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碳钢焊接熔池凝固行为及组织特征研究

作者

王路 王宁 杨金坡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青岛 266111

碳钢因其综合性能优秀,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焊接作为其主要连接方式,在生产中至关重要。焊接过程复杂,熔池凝固行为影响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研究碳钢焊接熔池的凝固行为和组织特征,有助于理解接头性能差异,为优化焊接工艺和提升焊接质量提供理论支持。随着对焊接质量要求的提升,相关研究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碳钢焊接熔池凝固过程

(一)熔池形成

在焊接过程中,诸如电弧或激光之类的热源会快速将待焊材料及其填充金属加热至熔化状态,从而形成一个熔池。此熔池的几何形态及其大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焊接的具体参数设置、工件本身的几何构造以及所采用热源的独特属性。

(二)凝固开始

当焊接热源移开之后,熔池逐渐冷却,温度随之下降。在此过程中,液态金属内的原子活动减缓,进而促使晶核的生成,标志着凝固过程的启动。晶核的形成途径主要包括自发起核与非自发成核两种机制,而在实际情况中,后者往往占据主导地位。

(三)凝固进行

在晶核形成之后,它们逐渐增大。于熔池的凝固过程中,晶核主要采取平面生长及树枝状生长两种模式。初期阶段,由于存在较大的温度梯度,晶体倾向于以较为规则的形式进行平面扩展;而随着过程推进,温度梯度减弱,成分过冷现象变得更加显著,导致晶体转向更为复杂的树枝状发展路径。在此期间,树枝状结构沿特定方向分支延伸,最终构成错综复杂的形态。

(四)凝固结束

当熔池内的所有液态金属完全固化后,整个凝固过程即告完成。焊接接头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焊缝区、熔合区及热影响区。其中,焊缝区是通过熔池冷却并固化形成的;熔合区则位于焊缝与原始材料之间的过渡地带;而热影响区指的是那些因受到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影响而导致微观结构和机械性能发生变化的母材区域。

二、影响碳钢焊接熔池凝固行为的因素

(一)焊接工艺参数

焊接过程中,电流和电压的强度直接决定了热源的能量输出及输入到材料中的热量总量。随着焊接电流或电压的提升,热源功率相应增加,导致熔池温度上升,进而延长了凝固时间,加快了晶核形成与生长的速度,这可能引起焊缝微观结构变得较为粗大。反之,如果电流或电压设置得过低,则会导致热源功率不足以充分加热材料,使得熔池处于较低温度状态,快速冷却并固化,这种情况下容易出现未完全融合、内部气泡等质量问题。此外,焊接速度同样对熔池的凝固特性产生重要影响:较高的焊接速度能够加速熔池冷却过程,缩短其从液态转变为固态所需的时间,抑制晶粒的成长,从而获得更加细密的焊缝组织;然而,若速度过快则可能因保护气体覆盖不足而引发气孔或裂纹等问题;相反地,当焊接速率过于缓慢时,熔池存在时间较长,有利于较大尺寸晶粒的发展,最终形成较粗大的焊缝结构。

(二)母材和焊接材料

母材中所含合金元素的类型与比例能够显著影响熔池的凝固特性。比如,对于碳含量较高的钢材,在焊接时容易生成较大尺寸的珠光体或马氏体结构,这将减弱焊缝区域的韧性。虽然像锰和硅这样的合金成分有助于增强焊缝金属的强度及延展性,但如果添加过量,则可能导致焊缝内出现硬度高且脆性大的相态。此外,焊接材料(例如焊条、焊丝、焊剂等)的化学组成及其物理性能也对熔池的固化过程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优质的焊接耗材不仅有利于促进良好的冶金反应,减少焊缝内部杂质和气体的比例,还能优化整个焊接区域的微观结构。以碱性焊条为例,相较于酸性焊条,它拥有更佳的脱氧和去硫效能,可以有效降低焊缝中氧和硫的浓度,从而提升焊缝的整体韧性。

