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摄影测量在城市规划测绘中的关键技术与挑战
刘燕 刘月彬
淄博君润工程测绘有限公司 山东省 256400
引言
数字摄影测量技术融合航摄影像、图像处理与三维建模,显著提升了城市规划测绘的效率与精度,在高分遥感、无人机、激光雷达等协同下应用广泛。然而,其推广仍面临数据处理压力、多源融合精度、遮挡干扰与建模完整性等挑战。研究其关键技术与瓶颈,有助于推动城市测绘智能化发展,提升城市规划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一、数字摄影测量在城市规划测绘中的技术路径与核心环节
数字摄影测量的城市应用流程通常包含航空摄影获取、像控点布设与空三加密、立体成图、数字高程模型与正射影像生成、地物分类与三维建模等多个环节。其中,航空摄影是数据采集的关键初始环节,常用平台包括有人机、无人机与卫星遥感系统,根据城市区域规模、测绘精度需求和作业环境条件确定合适的摄影方案。高分辨率的影像是后续高精度建模与特征识别的基础,因此在影像获取阶段需控制飞行高度、重叠度与航线布设,保证影像清晰、无畸变。空三加密是实现影像几何纠正与三维坐标恢复的核心步骤,通过布设控制点和联测点建立影像之间的几何联系,实现图像配准与三维重建。传统基于光束法调整的空三算法在高精度、高密度城区仍面临影像遮挡、纹理重复等难题,因此,结合人工智能识别辅助的自动匹配算法、点云辅助空三技术成为研究热点。立体测图则是在影像三维配准基础上,依托人机交互或半自动方式提取地物边界和属性信息,构建地物数据库,为城市规划中的道路、建筑、水系、绿地等元素提供基础数据支持。同时,DSM(数字表面模型)和 DEM(数字高程模型)的提取对于城市地形分析、可视化模拟、洪涝预警等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而随着三维城市建模需求的增加,基于多视影像密集匹配生成的点云数据与传统激光雷达点云数据融合建模成为城市三维信息表达的重要手段。该环节不仅考验算法精度与模型优化能力,也对数据存储、模型渲染、信息管理等系统能力提出较高要求。
二、数字摄影测量在城市规划测绘中的优势表现
相比传统测绘方法,数字摄影测量在城市规划测绘中展现出多方面优势。首先是数据获取的高效率与广覆盖能力,利用航摄平台一次飞行即可获取大范围、高精度的地理影像,大幅节省人力物力并缩短作业周期。尤其在城市更新、灾害应急、违建普查等任务中,其快速响应能力尤为突出。其次是空间信息的完整性与细节丰富性,数字影像不仅记录地表空间位置,还包含材质、纹理、色彩等视觉信息,有利于后续地物分类、语义提取与三维还原。此外,数字摄影测量具有良好的可集成性,可与 GIS、BIM、激光扫描等系统融合,实现多源数据协同应用,在城市管理、规划仿真、生态评估等方面提供支撑。再者,三维建模结果可直接应用于城市规划方案展示与决策分析,提升政府部门的空间治理能力与公众参与度。最后,随着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等技术引入,数字摄影测量在影像识别、特征提取、模型构建等方面逐步实现智能化,极大拓宽了其在城市测绘领域的应用边界。
三、面临的技术挑战与应用瓶颈分析
尽管数字摄影测量具有诸多优势,但其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技术难点与应用瓶颈。首先,数据处理量巨大是普遍面临的首要问题。城市区域建筑密集、结构复杂,导致影像数据体量庞大,单次航测往往生成数百 GB甚至 TB 级别数据,对后端存储、计算资源与网络传输带来沉重压力。数据预处理、格式转换、坐标纠正等操作繁琐,处理周期长且易出现错误,亟需建立高效的数据流转与自动化处理机制。其次是城市遮挡与阴影问题严重,特别在高楼林立、光照变化剧烈的城区,立面遮挡和阴影干扰使得影像匹配精度下降、地物提取不完整,影响三维建模的真实性与完整性。第三,影像精度控制难度较大,城市区域控制点布设困难,受限于场地、交通等因素,不易实现均匀布设,影响空三加密精度。对于高程精度要求较高的项目,如地下管线规划、排水设计等,误差控制难度更高。第四,多源数据融合困难,不同影像来源的时间、分辨率、影像质量存在差异,如何实现统一坐标系统下的精确配准与一致性分析,是目前制约城市三维建模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此外,城市规划测绘对成果产品的可视化与交互性提出更高要求,而目前多数摄影测量产品仍偏重数据本体,缺乏与用户需求的交互设计与功能拓展,影响其在实际规划管理中的落地效能。
四、关键技术突破与解决路径探索
为有效应对上述挑战,需从影像获取、算法优化、数据处理与系统集成等多个维度推动技术升级。在数据获取阶段,可通过无人机航测与倾斜摄影融合提高立面信息获取能力,增强建筑侧视信息表达,同时采用高动态范围影像传感器减少阴影干扰,提高图像清晰度与可识别度。在数据处理方面,应引入高性能计算平台与并行处理算法,构建分布式数据处理框架,提升大数据处理效率。算法层面,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与匹配技术可替代传统 SIFT、SURF 等人工特征提取算法,提升影像配准精度与自动化水平。在控制点布设与精度控制方面,可借助 GNSS 实时动态定位、IMU 辅助导航等手段增强控制点精度与布设灵活性,同时开发自适应误差校正模型,提升空三加密可靠性。针对多源数据融合问题,应开发统一的空间数据集成平台,基于 BIM+GIS 框架实现多源异构数据的标准化转换与多维度展示,提升三维建模的表达能力与适用范围。此外,在成果应用层面,应强化可视化建模与系统集成能力,开发面向规划人员的互动式建模平台与空间分析模块,实现测绘成果向规划分析的无缝衔接。
五、数字摄影测量在城市规划中的发展前景
展望未来,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将在城市规划测绘中发挥更为广泛而深入的作用。一方面,随着遥感平台的小型化与普及化,无人机航测将成为城市规划快速响应与常态更新的重要工具,为城市动态管理提供“快、准、全”的信息支撑。另一方面,数字摄影测量与人工智能、云计算、BIM、元宇宙等前沿技术的融合,将推动城市三维建模迈向智能化、精细化、沉浸化方向,实现从二维地理信息到多维空间数字孪生城市的跃迁。
参考文献:
[1] 赵熹 . 基于倾斜摄影测量的高精度建筑角点提取与应用 [D]. 中国矿业大学 ,2024.DOI:10.27623/d.cnki.gzkyu.2024.000700.
[2] 钟伟华 . 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矿山复垦监测方案研究[D]. 广州大学 ,2024.DOI:10.27040/d.cnki.ggzdu.2024.000670.
[3] 邹馨 . 基于倾斜摄影测量的村镇房屋调查更新与可视化应用研究[D]. 东华理工大学 ,2023.DOI:10.27145/d.cnki.ghddc.2023.000059.
[4] 舒家兵 , 马晓琪 , 冯凯 , 等 . 基于长江航道的无人机陆域地形摄影测 量 方 案 [J]. 中 国 水 运 ,2022,(S1):195-199.DOI:10.13646/j.cnki.42-1395/u.2022.s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