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促进小学德育发展的实践研究
贾旭
博野县兴华小学 河北省保定市 071300
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多元文化不断碰撞,小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极易受到不良文化的影响。而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是开展德育工作的宝贵资源。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能为小学生的品德塑造提供坚实的文化根基,因此,开展传统文化促进小学德育发展的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立足课程,深刻融入
立足于小学课程基础之上,我们能够深刻融入了传统文化精髓,引导学生们深入了解和传承我们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
语文课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如学习古诗词时,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家国情怀和高尚品德;讲解经典文言文,让学生感受古人的道德智慧。例如,在学习《示儿》时,教师可以通过介绍陆游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理解诗人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
道德与法治课程:将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与课程内容相结合。如在讲解“友善”这一主题时,引入“孔融让梨”的故事,让学生明白谦让是一种美德;在讲述“诚信”内容时,讲述“曾子杀猪”的典故,使学生深刻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
校本课程开发:学校可以根据地域文化特色和学生需求,开发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如开展书法、国画、剪纸、戏曲等艺术课程,让学生在学习艺术技能的同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或是开设传统礼仪课程,教授学生基本的社交礼仪、家庭礼仪,引导学生学习古人尊老爱幼、孝悌等优良品德,如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敬老活动,培养学生的孝心和文明素养 [1]。
二、树立理想,指导成长
培养学生远大的理想,是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小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我们应该给他们足够多的传统文化熏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将传统文化思想植入心中并发扬光大。一是以国学经典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三字经》是启蒙读物,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里的瑰宝。通过诵读《三字经》,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三字经》这本书,然后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相关内容,同时配合朗读、讲解等方式加深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理解。随着学生年龄增长和知识的积累,可不断地增加难度,从简单的句子到段落再到篇章等。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活动,鼓励他们阅读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如《论语》《孟子》等,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中汲取营养,积极传承中华文化。
二是充分利用传统文化中的榜样人物来激励学生。孔子曾说过:“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他认为志向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所以要想取得胜利就必须有坚定的意志和明确的目标。为了鼓励学生们树立远大的理想,教师可运用榜样人物来激励学生,让他们明白只有努力奋斗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并且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岳飞、文天祥、郑成功等民族英雄的事迹,让他们认识这些伟人身上所具有的优良品质,如忠诚爱国、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等,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激励他们努力学习、奋发向上。当然,除了上述几位历史人物外,还有许多古代名人值得学生学习,他们不仅德才兼备,而且心怀天下苍生,深受世人尊敬。例如:范仲淹、诸葛亮、欧阳修、苏轼等,他们都是古代有名的文人志士,虽然时代不同,但他们身上所具备的精神品质却是相通的。因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榜样,讲述他们的生平故事,弘扬他们的高尚品德,这样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又能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勇往直前,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
三、开展活动,培养品质
传统节日活动:利用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例如,春节时组织学生写春联、剪窗花、包饺子,让学生了解春节的习俗,感受家庭团圆的温暖和传统文化的魅力;清明节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开展祭奠先烈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感恩之心。
经典诵读活动:定期举办经典诵读比赛,鼓励学生诵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大学》《中庸》等经典著作。通过诵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同时领悟经典中的道德教诲。
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文化古迹等,让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如参观当地的民俗博物馆,了解传统手工艺的制作过程和背后的文化故事;游览历史文化名城,感受古代建筑的魅力和古人的智慧。此外,还可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如到敬老院看望老人,践行传统文化中尊老爱老的美德[2]。
四、结语
小学生的生活阅历还很有限,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也不够深刻。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引导孩子们去感受和体验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美德与智慧。由于小学学生年纪小,可塑性强,且大部分都处在人生道路的起步阶段,所以他们更需要接受德育教育,而德育教学可以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帮助他们从小养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为今后的人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鉴于此,我们可以尝试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小学德育教学之中,用传统文化滋养学生的心灵,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当然,想要真正发挥出传统文化的作用,就必须让学生乐于接受并主动学习传统文化,这样才能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促进他们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欧阳欣欣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融合策略 [J]. 华夏教师 ,2025(3):17-19
[2] 纪玉玲 , 殷月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应用价值及策略[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 文摘版 ) 教育 ,2025(2):021-024
此论文为保定市教育科学研究 " 十四五 " 规划课题“传统文化促进小学德育发展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404013 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