(三)熔池的物理性质

熔池内温度分布对于凝固过程中的温度梯度及冷却速率起着决定性作用。当温度梯度较大时,晶体生长方向往往与等温面垂直,有利于柱状晶结构的形成;反之,若温度梯度较小,则成分过冷现象更为显著,促使等轴晶组织的发展。此外,冷却速率的不同也会影响晶核生成及其增长速度,进而决定了焊缝微观结构的精细程度。熔池中液态金属在电弧力、重力和表面张力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发生流动,构成了所谓的熔池流场。该流场对熔池内的温度分布、化学成分均匀性以及最终的凝固特性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比如,强烈的搅拌能够促进熔池内部温度与成分更加均匀地分布,有利于晶核形成与发展,从而有助于产生更细小且均匀的等轴晶粒,优化了焊接接头的整体质量。

三、碳钢焊接熔池凝固后的组织特征

(一)焊缝区组织

在焊接结构中,焊缝边缘区域因与基材直接接触而表现出较高的温度梯度,在这种条件下,晶粒倾向于以平面形式沿熔池方向扩展,从而形成了柱状晶体区。这些柱状晶体垂直于焊缝与基材之间的界面生长,并且其增长方向与热流散失的方向相反。柱状晶体区的微观结构通常较为粗大,导致材料在不同方向上的机械性能显示出明显的各向异性特征,尤其是韧性水平较低。相比之下,位于焊缝中心部分的等轴晶体区则是在凝固过程中,随着温度梯度逐渐降低及成分过冷效应增强的情况下形成的。这里,新生成的晶核能够在所有方向上均匀地发展,产生更加细小且分布均匀的等轴晶体结构。这类组织不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而且在各个方向上的力学性质也相对均衡,特别是拥有更高的韧性值。

(二)熔合区组织

熔合区作为焊接结构中焊缝与基材间的过渡地带,其微观组织和化学成分表现出显著的非均质特性。在接近焊缝的位置,由于经历了高温作用——温度往往达到或超过了基材本身的熔化点,导致该区域形成了由粗大晶粒组成的过热结构。而靠近基体金属的一侧,则构成了部分转变区,在这里,受热处理影响的部分材料发生了相变,从而产生了具有复杂混合特性的组织结构。鉴于此区域内部性质分布不均,它成为了整个焊接连接中最脆弱的部分之一,这种不均匀性容易引发应力集中现象,进而削弱了焊接部位的整体强度及韧性表现。

(三)热影响区组织

在焊接过程中,热影响区内的不同区域由于经历的温度变化各异,导致材料微观结构与性能产生显著差异。其中,过热区作为该区域内温度最高的部分,其温度往往接近或甚至超过了基体材料的固相线温度。在此条件下,晶粒异常长大,形成粗大的组织结构,这类结构的特点是力学性能相对较差,尤其是韧性和延展性大幅度下降,成为焊接接头中裂纹易发的部位。而正火区则指的是热影响区内温度介于 Ac3 点之上至略低于固相线之间的范围,在此区域内,金属经历了重结晶过程,晶粒变得更为细小且分布均匀,形成了所谓的正火组织,从而使得材料强度和韧性都有所提升。部分相变区是指温度位于 Ac1 到 Ac3 之间的区域,在这部分区域内仅有一部分组织发生转变,最终形成了铁素体与珠光体的混合结构,这种非均匀的组织状态导致其力学性能不及正火区。此外,对于那些预先经过冷加工处理的材料而言,在热影响区还存在一个特定的再结晶区,即当温度超过再结晶温度但未达到 Ac1 时,此时材料内部发生的再结晶作用能够消除之前因冷加工引起的硬化效应,同时晶粒尺寸得到细化,进而改善了材料的整体力学特性。

结论

碳钢焊接熔池的凝固行为受多种因素影响,其组织特征决定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深入研究这一过程对优化焊接工艺、提高焊接质量至关重要。未来研究将更深入、精确,需建立准确数学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和预测,并探索新技术以控制熔池凝固行为,改善焊接接头性能。结合微观分析技术,研究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的内在联系,为开发高性能碳钢焊接材料和工艺提供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 于宸乾 , 任刚 , 黄映杰 , 等 .Q235 钢扫描激光热丝焊接工艺特性与组织性能研究 [J]. 中国激光 , 2024, 51(12):1202106.DOI:10.3788/CJL230893.

[2] 李晨阳 , 许燕 , 周建平 , 等 . 焊接工艺参数对仰焊 MAG 堆焊成形的影响 [J]. 焊接 , 2023(3):32-38.DOI:10.12073/j.hj.20220324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