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吉林省冰雪文旅产业深度挖掘与发展路径研究

作者

郜广胜

长春建筑学院 吉林长春 130000

一、引言

在全球冰雪经济快速发展与我国“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冬季旅游振兴的大环境下,依托“黄金冰雪带”优质的粉雪资源与雾凇、冬捕、林海雪原、民族文化冰雪等独具特色的自然人文景观资源及民族冰雪文化资源,形成吉林省成为我国滑雪小镇的首选和中国冰雪文旅核心区定位,布局打造“一核两带”产业格局,2024-2025雪季实现接待游客1.7亿人次,营收2950 亿元,较前年增长 20% 以上。

然而,快速发展中深层次存在的难题:产品雷同、功能单一、主题不清;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不足,存在衔接不畅、缺少宾馆、高峰期拥堵现象严重等问题;冰雪文化挖掘不够深,雪地里的民俗非遗多停留在展览上,没有上升至体验层面。这些都是影响吉林由“冰雪资源大省”向“冰雪产业强省”转变的因素。

因此,充分发挥优势挖掘冰雪文旅潜力、破解发展难题、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对吉林产业升级、中国冰雪经济创新均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基于现状,从“冰雪 + 融合”出发,在摸清资源、找准问题、把握机遇的基础上提出以资源优势开发为核心,推进产品创新、服务重构、品牌营销、科技赋能的提升路径策略,以期实现提质增效,助力实现 2030 年吉林省冰雪产业规模达到5400 亿的目标,提出“吉林范式”。

二、吉林省冰雪文旅产业的资源禀赋与发展现状

(一)资源禀赋:自然与文化的双重优势

吉林省有全球稀缺的“黄金冰雪带”,具有了自然和文化的双重优势,其自然优势在于它是全球三大粉雪基地之一,吉林省雪道总面积达到1256.8 公顷,雪道总数位居全国第一位,拥有长白山、松花湖等多个国家级滑雪度假区;松花江雾凇、查干湖冬捕等生态人文景观独具魅力,接待游客量达到 1.7 亿人次以上,总创收突破 2950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超过 20% ; 从文化角度来看,东北长春地区的满族、朝鲜族的冰雪民俗等都是十分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的吉林市同样也是一个绝佳的例子,二者无疑是“冰雪 + 文化”融合发展坚实的底子。

(二)产业现状:规模扩张与结构痛点并存

吉林省冰雪产业初具规模,形成了“冰雪体育、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冰雪装备”的产业格局,长春动植物公园“西游记”夜游和林海雪原变装滑雪等项目能带动人均消费潜力超 1800+ 。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一个是同质化严重,大部分雪场都是以基础滑雪为主,没有主打项目,缺乏特色;二是与雪相关的配套设施没有及时跟上,交通不便,景区衔接不到位,住宿难;三是开发力度不够,没有深度发掘东北民俗文化特色,项目单一,大多数顾客对于该项文化体验项目并不满意。民俗活动只能停留在形式化的表演。

三、深度开发策略:构建“冰雪+”融合生态

(一)产品创新:主题化与科技赋能双轨驱动

根据吉林省目前冰雪文旅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冰雪文旅产品创新上要重点突出主题化ip 开发和前沿科技两个方面。

开展以 IP 开发为核心的挖掘当地地域文化资源的工作,在长白山全球一流滑雪胜地的资源优势下,打造“冰雪童话”系列产品,修建北欧风情冰雪城堡,在这里引入 AR 技术还原萨满传说,打造出适合市场需求的亲子剧场来增添沉浸式体验效果;活化当地的民俗文化,开办有满族冰嬉竞技体验营、朝鲜族冰雪泡菜工坊等,把非遗引入互动体验当中,提高人们对于文化传播的热情与兴趣。

利用科技融合手段应对季节性和服务上的不足,在雪季滑雪之余引进VR 滑雪模拟器、全息雾凇观景台等设施;建立“智慧雪场”整体平台,利用大数据手段进行客流实时监测和智能导流,极大地提高了景区的运营效率,降低了高峰期的拥堵率,极大提高了游客的满意度和景区的承载量。

这两条途径是相互促进的,共同把吉林冰雪文旅产品推向差异化的高水平高质量智能化发展阶段,满足不同层次群众多元化的需求,提升品牌竞争实力。

(二)服务升级:基础设施与人才体系重构

硬件优化针对游客痛点进行优化解决,对于交通的优化就采取增开高铁冰雪旅游专列、打造长白山、松花湖等核心景区接驳网,既增加了游客的接送能力,也能解决旺季拥堵的问题以及部分景区距离较远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游客反馈的交通问题;住宿方面则提供了生态木屋群落等各种特色化住宿,并采用动态定价、智能订房的方式,解决游客“一房难求”的问题,并提高卫生水平、服务水平来弥补“住宿设施参差不齐”的缺点。

在人才培育上突出专而精和国际化特点,以本土培养为主,联合吉林体育学院等高等学府设置冰雪产业学院,设置运营管理、装备技术等交叉复合类专业方向课程,建立“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按需定向输出景区规划、数字化服务等稀缺人才;同时积极向西向东引入北欧、日韩等外籍教练团队,强化滑雪教学与安全救护等专业的国际知识与技能,补齐专业的不足短板,塑造符合国际水平的服务标准体系。

(三)品牌营销:全域传播与区域联动

为了使吉林省冰雪文旅产业优势和潜力得以释放出来,必须同时发力于形象重塑、跨区联动两个层面。

在形象重塑层面要全力打造“吉林冰雪梦幻之境”这一核心品牌标志,要将“粉雪、雾凇、寒江、林海、温泉”当作吉林冰雪魅力进行深度挖掘和充分释放;用冬奥冠军的影响力作为代言为吉林冰雪代言;积极举行“# 雾凇奇遇记”创意抖音挑战赛等活动并予以全媒体渠道精准推广,准确地把吉林冰雪的信息推送给青年消费群体,利用好新媒体平台做好吉林冰雪的品牌传播,进一步提升吉林冰雪在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而只有继续强化跨区合作,才能扩大发展空间,与黑龙江、内蒙古等邻近资源富集区联合打造“东北冰雪走廊”,推出三省核心雪场的联合通票,并互推雪场、分摊客流;并且为满足东亚强国日本、韩国滑冰需求,考虑开辟国际市场直飞航班,开通对日韩滑雪旅游包机航线,将吉林省置入东亚冰雪经济循环体系内,从区域协作和国际拓展上寻找增长空间。

四、结论

吉林省冰雪文旅产业最大的矛盾就是优质资源与落后开发之间的冲突,而突破这种瓶颈的方法则是,一是通过亿文化破除同质化问题,二是借助科技手段来提升游客体验度,三是从区域协调扩大辐射面;短期主要是聚焦于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优化高峰期游客体验;中期主要是构建“冰雪 + 文化 / 科技 / 生态”的产品体系,打造出特有的吉林本土品牌;长期则是将吉林省加速融入到“一带一路”冰雪旅游圈之内,打造出东北亚冰雪经济的枢纽中心地。因此通过将资源深度产业化,则可以使“冷资源”变成“热经济”,让中国冰雪经济有新的“吉林范式”。

参考文献:

[1] 满丽莹;吉林省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2] 李琳;中国地方政府对外行为研究 ——以吉林省融入“一带一路”为例

[3] 石兆华;吉林省冰雪资源评价及旅游开发适宜性研究

作者简介:郜广胜(2004.6),男,汉,江苏省扬州市,本科,研究方向:电子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