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建筑施工项目安全文化建设对事故预防的影响研究

作者

承洪

江阴新南方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省无锡市 214000

近年来建筑施工事故数量虽有所下降,但形势依旧严峻。在此背景下,加强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至关重要。安全文化建设作为安全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通过塑造员工的安全价值观与行为准则,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对预防事故发生具有深远意义。深入研究安全文化建设与事故预防的内在联系,提出切实可行的安全文化建设策略,对提升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水平、保障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建筑施工项目安全文化内涵与构成要素

1.1 安全文化内涵

建筑施工项目安全文化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全体参与人员共同遵循的安全价值观、行为准则以及安全环境氛围的总和。它涵盖了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制度等多个层面,是保障施工安全的核心要素 [1]。安全文化并非简单的规章制度堆砌,而是通过长期的教育、培训与实践,使安全理念深入人心,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为。良好的安全文化能够营造积极的安全氛围,促使员工主动参与安全管理,从而有效降低事故风险。

1.2 构成要素

一是物质文化层。物质文化层是安全文化的直观体现,包括安全设施、防护用品、安全标识等硬件设施。先进、完备的安全设施是保障施工安全的基础,如可靠的脚手架、有效的安全网、灵敏的漏电保护器等,能够为施工人员提供必要的安全防护。同时,清晰醒目的安全标识能够及时提醒员工注意安全风险,规范操作行为。二是制度文化层。制度文化层是安全文化的重要支撑,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等。完善的制度体系明确了各部门、各岗位在安全管理中的职责与权限,规范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行为。严格执行制度能够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有效预防事故发生。例如,通过定期的安全检查制度,能够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三是精神文化层。精神文化层是安全文化的核心与灵魂,包括安全价值观、安全意识、安全态度等。当员工树立起“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价值观,深刻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时,便会主动遵守安全规定,积极参与安全管理。如通过安全教育培训、安全宣传活动等,不断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使其从“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

2 建筑施工项目安全事故原因分析

2.1 人的不安全行为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引发建筑施工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从行为主体来看,一线作业人员因技能不足导致的误操作占比突出,如混凝土浇筑时未按规范设置临时支撑、起重作业中信号工误判吊物重心等。部分工人存在侥幸心理,将“经验主义”凌驾于安全规程之上,例如在 3 米以下短距离作业时拒绝佩戴安全带,认为“几分钟的事不会出事”。管理层的违章指挥也加剧了风险,为追赶工期强令工人在暴雨、浓雾等恶劣天气下进行高空作业的案例屡见不鲜。据某省住建厅统计,2023 年建筑事故中直接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引发的占比达68.3%,具体分布如表1 所示。

表1 建筑施工中人的不安全行为类型及事故占比

2.2 物的不安全状态

物的不安全状态构成事故发生的物质基础,可分为设备设施缺陷、材料质量隐患和作业环境不良三大类 [2]。机械设备方面,以塔吊为例,超过使用年限仍“超期服役”的塔吊存在制动系统老化风险,某事故调查显示,在起重伤害事故中,30% 与制动器灵敏度不足直接相关。脚手架作为建筑施工中的常用设备,立杆壁厚偏差超标、扣件拧紧力矩不足等问题,会使整体稳定性降低 40% 以上,极易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坍塌。

材料质量问题具有隐蔽性危害。非标安全网的断裂强度仅为标准值的 60% ,在承受坠落冲击时,瞬间撕裂的可能性极大;不合格电缆线的绝缘层耐温性能差,在夏季高温环境下,短路起火的概率显著增加。作业环境的风险叠加效应显著,深基坑施工中通风不足会导致有毒气体积聚,威胁施工人员生命安全;夜间施工照明照度低于 50lux 时,物体识别准确率下降 50% ,工人误操作及碰撞事故发生概率大幅上升。

2.3 管理缺陷

部分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不足或素质不高,导致安全管理工作无法有效开展。同时,安全检查、隐患排查治理等工作存在漏洞,不能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此外,施工组织设计不合理、施工进度安排过紧等管理因素,也会增加事故发生的风险。

3 安全文化建设对事故预防的作用机制

3.1 提升人员安全意识与行为规范

安全文化建设通过持续的安全教育培训、安全宣传活动等,向员工传播安全知识与理念,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当员工充分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时,会自觉遵守安全规定,规范自身行为 [3]。例如,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安全主题演讲等活动,激发员工学习安全知识的积极性,使其在日常工作中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同时,安全文化所营造的良好氛围,也会对员工的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促使其相互监督、共同遵守安全规定。

