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融媒体中心赋能基层社会治理的思想政治路径研究
王琛
洞口县融媒体中心 湖南洞口 422300
一、引言
在数字技术快速发展与社会治理创新的双重背景下,县融媒体中心作为基层舆论引导与公共服务的重要枢纽,其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功能拓展成为重要研究课题。本研究聚焦政策传播与矛盾化解维度,深入探讨县融媒体中心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路径赋能基层治理的内在逻辑与实践策略,旨在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借鉴。
二、县融媒体中心赋能基层治理的思想政治工作现存问题
(一)政策传播的“供需错位”困境
当前县融媒体中心的政策传播仍存在“传者中心”思维惯性,导致内容供给与基层需求严重脱节。一方面,政策解读方式僵化,多数内容停留在文件条文的简单转述,缺乏对政策背景、执行细节与群众利益关联的深度阐释。例如,某县在解读乡村振兴产业扶持政策时,仅罗列补贴标准与申报流程,未结合当地农业产业特点说明政策如何落地,导致农户对政策适用性产生困惑。另一方面,传播内容未能精准匹配受众需求差异,对老年群体、返乡青年、留守妇女等不同群体的信息接受习惯缺乏细分。数据显示,某县级融媒体平台发布的政策图文内容中, 70% 以上采用标准化书面语言,而农村地区 60 岁以上受众占比达 32% ,这类群体对数字化信息的理解转化率不足 40% 。此外,传播渠道虽多但功能重叠,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广播电台等各自为政,同一政策信息在不同平台重复推送,却缺乏针对平台用户特征的差异化呈现,导致资源浪费与传播效能稀释。
(二)矛盾化解的“深度介入”瓶颈
县融媒体中心在矛盾化解中尚未形成全流程治理闭环,主要表现为机制缺失与能力不足双重制约。从机制层面看,融媒体平台与基层治理主体间缺乏常态化联动机制,信息收集、分析、转办环节衔接松散。例如,某县融媒体“民生热线”栏目虽年均接收群众诉求 2000 余条,但因未与信访部门、乡镇政府建立数据共享通道,仅 30% 的问题得到实质性处理,其余诉求停留在“登记—回复”表面流程。从能力层面看,融媒体从业人员普遍缺乏基层治理经验与专业训练,在面对复杂矛盾时难以有效引导。某案例显示,某社区发生物业纠纷时,融媒体记者仅能进行事件报道,却无法从法律政策、群众心理等维度剖析矛盾根源,导致舆论引导停留在事实陈述层面,未能推动矛盾实质性化解。此外,情感化传播手段运用不足,在处理涉及民生利益的敏感事件时,易陷入“客观报道”误区,忽视对群众情绪的疏导与社会共识的凝聚,可能加剧矛盾对立 [1]。
(三)技术赋能与价值引领的“失衡风险”
技术应用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失衡,成为县融媒体中心赋能基层治理的潜在隐患。一方面,部分融媒体平台过度追求流量数据与技术形式创新,将算法推荐聚焦于娱乐化、碎片化内容,导致政策传播空间被挤压。某县级融媒体抖音账号数据显示,其发布的政策解读视频平均播放量不足5000 次,而娱乐类内容播放量普遍超 10 万次,形成“严肃内容边缘化”现象。另一方面,数据技术应用中的安全隐患凸显,在整合基层人口、民生等数据资源时,存在采集范围过广、存储管理不善等问题。2023 年某县融媒体中心因用户数据泄露事件,导致 2000 余条群众个人信息被非法贩卖,严重损害基层治理公信力。此外,技术赋能偏向硬件设备升级,忽视思想政治工作与技术的深度融合,如未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算法设计,导致平台出现传播导向偏差风险。
三.湘潭县融媒体中心赋能基层治理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化路径
(一)精准化政策传播
湘潭县融媒体中心积极构建“需求导向—内容创新—效果评估”闭环,致力于实现精准化政策传播。为精准捕捉基层政策关注点,中心借助多种方式开展动态需求调研。一方面运用大数据分析用户在各类平台上的行为,另一方面针对不同群体开展分层级问卷调查。针对农村老年群体,采用亲切的方言广播和深入田间的宣讲方式;针对青年群体,则精心制作生动有趣的政策解读短视频,真正做到“按需定制”。
在内容表达上,湘潭县融媒体中心突破传统文件转述模式,将政策巧妙地融入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具体场景中。通过“政策 + 故事”的叙事方式,增强内容的感染力。比如拍摄的《莲乡新貌》短视频,生动记录了特色湘莲产业扶持政策助力农户增收的实际例子,让政策变得鲜活易懂。
在传播渠道上,中心整合融媒体平台,打造“主端统筹 + 垂直分发”矩阵。在抖音等平台发布简洁明了的政策要点微解读,在公众号推出深度分析文章,实现“一次生产、多元触达”[2]。此外,还建立了一套科学的评估体系,涵盖传播触达率、群众认同度、行为转化率等指标。根据评估反馈,及时优化传播策略,形成“需求洞察—内容创新—效果优化”的良性循环。
(二)协同化矛盾化解
湘潭县融媒体中心着力打造“信息收集—情感疏导—多元联动”机制,协同各方力量化解矛盾。在信息收集方面,搭建起“线上 + 线下”的立体网络。线上开通“随手拍”端口,方便群众实时上传矛盾线索;线下组建由记者、网格员和志愿者构成的队伍,深入社区进行细致巡查,及时发现潜在矛盾。
面对矛盾事件,为有效解决矛盾,湘潭县融媒体中心建立了与政法委、信访局等多部门的联动机制,形成“线索发现—分类交办—跟踪监督—效果反馈”的闭环管理。在处理某乡镇土地流转纠纷时,联合司法局制作普法内容,同步推动成立村民议事小组。此外,中心还定期总结提炼如“积分制 + 公示”“乡贤调解 + 舆论监督”等实用治理模式,并通过“云课堂”向全县推广,促进基层治理水平整体提升。
(三)价值引领与技术赋能的“双轮驱动”策略
湘潭县融媒体中心实施价值引领与技术赋能的“双轮驱动”策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与技术深度融合。在技术层面,将思想政治工作要求融入技术底层,开发特色“红色算法”,优先推荐政策解读、文明实践等优质内容,同时建立负面信息过滤机制,净化网络环境。
在数据安全方面,湘潭县融媒体中心高度重视,制定《数据采集负面清单》,对个人信息严格实行“采集即脱敏”,并投入资金升级加密系统,切实保障数据安全。
四、结语
县融媒体中心作为基层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策传播与矛盾化解中具有独特优势与重要价值。通过构建精准化政策传播闭环、协同化矛盾化解机制,实现价值引领与技术赋能的有机统一,能够有效提升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新动能。未来,需进一步深化融媒体中心与基层党组织、社会组织的合作,推动技术创新与治理创新的深度融合,不断拓展赋能基层治理的广度与深度,为乡村振兴与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陈力丹 . 融媒体时代的基层舆论引导 [J]. 新闻大学,2021(5):1-8.
[2] 赵秀梅 . 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新媒体参与机制研究 [J]. 社会学研究,2022(3):156-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