能分析,若监测到数据超出规定范围,及时触发预警机制,联动降尘喷淋、隔音屏障等设备自动作出反应,实现对环境问题的智慧管控;通过在施工机械、材料堆场安设传感器,实时获取设备运行状态及材料库存信息,实现设备调度与材料配送的优化,减少设备空转的能源消耗,减少材料积压的资源浪费,采用无人机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可高效实现施工现场进度巡检与质量验收要求,取代传统的人工方式,减少人力成本,降低安全隐患。
在建筑运营阶段,智能化手段持续发挥作用,智能楼宇管理系统将能源监控、设备运维、安防管理等功能集成在一起,通过对建筑能耗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与分析,自动对空调、照明等设备的运行策略调整,实现能源节约与效益增长;采用机器学习的设备故障预测模型,可预先识别出设备潜在的故障,减少维修开支与停机损失。
结论:综上所述,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是推动建筑行业转型升级、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选择。这一模式打破传统管理思维局限,将绿色低碳、资源循环、智能高效等理念贯穿建筑项目全生命周期,形成了全方位、系统性的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 杜彩云 .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J]. 住宅与房地产 ,2025(2):74-76
[2] 邓霄 .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工程管理模式研究 [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 全文版 ) 工程技术 ,2025(3):005-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