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对林业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控策略的影响研究
徐超
宁夏绿森源林业评估咨询有限公司 宁夏银川 750000
引言
林业在保护生物多样性、调整气候以及提供生态服务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气候的变迁正在对林业的生态平衡产生影响,与此同时,林业中的病虫害也在持续地发生变化。林业病虫害的出现和扩散主要是受到环境因素的制约,而气候的变迁无疑是导致林业病虫害频发的关键因素。
一、气候变化对林业病虫害发生规律的影响
1. 对地理分布范围的影响
由于全球气候逐渐变暖,一些原本不适宜林业病虫害生存的地区因为温度升高而变得更加适宜其生长和繁殖,这也导致病虫害的地理分布向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扩展。如松材线虫病,这种疾病在过去主要在我国南部的温暖地区爆发。然而,随着气候逐步变暖,松材线虫病的分布区域开始向北迁移,并在某些北方地区开始爆发。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一些原本在低海拔地区出现的病虫害开始向高海拔林区扩散,这进一步对高海拔林区的生态系统构成了威胁。这种地理上的分布变动不仅增加了防治任务的复杂性,同时也为各个地区的森林生态系统带来了新型病虫害威胁。
2. 对发生周期和频率的影响
随着气温的上升,林业中的病虫害增长迅速,其生命周期也随之缩短。害虫的世代数量正在逐步增加,那些原本每年只出现一代的害虫,现在可能在一年内出现两代或更多代。例如美国白蛾,在我国的某些地区,由于气候逐步变暖,白蛾的出现代数从最初的一年两代增加到了一年三代。与此同时,病虫害的爆发次数有了明显的上升。那些原本每几年才可能爆发一次病虫害的区域,现在可能会每年都爆发,甚至在同一年内多次爆发。由于病虫害的发生周期逐渐缩短和发生频率持续上升,林业部门在进行病虫害的防治活动时发现,准确了解病虫害的实际状况变得越来越困难,这无疑为防治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和压力。
3. 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气候的变迁导致了林业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生变化,为某些病虫害的生长和扩散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而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上升。一方面,随着气温的上升,冬天的害虫更容易繁殖,从而增加了它们的存活率和繁殖效果;另一方面,降水模式的变化可能会对植物生长造成负面影响,这将削弱树木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为病虫害的侵袭提供了可能性。在干旱季节,由于缺乏足够的水分,树木的生长速度会减缓,这使得它们更容易受到天牛等蛀干害虫的侵害,从而导致天牛的数量急剧增加。此外,极端的气候条件,如猛烈的暴雨和强风,也可能破坏森林的生态平衡,导致树木受损,为疾病和害虫的扩散创造了有利环境。
二、基于气候变化的林业病虫害防控策略
1. 完善监测预警体系
构建和优化广泛覆盖且反应迅速的林业病虫害预警监测系统,是确保有效防治的基础。扩大监测站点的数量并优化其布局,尤其是在高纬度、高海拔的新病虫害区域和生态敏感地带。利用如物联网、卫星遥感以及无人机这些先进的信息技术工具,对森林资源和病虫害的现状进行实时且持续的监测。通过在林区设置传感器,可以实时收集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信息以及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并将这些数据迅速传送到监测中心。通过运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对监测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构建病虫害发生趋势的预测模型,并提前发布预警信息,从而为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
2. 加强生态调控
在进行林业病虫害的可持续管理时,生态调控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森林生态系统结构的优化,可以提高森林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对病虫害的抵抗力。一方面,重新配置树种结构,以提高树种的多样性,并努力推进混合林的建设。混交林有助于创造一个复杂的生态环境,不利于疾病和害虫的扩散,但不同的树种之间的互动可以增强森林的生态稳定性。通过在松树林中混合种植宽叶树种,可以有效地减少松毛虫的侵害。另一方面,加强对森林的维护和管理,通过合理地修剪和清除受损或残疾的枝条,以提升森林的通风和光照条件,同时也能减少病虫害的生长环境。此外,高度重视森林中的鸟类和有益的天敌昆虫等生物的保护,实现生物之间的自然平衡,确保生态环境的和谐。
3. 推广生物防治技术
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生物防治因其对环境的友好性、高度的安全可靠性以及持久和高效的特性,在林业病虫害的预防和控制方面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大力推广使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和植物来源的农药来预防和治疗病虫害。例如,可以使用归赤眼蜂来对抗松毛虫,或者用白僵菌来对付天牛。在生物防治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方面,正在加强努力,以筛选和选育出对环境具有高度适应性和高效防治效果的天敌生物和微生物菌株。此外,通过优化森林的生态环境,为其天敌提供更加适宜的生活和繁殖环境,从而促进其种群数量的增长和对害虫的有效控制。
4. 优化化学防治措施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环境下,化学方法仍然是林业病虫害管理的核心手段,但是,这种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首先,根据病虫害的发生模式和特性,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时,必须严格遵循使用手册来控制用量和用药时间,绝对不能过量或误用。其次,采用精确的施药技术,例如使用无人机喷雾、静电喷雾等施药工具,以提高农药的使用效果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为了确保农药在生产、销售和使用过程中都符合标准,并确保化学防治的安全与有效性,必须强化对农药使用的监管,并建立农药使用的登记制度。
结语
随着气候变化的持续恶化,林业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也可能出现新的转变,这无疑给防治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因此,要进一步深化对气候变化与林业病虫害之间的影响研究,强化科技创新,研发更为高效、环境友好和智能化的病虫害控制技术和产品,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为全球气候变化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 彭彬 . 气候变化对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J]. 农家参谋 ,2024(28).
[2] 张宪锋, 卢千. 气候变化对林业病虫害发生规律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农家科技 , 2024(39):136-138.
[3] 方宁 . 气候变化对林木病虫害的影响研究 [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2(002):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