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立足地域特色下的“阳光体能自然野趣·1+N”自主游戏模式初探

作者

赵莺

陕西省宝鸡市眉县第七幼儿园 722300

摘要:安吉游戏是一场以“让游戏点亮儿童的生命”为信念的游戏革命,把游戏的自主权还给幼儿,让幼儿在自主、自由的真游戏中,获得经验、形成想法、表达见解、完善规则、不断挑战,从而达到自身最大的潜能。因此,我们积极探索,不断尝试,开展了“阳光体能自然野趣·1+N”自主游戏模式,在全面开展阳光体能,促进幼儿身体素质的基础上,结合园所实际,挖掘园所特色,从幼儿兴趣点出发,全力建构室内外游戏场域,追随、支持、点燃、陪伴幼儿回归到大自然中,在与自然的深入互动中,获得经验,得到发展与提升。

关键词:地域特色 自主游戏

一、关注游戏空间与游戏环境建设,幼儿与环境深入互动。

1.院落文化尊重幼儿所思所想,体现幼儿为主

对于院落一些游戏场的设计、制作完成,改变教师主体的思路,把环境真正交给孩子。如:在草坪中,由幼儿设计、寻找收集材料、合作铺设完成多种材料铺设的“七仔小路”,感知不同路面的有趣;用亲手绘制的透光保鲜膜美术作品将单调的防护安全网变身为艺术长廊……,幼儿在和环境的互动中收获经验、获得成长,真正成为环境的实施者、参与者、创造者。

2.墙面环境成为幼儿作品的展示场

改变环创教师主体的思路,把精美环创变更为幼儿课程故事呈现与展示,让每个角落都成为孩子的展示场,园内我外处处都是幼儿完成的作品和参与的痕迹展示,真正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

3.充分利用,每个角落都成为幼儿的“游戏空间”

对于小规模园所来说,空间相对较少,幼儿园要巧妙利用每一个“角落”,让幼儿的游戏空间更加充充足。如楼梯外包玻璃幕墙采光性好,就设置图书小角;内楼梯间空间狭小,就变身为“废宝基地”;二楼平台未封闭,就设置建构小游戏区域。“游戏小角”的开发与利用,让幼儿园空间利用率加强,幼儿的游戏性更加丰富。

二、关注幼儿运动游戏发展,阳光体能强健体魄。

我们以“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为指导思想,营造一个充满阳光、活力和欢乐的良好运动环境。

1.室内外双轨并行,丰富运动游戏空间

为了确保幼儿运动游戏的开展,可开展晨间锻炼与户外游戏相结合的形式,打破班级之间的各自为政、空间不足的现状,实行楼层混班游戏锻炼活动,让班级小循环变成了楼层(年龄段)大循环,全力为幼儿体能锻炼提供保障。

2.时间设施充足,体能锻炼形式多样保障实效

幼儿园要每天开展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将体能锻炼与游戏相结合,关注幼儿的主动参与和自我管理,着眼于幼儿游戏行为,在有限的器材、场地等限制下,合理利用户外游戏物品材料及户外运动游戏设施,观察、支持、追随幼儿的游戏脚步,随机调整,促进幼儿不断生发、生长出新的游戏内容。在运动游戏中,不断提升幼儿各项运动能力,培养幼儿的勇气、团结、挑战、超越、坚持、协作等良好的品质。

3.家园携手联动,联合共建达成共识

幼儿园要建立三位一体的联动教育网络,将阳光体能活动延伸至家庭,开展了亲子运动会等活动,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共同运动,形成家园共育的良好氛围,注重个体差异,允许不同幼儿不同的表现,满足幼儿个性化的运动需求。鼓励孩子们自我评价,从而激发他们不断提高自己能力的动力,种下热爱运动的种子。

三、关注生活化游戏架构,多元互动化活动开展经常。

1.常规活动培养习惯

将游戏活动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以游戏为基本形式,重视幼儿良好常规和卫生习惯的养成,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2.传统节日品德培养

结合传统节日、季节变化等,开展了“情满中秋乐享童年”打月饼、“童心敬老 爱在重阳”敬老爱老重阳节、“暖暖冬至节”包饺子、“庆元旦 迎新年 寻年味 忆童趣”迎新年、“忙趁东风放纸鸢”清明等活动,让幼儿感受中国节的魅力,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传统美德教育,培养幼儿良好品质。

3.节庆活动丰富多彩

开展了爱国主题教育活动、“乐享劳动 欣然成长”五一国际劳动节、“致敬她力量”妇女节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以爱国为主题,以童心为特色,引导孩子认识祖国,了解劳动人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通过一系列丰富的活动来表达他们对祖国的深切祝福,让一颗小小爱国心悄然发芽。

4.社会实践丰富多样

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带领幼儿走出校园,走进生活,开展了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如“深秋漫时光 一起‘趣’远足”实践活动、“探寻博物馆,厚植家乡情”参观博物馆社会实践活动,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零距离认识家乡人,了解家乡事,感受家乡美,同时培养他们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精神; “体验田间乐,挖薯乐翻天”让幼儿感受劳动的乐趣,提升幼儿的劳动能力;“爱绿护绿,拥抱春天”植树节活动,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拉近孩子与大自然的距离,体验种植的快乐。多样化活动的开展,极大的开拓幼儿视野,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丰富了幼儿的社会性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美好感情。

四、关注师幼互动,多种样态助推教师解读幼儿游戏能力提升。

1.培训学习,统一思想,转变理念

开展了教师培训学习,让教师从理论层面深入理解自主游戏的内涵,更新教育观念,认识到自主游戏不是简单的 “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下,幼儿基于自身兴趣和需求进行的自由探索与学习活动。提醒教师尝试去闭住嘴、管住手,退后观察,完成从“管”到“看”的转变。同时,对幼儿自主游戏的定义、特点、价值以及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意义等方面,使教师深刻领悟自主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核心地位,从而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

2.研讨交流,案例分析,理清思路

教师收集在日常观察中发现的具有代表性的游戏情节,如幼儿在建构游戏中如何合作完成一个大型建筑模型等,在园内教研活动中进行分享,进行研讨,引导教师从不同角度分析案例,如幼儿的行为动机、游戏情节发展的合理性、教师的指导时机与策略是否恰当等。鼓励教师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通过思想碰撞,共同探讨出更优化的指导方案,从而提高教师在实际情境中应对各种游戏问题的能力。

3.随看随记,提炼归纳,指导行为

鼓励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观察、记录游戏碎片,在活动后记录收获与困惑,如游戏环境创设的合理性、游戏材料投放的适宜性、教师指导的有效性等,进行提炼归纳,形成完整的自主游戏活动记录,是幼儿自主游戏指导和互动不断完善和优化。

“阳光体能、自然野趣”为理念的“1+N”自主多元游戏模式的推行与实践,聚焦安吉游戏“求真”“自主”的精神内核,以园本化、本土化、立体化、常态化为实施途径,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实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儿园课程样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