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探究深度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作者

周炅炅

象山县西周中学 315700

引言 : 在当前教育改革背景下,传统的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需求。深度学习作为一种强调理解、批判、迁移和应用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深层加工和意义建构,与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中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和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目标高度契合。

一、深度学习的内涵与高中地理教学需求

(一)深度学习的内涵与特征

深度学习是相对于浅层学习而言的,它是指学习者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批判性思考,并能将所学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过程。其特征主要包括:一是注重知识的结构化建构,强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二是强调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如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等;三是重视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四是关注学习的迁移与应用,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真实情境中。

(二)高中地理教学对深度学习的需求

高中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区域性、实践性和动态性等特点,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和思维方法。人教版2019 高二地理教材涵盖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多个领域的内容,如“地表形态的塑造”“人口的变化”“城市与城市化”等章节,知识体系复杂且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在学习这些内容时,学生需要对地理现象进行深入分析,理解地理规律的形成机制,这就需要借助深度学习的方式。通过深度学习,学生能够将零散的地理知识整合为系统的知识网络,提高地理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进而更好地应对地理学习中的各种问题。

二、深度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教学目标重构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重构教学目标是开展深度学习的前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依据深度学习理念和人教版 2019 教材的要求,将教学目标从知识本位转向核心素养本位。具体而言,在区域认知方面,引导学生能够运用地图等工具,对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进行分析和比较,理解区域差异的形成原因;在综合思维方面,培养学生从自然和人文等多个角度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认识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在人地协调观方面,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环境观,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在地理实践力方面,鼓励学生参与地理实践活动,提高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以“地表形态的塑造”章节为例,传统的教学目标可能只关注学生对褶皱、断层等地质构造的认识和地表形态类型的记忆。而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学目标应设定为: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地表形态的形成过程和演化规律;能够运用地质构造知识解释实际中的地质现象,如山脉的形成、地震的发生等;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认识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以及保护地质环境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整合

人教版 2019 高二地理教材的知识内容丰富,但部分知识点较为分散。为了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构建结构化的知识体系。一方面,要梳理教材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将相关知识进行归类和整合,形成知识模块。例如,在学习“人口的变化”时,可以将人口增长模式、人口迁移等内容与“城市与城市化”中的城市人口变化等知识相结合,使学生理解人口变化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要挖掘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和素材,丰富教学内容。如在“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章节中,可以引入当地的农业生产案例,让学生分析当地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特点以及发展方向,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生活化。

(三)教学方法创新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深度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需要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探究性。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探究学习。在设计问题时,要注重问题的层次性和逻辑性,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例如,在学习“城市与城市化”时,可以提出“为什么会出现城市化现象?”“城市化会带来哪些问题?”“如何解决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等一系列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等方式寻找答案。结合教材内容和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确定研究项目,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活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制定研究计划、收集资料、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并进行展示交流。这种学习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如在“环境保护”章节中,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当地环境问题调查与分析”项目,让学生实地考察当地的环境状况,分析存在的环境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资源,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 [2]。人教版 2019 教材配套了丰富的数字资源,如地理视频、动画、虚拟实验等,教师可以合理运用这些资源,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地理知识。例如,在学习“地球的运动”时,通过播放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动画,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球运动的规律,理解昼夜更替、四季变化等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

结论

深度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是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通过教学目标重构、教学内容整合和教学方法创新等策略的实施,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结合人教版2019 高二地理教材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不断探索和完善深度学习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李健. 探究深度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 高考, 2024,(13): 31-34.

[2] 赵娟 . 深度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讨 [J]. 天天爱科学( 教育前沿 ), 2023, (11): 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