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多维融合 助力知识构建

作者

王蓉 贺妍

泉交河镇中心学校 413043

新课改中提到各学科之间不是彼此独立的,是成体系的。学科融合就是承认各学科之间的差异,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学科间相互渗透活动。融合各学科的方法、思想和结论,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禁锢和彼此之间的独立性,将各学科知识形成一个系统的网络,充分发挥各学科之间的优势和独特魅力。学科融合对教师来说即是挑战也是创新,学科融合要求教师合理地将自身学科与其他学科串联起来,拓宽学生学习的范畴,更好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学科融合是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产生创新性成果的重要途径。但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难以找到合适的方式更好的将自身学科与其他学科融合,所以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目标,进一步研究小学数学多学科融合发展的教学策略迫在眉睫。从新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来看,其更加强调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因此,培养学生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思维、数学的语言也一跃成为小学数学教育的重中之重。正因如此,本文在探索多学科融合教育的方法途径时,将会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主旨来展开阐述。

一、融合语文环境,促进理解能力发展

语言是人类进行信息交流的符号和工具,也是学习所有学科的基础。人文性和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最大特点,逻辑性和和科学性则是数学的侧重点,数学往往伴随着一些抽象的、枯燥的概念、公式以及定理。在数学课堂中如果能添加成语、诗歌、顺口溜、数学故事等等,立马会让数学课堂变得有声有色,立体丰富起来。

例如,在一年级上册《10 以内数的认识》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倒背如流的诗歌《山村咏怀》“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融入进来,让数学知识变得朗朗上口,灵动起来,让学生倍感亲切和熟悉。在教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一课时,教学中引入唐代诗人王维的《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宋代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数学课程中既巩固了古诗词,又丰富了数学课堂活动,同时也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既能让学生感受前人的智慧和想象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数学的新鲜感。

二、融合实践劳动,促进感知发展

我国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此可见动手实践的重要性。“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在小学数学教科书中每个章节都可以看到,动手实践已然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现行的人教版数学教科书中“你知道吗”“生活中的数学”等等都是关于数学与其他学科融合的资料,它既介绍数学知识,又涵盖了其他学科知识,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层面,扩宽学生视野,同时也为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数学问题创设了条件。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轴对称图形 时,有这样一道题“如下图所示,将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两次,再剪一下,那么展开这张纸得到的图形是( )”。

教师如果只是一味地让学生通过看题做题来得到答案,达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可以让学生先动手尝试,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纸按题目要求折一折,剪一剪,然后通过对比结果找到答案。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数学与美术的剪纸活动结合,把抽象的轴对称图形知识简单化、具体化,在这一实践过程无意的提升了学生的几何空间想象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注重跨学科实践活动,既丰富数学知识又培训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兴趣度,丰富了教学形式,更有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融合科学思维,提升逻辑能力

科学是观察和解释已有的客观世界,数学则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的把握和定量的刻画。将科学的洞察力,不屈探究精神运用到数学的学习活动中能激发学生不断实践、反复摸索,深入研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逻辑能力,从而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一课时,教师可提前要求学生先尝试观察本月气温的变化过程,并每天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等气温变化图记录好了,学生的折线统计图也就基本掌握了。这种模式的学习过程必然比传统课堂要有意思,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增加学生的关注度和兴趣度,同时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化,有利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核心素养提高。

四、融合音乐教学,提高审美素养

音乐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艺术。音乐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它能使人放松、也使人亢奋。音乐被称之为听觉艺术,在赏析音乐作品时,需要学生用心感知它的律动美并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这样才能实现听觉上的盛宴。音乐与数学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数学课堂中贯穿与音乐相关的知识,能使原本枯燥沉闷的数学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也能使学生在感受音乐的理性美中学习知识,提升审美素养。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比》这一课时中的“黄金分割比”时,教师可以先通过播放儿歌《小跳蛙》,让学生感受儿歌带来的欢乐氛围。接着教师出示计时器,再次播放儿歌,让学生在听到高潮时喊“停”,并记录下高潮播放的时间段,同时让学生算一算这首儿歌中高潮时间段和儿歌总时长这两者的比,学生会神奇的发现这个比值接近于 0.618。然后教师向学生介绍与黄金分割比0.618 相关的音乐知识:“大部分乐曲的高潮部分都开始于整段乐曲时间的黄金分割比 0.618 处,比如拉赫曼尼诺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贝多芬的《悲怆奏鸣曲》、里姆斯-柯萨科夫的《天方夜谭》等等,都将高潮开始处设在了‘黄金分割点’的位置。其实除了乐曲,黄金分割比在乐器上也有体现,比如小提琴的共鸣箱最宽处和箱长之比,以及共鸣箱最厚处与箱体最窄处之比,都符合“黄金分割法”,这也就是为什么小提琴会如此动听的原因。”像这样在数学教学中引入与音乐有关的知识,能让学生感受、欣赏美妙的音乐的同时,感受到数学内在的奇特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五、结语

其实数学还可以与其他很多学科相融合,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去探索、发现和实践,从而设计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各学科融合的目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内容更加丰富多次;过程更加简单明了;方法更加灵活多样,将数学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促进学生思维的全面开发。为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创新型科技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庄自如. 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J]. 名师在线,2019(34).

[2] 林秀丽 . 跨学科融合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与思考 [J]. 小学数学教育 ,2020(Z1).

[3] 高小琴 . 多学科融合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分析 [J]. 数学大世界 ( 上旬 ),2019(11).

[4] 颜涵瑜 . 小学科学与数学教学的有效融合 [J]. 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