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及信息化建设在检验检测机构中的应用
李建荣
重庆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引言
近年来,国家质检部门随着国家和地区的迅猛发展而显著进步,获得社会各阶层广泛关注。市场容量扩张使各部门任务更艰巨,问题频发,传统测试方法难以保证测试结果精确性。因此,需将前沿科技应用于实践,在检验检测机构加强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推动检验检测技术革新,提高检测能力,及时发现问题,保障测试结果准确,提升检验工作效率。
1 检验检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
检验检测机构是依据法律成立,运用仪器设备、环境设施等技术手段对产品或其他特定对象进行检验检测的专业技术组织。其工作流程通常包括样品接收、登记、编号、存放、留样、试验检测、报告出具、资料归档等环节。基于此,提出融合信息技术、人员、资源等多方面因素的方法并深入剖析质量管理体系(QMS)。
2 检验检测机构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确定
借鉴国内外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估方法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实际,将检验检测机构信息化水平分为建设水平、运行水平和服务效能三大类,并提出二级指标体系。
2.1 信息化建设与运行水平
2.1.1 硬件设施
检验检测机构的硬件设施有计算机设备、网络设备、传感器等。执行检验检测任务时,计算速度和存储容量等性能指标要达既定标准,网络终端需有稳定高速的网络连接能力,还应按检测工作特定需求选适宜传感器,保障测量数据精确可信[1]。
2.1.2 软件系统
软件体系是信息化进程核心环节,涵盖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及信息流管理传输,涉及报告、人员、设备和客户等要素。数据采集系统要实现自动化高效数据收集,减少人为干预;数据处理与分析软件需有强大计算和建模能力,快速准确处理分析大量数据,提高测试效率和精确度。
2.1.3 信息化管理
我国检验检测机构信息系统主要包括数据存储、安全及共享三部分。要高效处理大量信息长期存储管理所需信息,实施数据备份、权限控制、加密等措施保障数据安全完整,与相关部门及用户共享信息,定期评估优化企业信息化运营状况。
2.2 信息化服务效能
分析检验检测机构信息化工作效率,要综合评估其信息化建设,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系统、网络设备等的完善程度与技术先进性,兼顾信息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评估企业信息化服务效果时,依据信息化建设广度和规模指导企业建设,提高工作流程自动化水平,确保信息高效流通,从科技角度对企业实施有效信息管理[2]。
3 标准化建设在检验检测机构中的应用建议
3.1 完善检验检测标准化制度
为提高质量检验工作品质,需构建完善质量检验规范体系。学习国家颁布的检验检测规范,涵盖通用标准与方法,研究特定产业或领域具体需求,掌握我国检验检测标准化建设核心要素并优化,提升标准化水平。了解样品接收至报告出具全流程,认识通用仪器操作、数据处理与分析、质量控制等方法,使检验检测标准化体系更科学,研究分析质量体系并与标准体系结合控制。
3.2 加强检验检测标准化建设
合格的检验检测机构要强化工作能力,依据自身实际和国家法规制定标准制度架构,其标准化系统架构分为标准制定、术语与定义、职责与管理制度、检验检测方法、宣传推广与教育部门,成立标准化工作团队并确定领导,明确检查检测规范职责。例如规定制定标准的主管人员、技术人员、标准化工作人员等,标准化工作人员统筹组织协调标准化工作,制定工作中加强前期准备,标准化队伍制定修订发布标准文件,加强各方面交流合作汇聚智慧。
3.3 提高检验检测人员工作能力
对检测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教育,阐述工作标准内容、目的及应用方法,使其理解重要性与实际需求,针对实际工作技术难题开展技能提升训练,用案例分析确保其熟练运用检测规范。培训后考核评估,掌握学习成果并加强指导,建立以“年”“月”“季”为周期的考评与评估体系,实施奖惩机制激励改进工作,落实规范提升专业能力。
4 信息化建设在检验检测机构中的应用建议
4.1 重视检验检测信息化建设
推动我国检验检测行业信息化进程,要深化信息技术研究并应用于检验检测领域。推广信息技术在日常工作中的应用,部门领导倡导以获各部门重视,如建立信息系统减少人力投入、缩短检查审核时间、提升工作效率,分析挖掘检测数据增强政策制定科学性,为信息化建设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加大投资力度,提出解决方案选择与咨询、系统集成与定制、数据安全与风险控制等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案。
4.2 优化检验检测信息化系统
我国部分检验检测机构已构建信息系统和平台,但利用信息技术工作时存在问题,如部分软件与实际工作结合不紧密,影响工作质量,需优化信息系统。聘请专业人才完善系统满足检测工作实际需求,更新系统购置先进设备提供软硬件支持,引入技术提升信息共享水平,建立完善反馈机制,确保信息反馈渠道畅通,定期分析总结反馈完善系统提升应用效能。
4.3 做好检验检测信息化队伍建设工作
检验检测机构信息化建设涉及信息化和检验检测领域的专业知识与技术,若企业信息化开发团队未熟练掌握,施工会出问题影响质量,需加强信息化团队建设。引进具备专业技能的人才,招聘时重视其对信息化及检验检测知识技能的掌握,提高团队整体素质,重视教育与培训,为人员提供实践机会,如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信息化系统并设置问题让其解决。
4.4 加强信息化建设与检验检测工作的融合
检验检测机构应将信息化建设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让信息化技术服务于检验检测流程各环节,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样品管理、数据采集、结果分析和报告生成等关键步骤,减少人为错误,提升数据处理准确性和效率,实现数据实时监控和远程访问,便于决策者及时获取信息做出科学决策,鼓励跨部门合作,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建立统一数据平台提高数据利用率,为科研、监管和市场提供数据支持。
4.5 推动检验检测数据的标准化和互操作性
为实现不同检验检测机构间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要推动数据标准化工作,制定统一数据格式和交换标准,确保数据在不同系统和平台间无缝对接,鼓励机构采用开放接口和协议,促进互操作性,建立权威数据共享平台,具备高效数据处理和安全保障能力,实现数据集中存储管理,便于检索、分析和共享,提供用户友好界面和数据可视化工具[3]。
结论
检验检测机构信息化建设是提升工作效率、保障数据准确性和增强决策科学性的关键。通过重视信息化建设、优化系统、加强队伍建设及促进信息化与检验检测工作深度融合,机构能实现从传统模式向现代化、智能化转型,提升竞争力,更好服务社会和公众需求。未来,机构应持续关注信息化技术发展动态,更新升级系统,适应变化的检验检测需求。
参考文献:
[1] 刘念等 . 检验检测机构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研究 [J]. 中国标准化 ,2023(23):218-222.
[2] 王樉等 . 检验检测机构信息化建设方案探讨 [J]. 品牌与标准化 ,2022(S1):139-143.
[3] 张彤等 . 检验机构信息化生态系统架构的构建 [J]. 中国纤检 ,2022(1):50-52.
作者简介:李建荣(1975 年)女 山西原平 检验检测信息化 硕士 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