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服务地方能力提升策略
顾军 刘芳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泰州 225300
1 引言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这点是有目共睹的。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科技创新的同时也促进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和变革。高职院校作为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培育摇篮 , 其人才培养成效直接关乎地方经济的发展活力与创新能力。[1] 高职院校学生在服务地方能力方面受到制约,迫切需要多举措提升。
2 高职院校学生服务地方现状
高职院校学生通过实习实训项目,直接参与到地方经济建设中。他们将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为地方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高生产效率。其次,高职院校学生参与社会服务活动,如志愿服务、社区服务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了解社会需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高职院校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合作,开展产学研结合项目,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科研项目,推动地方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高职院校还通过举办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创新大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地方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总体来看,高职院校学生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多种方式为地方发展贡献力量。
3 高职院校学生在服务地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析
3.1 实践机会不足
尽管高职院校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做出了诸多努力,如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开展产学研结合项目等,但学生在服务地方过程中仍面临实践机会不足的问题。一方面,由于地方企业数量有限,且多数企业更倾向于招聘有经验的员工,导致高职院校学生难以获得足够的实习机会,无法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存在不足,设备陈旧、技术落后,无法满足学生实践学习的需求。此外,由于校企合作机制尚不完善,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往往难以接触到企业的核心技术和管理经验,限制了其实践能力的提升。
3.2 专业技能与地方需求不匹配
随着地方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对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技能要求也在不断变化。然而,由于教育资源的限制和课程设置的滞后性,部分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未能及时跟上地方需求的变化,导致学生所学技能与地方实际需求存在偏差。另一方面,部分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技能的培养,导致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显得力不从心,无法满足地方企业的实际需求。这种专业技能与地方需求的不匹配,不仅限制了学生个人的职业发展,也影响了高职院校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发挥。
3.3 服务意识不强
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在服务地方时缺乏主动服务的意识和积极性。他们可能认为服务地方是额外的负担,而非自身职责所在。这种消极的服务态度不仅影响了学生的个人成长,也制约了高职院校服务地方能力的提升。为了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高职院校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通过思想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到服务地方的重要性和意义,激发他们的服务热情和责任感。其次,通过举办服务地方的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项目,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服务地方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培养他们的服务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最后,将服务意识纳入学生评价体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服务地方的活动和项目,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彰和奖励,以此激励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服务意识,使他们更加积极地投身于服务地方的事业中。
4 服务地方能力提升策略
4.1 深化校企合作模式
除了建立实习实训基地这一基础性措施之外,高职院校还可以进一步深入探索和实践更为多元化的深度校企合作模式。学校可以积极与企业展开紧密合作,共同开发和设计相关课程,将企业的实际需求、行业标准和最新动态有机地融入教学内容之中,从而确保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与市场需求保持高度一致和紧密衔接。此外,高职院校可以主动邀请来自企业的资深专家和行业精英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工作坊、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宝贵且前沿的行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分享。由此,不仅能够有效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还能显著增强他们在未来职场中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4.2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高职院校应当进一步加大在实践教学方面的投入力度。除了继续沿用传统的实验室教学模式之外,还应积极探索并引入更多贴近真实工作环境的实践教学项目。例如,可以通过虚拟仿真实验技术,让学生在高度仿真的环境中进行操作练习;还可以推行项目式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实际工作中所需的技能和知识。此外,学校还应积极鼓励教师与企业界紧密合作,共同开发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实践教学案例。在实践教学中,引入行业标准和实际案例,让学生在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学习和实践,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3 提升学生服务地方意识
在当前教育体系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术知识与技能培养,更要高度重视其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的塑造。为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全面加强学生服务地方意识的教育工作。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社会实践,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自身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与担当,激发他们主动投身地方建设、积极服务社区发展的内在动力。同时,学校应与地方政府、社区组织紧密合作,搭建广阔的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地方事务、体验服务过程的机会,从而在实践中不断强化其服务地方的意识,培养出既有知识能力又有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提升高职学生服务地方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需要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为导向,弘扬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优良传统,深化产教融合,强化科教融汇,形成了鲜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和产学研协同创新品牌,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凸显。[2] 同时,需要高职院校、地方政府、企业等多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共同推动高职学生服务地方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基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探究. 王欣瑞. 中国信息界 ,2025(04)
[2] 河南工学院:瞄准需求,全力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 孙斌 . 河南教育 ( 高教 ),2024(06)
作者简介:顾军、男 1974 年11 月生 、专业方向:机械制造、数控技术、先进制造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