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工程预算在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的潜在价值和运用

作者

陈超

镇江宏盛智能化有限公司 江苏镇江 212000

引言:

当下建筑行业蓬勃发展,工程造价控制成为提升项目效益、优化资源配置的核心要素,如何在保障工程品质与进度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把控成本,已成为行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工程预算作为项目造价管理的关键枢纽,不仅决定投资决策的精准度,也直接影响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成本管控成效,深入探究工程预算在各阶段的实践应用与价值体现,有助于全方位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准,实现经济效益与管理效能的双重跃升。

一、工程预算在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的基础作用

工程预算于建筑工程体系而言,不只是成本核算的手段,更是落实造价管理目标的根基。凭借精准的预算编制与高效应用,能够为项目执行提供可靠指引,实现工程造价的有效把控。

1. 确立造价控制基准

工程预算作为项目建设成本的初始测算方案,在项目筹备阶段为投资决策构建科学支撑体系,通过系统化的预算剖析,项目各参与主体得以明晰工程总投资规模、关键成本构成及其分布情况,为资金规划、招投标定价以及施工组织设计等环节提供详实参照,预算编制过程能够直观呈现设计方案的经济可行性,助力优化设计方案,规避资源低效配置,预算方案确定后,便成为后续造价管控各环节的核心参照标准。

2. 规范建设成本行为

在项目建设进程中,工程预算对造价控制形成强有力的约束机制。其不仅是合同签订的重要参照基准,更是施工阶段成本监管与资金拨付的核心依据,严谨编制的预算方案清晰界定各项成本支出标准,促使施工单位在既定成本框架内合理调配资源,避免资金无序支出与盲目追加投资,工程预算还充当监督审计的重要标尺,对项目各阶段资金流向实施精准管控,提升资金使用的透明度与规范性,防范工程造价不合理增长,切实保障建设各方权益。

3. 保障项目投资效益

工程预算在强化项目成本管控、提升资金利用效能上占据重要地位,依托预算管控体系,能够对施工进程中的材料购置、人工投入、机械使用等费用实施精细化管理,及时察觉成本偏差并迅速启动纠偏程序,有效防范成本失控风险。科学编制的预算方案,能辅助建设单位精准衡量成本投入与效益产出的关系,保障项目朝着预设经济目标稳步推进,在工程竣工结算以及后期运营阶段,预算数据为投资收益测算与成本溯源分析提供可靠依据,助力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成本精准控制与效益持续提升。

从上述三方面实践路径不难发现,工程预算作为建筑工程造价管控的根基所在,在规范项目运作、达成经济指标、保障工程有序实施等维度,均发挥着无可替代的核心作用。

二、工程预算在各阶段造价控制中的实践运用

建筑工程项目涵盖多个环节且周期漫长,工程预算在不同阶段的造价管理中均发挥关键作用,通过合理运用预算手段,能够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成本管控目标。

1. 项目前期的投资决策支撑

项目立项与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预算是确定投资方向与规模的重要参考,通过初步估算项目建设所需资金总量及其构成,帮助建设单位制定科学的投资规划,明确资金筹集方式,预算还能评估设计方案的经济可行性,避免因前期决策失误导致后期造价失控,该阶段预算的精确程度,直接影响项目整体框架设计,对后续设计、招标及施工环节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 设计与招投标阶段的引导作用

设计阶段的工程预算促使设计单位在保障功能与质量的前提下,合理控制成本,防止设计方案超出经济承受范围,通过对设计内容进行经济性评估并提出优化建议,推动设计方案更具成本效益,在招投标环节,预算作为编制工程量清单和控制价的依据,为招标人评标提供标准,同时规范投标企业行为,助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合理的预算设置能够有效规避恶意低价竞标和虚高报价,实现工程质量与造价的平衡。

3. 施工与竣工阶段的动态管控

施工阶段,工程预算承担着动态成本控制的重要职责。预算数据为合同执行划定成本界限,在施工过程中指导材料采购、人员调配和机械使用等环节,通过与实际成本对比分析,及时发现造价偏差并制定应对策略,保障项目在预算范围内顺利实施,遇到设计变更或工程量调整时,预算为造价变更提供参考依据,降低工程结算风险,项目竣工后,预算资料成为结算审计的重要基础,为全过程财务管理和后期成本分析提供有力支持。

三、提升工程预算价值的路径与对策

建筑工程复杂度持续攀升的背景下,工程预算已突破传统测算功能,向动态化、精准化管理方向进阶,挖掘预算潜在价值,成为实现工程造价科学管控的核心路径。

1. 优化编制体系方法

构建科学完备的预算编制体系是提升预算价值的首要环节,需严格遵循国家规范与行业标准,结合工程实际特性,细化编制流程与技术方案,积极推动信息化工具深度应用,例如将 BIM 技术与工程量清单计价系统融合,实现工程数据的精准提取与实时更新,同时,重视预算编制人员专业能力建设,通过系统培训提升其数据分析与风险预判能力,确保预算数据的全面性、合理性与准确性。

2. 强化全过程控制机制

工程预算价值的充分释放,依赖于全过程造价管控体系的构建,自项目立项至竣工结算,需以预算为成本管理核心,贯穿设计、招投标、施工及结算各阶段,设计阶段严格把控概算,避免方案超支,施工过程中动态监控预算执行情况,对比分析计划与实际成本差异,及时纠偏,结算阶段以预算数据为依据,确保费用核定的科学公正。

3. 推动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

信息技术革新为工程预算管理带来新契机。应加快搭建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平台,整合预算数据、进度计划、物资采购等多维度信息,实现预算系统与项目管理平台的无缝对接,借助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预测技术,提升预算的前瞻性与动态调整能力,利用移动终端实现数据实时采集与反馈,增强预算执行透明度。

结语:

工程预算作为工程造价控制的核心要素,在项目全生命周期中承担基础支撑、方向指引与动态调控的关键作用,通过优化编制方法、强化过程管控、深化信息技术应用,能够显著提升成本控制水平与投资收益,面对建筑行业转型升级,持续提升预算管理的技术深度与应用广度尤为重要,未来需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体系,加速信息化建设进程,强化动态调控与精准管理能力,推动工程造价管理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参考文献:

[1] 夏志 . 工程预算在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的潜在价值和运用 [J]. 居舍 ,2020,(06):165.

[2] 周兴胜 . 浅谈工程预算在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的潜在价值 和 应 用 [J]. 现 代 物 业 ( 中 旬 刊 ),2020,(03):68-69.DOI:10.16141/j.cnki.1671-8089.2020.03.031.

[3] 周海静. 探讨工程预算在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的潜在价值和应用[J].质量与市场 ,2021,(04):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