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高职服装专业视角下企业工装设计的流程优化路径

作者

张晓明 路佳仪

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 河北邢台 054000

摘要:随着企业对工装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工装设计的质量与效率愈发关键。本文从高职服装专业视角出发,深入剖析企业工装设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优化路径。通过优化流程,旨在提升工装设计的科学性、实用性和美观性,满足企业多样化需求,同时也为高职服装专业学生提供更贴合实际的实践指导,促进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高职服装专业;企业工装设计;流程优化

企业工装不仅是员工工作时的着装,更是企业形象、文化和安全保障的重要体现。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优秀的工装设计能够增强员工归属感、提升企业辨识度。高职服装专业作为培养服装领域实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对企业工装设计流程有着独特的理解和实践经验。然而,当前企业工装设计流程在诸多方面存在不足,亟待优化。

一、企业工装设计流程现状及问题分析

在需求调研阶段,多数企业在工装设计需求调研时,主要通过与企业管理层简单沟通获取信息,缺乏对一线员工实际需求的深入了解。这种单一的调研方式导致设计出的工装无法满足员工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便利性和舒适度要求。在调研过程中,往往没有充分挖掘企业文化内涵并将其融入工装设计。工装未能准确传达企业价值观、经营理念等核心文化要素,使得工装在塑造企业形象方面的作用大打折扣。另外,从设计方案制定阶段来看,部分工装设计师过于追求设计的新颖性和时尚感,而忽视了工装在实际工作场景中的实用性。例如,一些工装的款式设计复杂,影响员工工作效率,或者选用的面料不适合工作环境,导致穿着不舒适。工装设计涉及服装专业知识,还需要考虑人体工程学、安全防护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但目前设计过程中,各专业之间缺乏有效的协同合作,导致设计方案存在缺陷。

从样品制作与审核阶段来看,样品制作环节有时未能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执行,工艺细节处理不到位,如缝制工艺不精细、版型不准确等,影响了工装整体质量和效果。企业在工装样品审核时,缺乏明确统一的审核标准。不同部门和人员对工装的评价标准不一致,导致审核过程反复,延长了设计周期。此外,在工装批量生产过程中,存在生产进度把控不严、质量监控不到位等问题。可能出现交货延迟、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情况,影响企业正常使用。工装投入使用后,企业缺乏有效的售后反馈机制,不能及时收集员工对工装的意见和建议,无法对工装进行改进和优化。

二、高职服装专业视角下的企业工装设计流程优化

(一)需求调研阶段的优化

高职服装专业强调实践调研的重要性,除与企业管理层沟通外,应组织学生深入企业一线,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小组访谈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员工对工装款式、功能、颜色等方面的需求[1]。例如,针对制造业员工,重点调研其在操作机器过程中对工装灵活性、防护性的要求;对于服务业员工,关注工装的舒适性和整洁度需求。另外,引导学生参与企业文化调研,通过查阅企业资料、参观企业展厅、与企业内部文化专家交流等方式,提炼出企业核心文化元素,并将其巧妙融入工装设计理念中。如将企业标志色作为工装主色调,或者把企业标志性图案以巧妙的方式应用于工装细节设计上。

(二)设计方案制定阶段的优化

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将创意与实用性相结合的能力。要求学生在设计工装时,充分考虑工作场景特点和员工操作习惯。例如,为物流行业设计工装时,增加口袋数量和合理布局,方便员工携带工具;选用耐磨、易清洗的面料,确保工装在高强度工作环境下的耐用性。此外,依托高职服装专业的跨学科资源,建立多专业协同设计团队。邀请人体工程学、安全防护等专业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工装设计。人体工程学专业人员负责对工装的版型、尺寸进行优化,确保穿着的舒适性;安全防护专业人员根据不同工作环境,提供相应的安全防护设计建议,如防火、防静电等功能设计。

(三)样品制作与审核阶段的优化

利用高职服装专业的实训基地优势,加强学生样品制作工艺训练。在样品制作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工艺标准执行,注重每一个细节处理,如领口、袖口的缝制工艺,以及版型的精准度调整。同时,引入先进的服装制作设备和技术,提高样品制作质量和效率。除此之外,制定详细统一的工装样品审核标准,涵盖外观质量、尺寸规格、物理性能、安全性能等多个方面。组织企业相关部门负责人、服装专业教师和学生代表共同参与审核,确保审核过程公正客观[2]。审核结果及时反馈给设计团队,以便进行针对性修改。

(四)批量生产与售后阶段的优化

借鉴高职服装专业实践教学中的项目管理模式,对工装批量生产进行全程管控。制定详细的生产计划,明确各阶段的生产任务和时间节点,加强与生产厂家的沟通协调,实时监控生产进度和质量。建立质量检验制度,对每一批次工装进行抽检,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与此同时,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售后反馈渠道,鼓励员工对工装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定期收集员工意见和建议,组织服装专业师生和企业相关人员进行分析研究,对工装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和优化。同时,将售后反馈信息作为后续工装设计改进的重要依据,形成良性循环。

三、优化流程的实施保障

一方面,加强高职服装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具有企业工装设计实践经验的教师,充实教学力量。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企业工装设计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参与工装设计项目,并为企业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另一方面,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基地和真实的工装设计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学校则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人才培养等服务,实现互利共赢。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共同开展工装设计流程优化研究与实践,推动企业工装设计水平的提升。此外,利用信息化技术,搭建工装设计管理平台[3]。在需求调研阶段,通过在线问卷系统快速收集数据;在设计方案制定阶段,利用数字化设计软件进行虚拟展示和模拟测试;在生产和售后阶段,借助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订单跟踪、质量监控和售后反馈的高效处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将大大提高工装设计流程的效率和管理水平。

四、结语

通过从高职服装专业视角对企业工装设计流程进行优化,能够有效解决当前工装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工装设计质量和效率,满足企业对工装在功能性、美观性和文化性等多方面的需求。同时,这一优化过程也为高职服装专业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促进了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的紧密结合,推动了服装专业教育与企业工装设计行业的协同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应持续关注工装设计领域的新趋势新技术,不断完善工装设计流程优化路径,为企业打造更加优质的工装产品。

参考文献

[1]刘倬羲.服装设计在新媒体时代的创新路径浅析[J].西部皮革,2023,47(04):26-28.

[2]龙赛兰.服装设计管理体系在服装设计创新中的应用研究[J].化纤与纺织技术,2023,52(02):180-182.

[3]王琦,任超.离散制造企业工装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21,(03):43-44.

该文章为邢台市2024年校级横向课题,课题名称:《 企业工装设计开发》,课题立项号:课题编号H24080。成果论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