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基于新课标的初中地理教学情境创设与策略研究

作者

佟艳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大杨树第三中学  165456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标的实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实践能力成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地理学科是一门极具综合性与实践性的学科,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对地理学科失去兴趣,产生倦怠情绪。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能够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深化对地理学科和地理现象的理解,增强其地理思维能力,提升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真实情境,增强知识应用性

地理学科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生活中处处蕴含地理知识。在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教学情境,能让学生体会到地理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牢牢把握新课标理念下对地理学科的教学要求,即“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可结合学生日常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运用课堂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和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培养其地理生活实践能力。

例如,在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中“气候”这一节教学时,教师可以联系生活中穿衣的选择来设计情境。在课堂上,教师展示中国不同地区(如北方的哈尔滨、南方的广州、西北的乌鲁木齐、青藏高原的拉萨)1 月的气温、降水等气象资料,让学生为前往这些地区旅行的家人规划出行所需的行李清单,思考在旅行中需要携带哪些衣物与装备。学生需要结合地理知识分析对比我国各地气候的差异性及其对生活的影响。通过这样的生活实际情境,学生不仅掌握了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性气候的特征,还学会了运用地理知识决策生活出行的能力。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直观情境,突破教学重难点

相较于其他学科,地理学科可能更为抽象,难以理解。很多抽象的地理概念和宏观现象,单纯依靠教师讲解,学生难以直观感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可借助多媒体工具,如动画、视频、虚拟现实(VR)等,将复杂的地理现象和地理事物的演化过程直观地呈现到课堂中,帮助学生建立地理空间概念,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契合新课标对地理学科培养核心素养的要求。

例如,在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南方地区》中“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教学时,教师讲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与区域联系,可借助多媒体设备,用动画的方式展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形成的过程。学生能够在动画动态展示过程中,了解长江三角洲产业分工协作发展的变化;还可通过播放长三角地区的卫星遥感影像及这些年来的变化视频,帮助学生理解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类型和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以及区域发展规律。

三、开展角色扮演创设互动情境,深化地理认知

在初中地理学科教学中,为深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教师可创设角色扮演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扮演不同身份,引导他们从多角度思考地理问题,增强课堂互动性与参与感。学生在扮演不同的地理实践角色过程中,能深入理解地理现象背后的利益关系、决策逻辑,形成地理综合思维与人地协调的地理观,这与新课标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相契合。

例如,在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水资源管理会议”角色扮演情境。组织学生分别扮演政府部门代表、企业负责人、环保组成员、居民代表等角色,围绕某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展开讨论。扮演政府部门的学生要提出水资源的分配政策,企业负责人要阐述企业用水需求和节水措施,环保组成员则要强调生态用水和保护水资源,居民代表表达生活用水诉求。通过不同的角色扮演,观点之间相互碰撞与协商,学生能够清晰认识到水资源对社会生产生活的重要性,理解不同主体在水资源管理中的责任与作用。

结束语:

初中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在教学中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能帮助学生以更有趣的方式了解地理现象及其背后蕴含的原理。在未来的教学中,初中地理教师要牢牢把握新课标下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核心目标,积极探索创新情境教学融入初中地理学科的更多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升,落实地理学科“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课程理念。

参考文献:

[1] 魏伟 . 新课标下初中地理课堂情境教学的实践运用 [J].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2018,34(01):23-25.

[2] 赵丽娟 . 初中地理课堂差异教学情境创设 [J]. 地理教学 ,2010,(08):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