3.2 优化物的安全状态

在安全文化的影响下,企业会更加重视物的安全管理。从设备的采购、安装、使用到维护保养,都将严格按照安全标准进行。企业会加大对安全设施的投入,及时更新老化、损坏的设备,确保物的安全状态。同时,员工在良好安全文化的熏陶下,也会更加关注设备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并报告设备存在的问题,从而有效预防因物的不安全状态引发的事故。

3.3 完善安全管理体系

安全文化建设有助于推动企业完善安全管理体系。企业会根据安全文化的要求,不断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等,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职责,使安全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同时,安全文化强调全员参与,鼓励员工积极提出安全管理的建议与意见,促进安全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例如,建立安全奖励机制,对在安全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员工给予奖励,激发员工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

4 建筑施工项目安全文化建设策略

4.1 强化安全教育培训,提升全员安全素质

安全教育培训应突破传统模式,构建分层分类、动态更新的课程体系。针对新入职员工,设置涵盖安全法规、基础操作规范等内容的入门课程,确保其迅速建立安全认知。对于有一定经验的员工,开展高风险作业专项培训,如深基坑支护、高空吊装等,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提升其应对复杂风险的能力。同时,定期邀请行业专家举办安全前沿技术讲座,拓宽员工视野。采用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方式,利用碎片化时间,借助移动学习平台推送安全知识微视频、动画等,提高学习效率。并通过定期考核与实操演练,将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激励员工主动提升安全素质。

4.2 创新安全管理机制,推动安全文化落地

引入积分制安全管理模式,为员工的安全行为赋予相应积分,如及时发现并报告安全隐患、提出有效安全改进建议等。积分可兑换奖品、晋升机会或休假福利,激发员工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建立安全管理“黑红榜”,对安全表现突出的个人与团队进行红榜表彰,分享优秀经验;对违规行为严重的予以黑榜曝光,责令限期整改并跟踪复查 [4]。完善安全事故责任追溯机制,不仅追究直接责任人,对管理失职、监督不力的相关人员同样严肃问责,形成全方位、闭环式的安全管理责任体系,保障安全文化从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

4.3 营造浓厚安全氛围,培育员工安全价值观

打造安全文化长廊,展示安全发展历程、先进安全事迹、事故警示案例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潜移默化接受安全文化熏陶。开展“安全之星”月度评选活动,对在安全工作中表现卓越的员工给予物质与精神奖励,树立安全榜样。组织安全主题文艺活动,如安全小品表演、安全诗歌朗诵等,以生动有趣的方式传播安全理念。设立安全意见箱或线上交流专区,鼓励员工分享安全心得、提出安全问题,营造全员关注安全、参与安全的良好氛围,逐步培育员工“生命至上、安全为天”的价值观。

4.4 应用数字化技术,助力安全文化建设

搭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数字化平台,整合人员管理、设备监控、隐患排查等功能模块。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对塔吊垂直度、升降机运行速度等关键参数进行预警,确保设备始终处于安全运行状态。借助大数据分析,挖掘安全事故与隐患的潜在规律,为安全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撑。采用 VR、AR 技术开展安全培训与应急演练,模拟火灾、坍塌等事故场景,让员工身临其境感受事故危害,提升应急处置能力。通过数字化手段,打破安全管理的时空限制,提高管理效率,为安全文化建设注入新活力。

结语

总之,建筑施工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贯穿于项目全生命周期。实践中,唯有将安全文化融入物质、制度与精神各层面,提升全员安全素养,优化管理体系,才能从根本上遏制事故发生。未来,随着行业发展,安全文化建设需持续深化创新,为建筑施工行业筑牢安全防线,推动其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 刘颢臻 .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文化建设与管理策略研究 [J]. 中国科技投资 ,2025,(03):103-105.

[2] 廖宽远 . 建筑施工中的安全文化建设与管理探索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电子版 ),2024,(16):72-74.

[3] 李瑛 . 灾害社会学视域下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研究 [D]. 华北理工大学 ,2024.

[4] 何 玉 娟 . 浅 谈 建 筑 施 工 安 全 事 故 及 防 控 措 施 [J]. 四 川 建筑 ,2023,43(06):273-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