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以党建品牌建设赋能高职院校专业育人高质量发展

作者

伏甜甜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上海市 201699

一、引言

高等职业院校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核心载体。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高职院校承担着为制造强国、人才强国战略提供人力资源支撑的任务。在新时代教育改革进程中,国家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提质培优”的战略要求,高职教育的发展重心由注重规模增长转向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高职院校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技并修的办学理念,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二、党建品牌建设的理论基础与时代背景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作为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把党建工作放在学校改革发展的全局位置。随着“双高计划”的深入实施,推动高职院校实现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成为发展的必然要求。党建品牌建设是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创新成果,具有引领方向、凝聚共识、提升组织力等重要功能。高职院校通过系统塑造具有鲜明特色和广泛影响力的党建品牌,能够实现党建工作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的深度协同。

三、党建品牌建设赋能专业育人的路径

(一)强化党建引领,夯实专业育人政治根基

高职院校党组织在专业育人中发挥着政治核心作用,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力量。党组织应切实提升政治领导力和组织力,牢牢把握育人方向。学校可以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思政专题研讨等制度安排,把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统融入专业课程、课堂教学和学生管理全过程。党员教师应主动承担育人责任,在教学、科研和服务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二)创新党建品牌建设模式,推动党建工作科学化

高职院校在党建品牌建设中应积极借鉴现代品牌管理理念,注重品牌识别体系构建与价值传播路径设计。学校党组织应明确品牌定位,凝练党建口号、标识与特色文化,强化组织形象识别。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党建管理提供了新工具。学校可以依托智慧校园平台建设党建管理系统,实现党务活动、党员学习、组织评议等功能的数字化管理[1]。线下工作与线上平台结合,提升党建工作效率与参与度。

(三)深度融合党建工作与专业建设

学校可围绕专业发展方向,设立专业党支部,明确职责分工,打造“一支部一品牌”的党建模式,发挥支部在专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在推进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应发挥党组织协调联动作用,促进与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基地、实训课程设置等方面开展协同育人。党建活动可以结合专业特色设计,如农业类专业组织红色农技服务队,工程类专业开展工匠精神教育等,使学生在实践中增强专业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提升整体育人质量和职业胜任力。

(四)建立党建品牌长效机制与评价体系

在实施过程中,应注重过程管理与动态调整,形成“规划—实施—评价—优化”的闭环运行机制。评价体系设计应体现党建工作对育人质量的实际贡献,综合运用定量指标如活动覆盖率、师生参与率、成果数量,以及定性指标如品牌认同度、典型示范效应等,全面评价党建品牌建设水平。学校还应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设立党建品牌建设专项经费,建立评优表彰制度,增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积极性与创造力,推动党建品牌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2]。

四、党建品牌赋能专业育人的实践案例分析

智慧农业工程系积极探索党建与专业融合路径,形成“ 1+6+5+8 ”党建工作法,构建系统化育人机制。“1”个根本是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任务,始终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6”个融入指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文化和制度六个方面深度融合,推动党建与业务互促共进。“5”个到位体现为组织建设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制度执行到位、活动开展到位、考核激励到位,确保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8”项工程包括先锋工程、红色课堂工程、思政育人工程等,通过项目化推进方式,增强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和创新性,提升师生的参与度与获得感,形成有力支撑专业育人的党建品牌体系。

五、党建品牌建设促进高职院校专业育人高质量发展的成效

(一)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高职院校党建品牌建设有效推动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使育人过程更加贴近产业实际。党组织引领各专业对接区域经济和行业需求,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党员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推动“双师型”队伍建设,提升教学质量和指导能力 [3]。许多学校通过党建引导校企深度合作,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增强学生就业适应性与岗位胜任力。党建品牌所形成的育人新机制,显著提升了毕业生的专业素养和社会竞争力,为服务地方产业发展输送了大量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

(二)促进专业建设与社会服务协同发展

党建品牌建设推动高职院校不断拓展服务社会的广度和深度。学校党组织立足专业优势,牵头组织党员教师参与科技服务、技术培训和产业指导,打通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的联动通道。部分院校构建了“党建 + 专业+ 社会”模式,把党建活动融入到企业技术帮扶、乡村振兴项目等具体实践中,实现专业建设与区域发展需求紧密对接。党建品牌增强了高校的社会影响力,提升了专业服务能力,也促进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与责任感,真正实现了校内育人与校外服务的双向提升和融合发展。

(三)增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推动学校治理体系完善

学校重大决策与事务管理,强化了政治导向和制度约束,提升了治理的规范性与科学性。党支部依托党建品牌,主动对接教学、科研、管理等核心业务,推动形成组织健全、分工明确、运行高效的治理格局。党建活动渗透到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学生管理等各个环节,增强了学校整体运行的协调性。

(四)党建品牌带动师生思想政治素质提升

党建品牌活动以鲜明主题和丰富载体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政治方向。党员教师在品牌建设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与生活指导,推动课堂内外思想教育协同发力。党组织定期开展红色文化教育、主题教育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历史责任感和国家认同感。

六、结论

党建品牌建设是高职院校专业育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深化品牌体系建设,能增强组织力和育人质量,提升社会认可度。高质量党建激发办学活力,明确人才培养政治方向,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高职教育提供保障,助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推动国家发展。

参考文献:

[1]窦相鹏.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基层特色党建品牌创建路径探析[J].社会与公益 ,2025,(06):13-15.

[2]张蕊 . 新时代高职院校样板党支部创建探索与实践 [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5,38(02):117-120.

[3]邵洁. 高职院校党的群团活动品牌化与学生参与度提升策略研究[J].才智 ,2025,(03):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