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趋势下的未来城市空间规划应对
潘英东
陕西经协绿色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0000
引言
推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既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也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有必要对未来的城市空间规划进行前瞻性的研究与思考,构建一个既能够适应新兴技术发展又能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间,以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1 低空经济内涵特征
低空经济是以低空飞行活动为核心,以无人驾驶(或有人驾驶)飞行、低空智联网等技术组成的新质生产力与空域、市场等要素相互作用,带动低空基础设施、低空飞行器制造、低空运营服务和低空飞行保障等领域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体现为低空要素化、要素场景化、场景经济化,产业链覆盖广泛、应用场景丰富,具备融合性、广泛性,产业结构大致为上游包括原材料与核心零部件领域,中游包括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与综合服务等,下游包括各种应用场景。低空经济是苏州抢占发展机遇、推动高质量发展、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苏州篇章”的重要抓手。
2 低空经济趋势下的未来城市空间规划应对策略
2.1 统筹规划与分区管理
首先,优化空间布局,合理分配住宅、商业、工业和公共服务设施等不同功能区,确保各区域之间的协调与互补,特别是在城市老旧区域改造时,应注重与周边环境的整合,避免资源浪费和功能重复。其次,功能区的合理划分,根据城市发展需求和现有条件,明确不同区域的主导功能,避免无序开发带来的资源冲突。例如,将核心商业区与住宅区有机分开,减少交通压力,保证居民的生活便利,并针对不同区域的特点和发展潜力,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以促进各功能区的健康发展。最后,统筹规划还要求在更新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和社会公平,确保城市更新不仅关注经济效益,也兼顾生态保护与社会和谐,主要包括在功能区规划中引入绿色空间、公共设施和交通系统等,提升整体生活质量。
2.2 分层、分区、廊道构成的结构设计
结构较少的空域,需要更强的技术能力,以确保飞行的安全性;而更具限制性的结构,如管道模式,使技术较为简单的飞机能够可靠运行,但可能会减低效率并增加延误。相比之下,结构设计越简单可靠越好。空域结构的设计需要促进空域接受不同技术能力的飞行器安全飞行,具有较好的包容性,同时也要保障飞行的效率,避免延误和迟滞。综述相关研究实践,从城市规划的视角出发,面向无人机的城市低空空域的结构设计,涉及分层、分区和廊道等 3 个方面。一是按照空域高度进行分层,如亚马逊公司,在低空空域进一步划分为高速交通区域和本地低速交通区域,有针对性地进行空域层次细分;二是按照空域类型和地面空间及设施特征进行分区,界定许可区域和禁飞区域;三是设计低空飞行的廊道,具体包括垂直廊道、水平廊道和斜向廊道等,确定廊道的数量、位置和节点,如深圳美团无人机外卖采用线路逐一审批的方式确定廊道。
2.3 智慧城市技术的应用
智慧城市技术的应用为城市更新提供了强大的支持,特别是在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和智能管理系统的建设方面。其中,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基础,通过收集和分析各种城市数据,包括人口密度、交通流量、环境质量等,决策者能够获得全面而精准的城市运行状态,这些数据可以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物联网(IoT)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进行处理,帮助规划者识别城市更新的优先区域和关键问题,分析数据结果,更好地评估不同更新方案的可行性和影响,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决策。此外,建立集成化的城市管理平台,实时监控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环境状况,提升城市运营的效率,及时响应突发事件,优化资源配置。例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通过实时数据分析,能优化信号灯的控制和交通流量,减少拥堵,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并利用传感器和摄像头来收集实时交通信息,通过算法进行分析,自动调整信号灯的时长和切换频率;智能环境监测系统则通过传感器网络实时监测空气质量、噪声水平等环境因素,数据可以帮助城市管理者及时发现环境问题,并采取措施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并向公众提供实时的环境信息,增强居民的健康意识和安全感。
2.4 推动现有产城空间重构
低空经济依托于传统通用航空的经济业态,同时也融合了数字经济的特征,依赖数字信息的管理技术赋能,引入无人机物流、空中出租车、监测巡检等多元新兴服务,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源。低空经济不仅促进了城市向数字经济转型,还通过革新城市空间的利用模式,推动现有产城空间重构。这种重构要求城市规划领域重新评估和调整城市功能分区,为产业布局和城市功能升级创造更多可能性,从而推动产城融合向更高层次发展。随着低空飞行活动逐渐成为常态,传统的地面配送网络将逐步转型为高效的空中配送体系,促使城市中出现更多小型化、分散化的配送中心,从而改变现有的仓储和物流用地分布。
2.5 科学划定禁飞区
在划定城市禁飞区时,应充分考虑建筑高度、文化产业等因素。在城市规划领域,禁飞区的科学划分是保障城市安全、维护文化传承以及促进产业有序发展的关键环节。北京作为现代化大都市,拥有众多超高层建筑,如中国尊。以这类超高建筑为核心,通常会划定一定半径的禁飞区域。因为无人机等飞行器在这些超高层建筑附近飞行,一旦失控,可能会撞击建筑,不仅对建筑结构造成严重破坏,更会威胁楼内人员的生命安全。一般来说,像中国尊这样高度达 528 米的地标建筑,其周边半径 1 - 2 公里的范围可能被划定为禁飞区。在这个区域内,禁止未经许可的无人机飞行,确保超高层建筑在安全的空中环境下运行。此外,西安古城墙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象征,围绕古城墙的一定区域同样禁止无人机飞行,以维护古城墙的完整性和周边文化氛围。通过基于建筑高度和文化产业等多维度的考量,北京、西安等城市在保障城市安全运转、保护文化遗产以及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禁飞区的划分也需要持续优化和完善,以适应新的城市建设和发展需求 。
结语
低空经济的崛起推动了城市空间组织向立体化、功能复合化与产业集聚化方向发展,但同时也为当前城市规划带来了诸多挑战。在未来的城市空间规划中,应考虑构建城市复合功能地块,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并满足低空经济带来的多样化需求。此外,需注重低空经济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促进技术创新与社会接受度之间的平衡发展。低空经济的发展不仅是技术和管理层面的问题,也涉及社会层面的问题,最终将会落位到城市空间,影响城市规划。如何协调低空空域与城市物理空间的关系,如何根据区域特色实现低空空域的差异化发展,以及如何深度融合地面空间、低空空域、临近空间与硅基空间,实现人类发展的创新模式,这些问题都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未来城市空间的发展,需要相关领域的专家持续关注研究。立足存量空间优化利用,前瞻布局空间发展前沿,为中国现代化新征程探寻新的空间发展驱动力量,是中国空间发展实践一以贯之的价值追求。
参考文献:
[1] 廖小罕 , 屈文秋 , 徐晨晨 , 等 . 城市空中交通及其新型基础设施低空公共航路研究综述 [J]. 航空学报 ,2023,44(24):6-34.
[2] 王立志 . 论空域权 : 以与空间权的比较为核心 [J]. 法律科学 ( 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7,35(4):124-132.
[3] 白龙 , 路紫 , 杜欣儒 , 等 . 城市区域 ( 超 ) 低空空域无人机活动通道划设规则与方法 [J]. 地球科学进展 ,2016,31(11):1197-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