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研究
苏日嘎胡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左中旗民族事务委员会 029300
民族地区人口结构复杂,文化多样,宣传教育工作面临地域广阔、民族习俗差异大等挑战。传统的宣传模式多依赖阶段性活动,缺乏长期有效的组织保障和协调机制,难以形成持续深入的宣传效果[1]。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常态化宣传教育机制,是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走向持续化、系统化、规范化的重要保障。
一、当前民族地区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在的问题
1. 宣传组织保障机制薄弱
宣传组织保障机制不健全,责任分工不明确,导致宣传力量分散,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难以形成合力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教育深入开展。
2. 宣传发动机制缺乏活力
宣传教育发动机制不完善,群众参与度低,缺乏有效的动员手段,宣传活动多停留在表面,难以激发各族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宣传效果的广泛覆盖 [2]。
3. 宣传教育培训机制不健全
宣传教育培训机制不足,专业人才匮乏,培训内容和形式单一,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和领域的宣传需求,导致宣传队伍能力弱化,难以承担起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重任。
二、民族地区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有效策略
1. 构建常态化宣传组织保障机制
要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持续深入,必须构建高效稳定的组织保障机制。首先,应在党委统筹领导下,整合宣传、统战、民族、教育等部门力量,设立具体牵头单位,确保工作有专人负责、有章可循。其次,要将宣传教育所需经费纳入财政年度预算,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宣传平台建设、活动开展与人员培养,确保机制运行有物质支撑。再次,应设立宣传教育工作台账制度,明确宣传任务、时间节点、责任人及考核方式,实现“任务清单化、落实具体化、监督常态化”。此外,还可结合本地实际建立宣传示范点、试点单位,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常态化机制运行范式,为区域内系统推广提供样板经验。
2. 建立常态化宣传教育发动机制
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关键在于调动各族群众的广泛参与。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打造群众愿听、愿讲、愿参与的宣传模式。一方面,应善用民族节庆、庙会、传统文化活动等载体,融合文艺演出、主题展览、志愿服务等形式,提升宣传教育的感染力与渗透力。另一方面,依托“民族团结进家庭”“民族团结示范户”等工程,广泛开展“身边的团结故事”“民族团结榜样人物”评选活动,激发群众荣誉感和参与热情。同时要拓展新媒体渠道,依托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打造“指尖上的宣传阵地”,通过动画短片、微电影、互动话题等方式增强传播效果[3]。最终形成“线上 + 线下”“主流 + 民间”相结合的大宣传格局,让宣传真正落地生根、入脑入心。
3. 完善常态化宣传教育培训机制
宣传教育工作的成效,离不开一支政治素养高、业务能力强、民族感情深的专业队伍支撑。首先,要强化分类培训,根据对象不同,制定差异化课程内容,如针对党政干部强调理论与政策解读,针对基层人员强调实践操作与案例教学。其次,应结合本地资源,与高校、培训机构等建立宣传人才培养合作机制,探索“定向委培 + 岗位实训 + 跟踪培养”模式,推动宣传人才成长体系化。再次,要构建宣传人才激励机制,将其纳入年度绩效考核与评优评先体系,通过评选“民族团结进步宣传之星”“优秀志愿宣传员”等形式,提升岗位认同感和职业归属感。为适应数字传播趋势,还应增设新媒体运营、短视频制作、民族语言表达等实操课程,全面提升宣传队伍现代传播能力。
4. 加强常态化宣传教育协调机制
宣传教育的广泛性、系统性决定了其必须依赖多部门、高层次的协同推进。首先,应建立由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门牵头、各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协作流程与信息共享机制。通过制定《宣传教育联动任务清单》,细化具体项目、时间表、工作责任,增强执行力。其次,推动部门间平台资源共建共享,如共建宣传教育数据库、成果展示平台、舆情监测系统,实现“数据互通、资源互联、内容共用”。第三,鼓励地方政府与高校、智库、社会组织等建立合作机制,引入专业力量参与宣传内容设计、教育课程开发、评估工具研究等环节。最后,要建立宣传教育评估与反馈机制,通过定期问卷调查、群众满意度测评、效果展示汇报等方式,推动宣传教育质量持续提升、机制不断优化。
结语
综上所述,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是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任务。当前民族地区仍面临宣传组织不健全、群众参与不足、宣传人才紧缺、部门协调不畅等多方面挑战。需从强化组织保障、创新动员方式、夯实培训基础和完善协调机制等方面入手,推动宣传教育向有形有感有效方向迈进。只有真正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日常、做在平常、形成经常,才能不断增强各族人民的国家认同、文化认同和社会认同,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根基和社会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起最广泛、最深厚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黄泰博 , 陈纪 , 王慧萍 . 构建边疆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 [J]. 民族教育研究 , 2023(6):22-28.
[2] 高永久 , 杨龙文 . 意识形态安全视角下边疆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风险与优化路径 [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 51(5):51-57.
[3] 高彩红 . 民族地区学前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路径研究[C]//2024 数字化教育教学交流会论文集(下).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