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会计成本管理角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研究
闫小芳
天津科电石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270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经济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经济的增长带动了企业的发展,但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企业必须在各个方面都进行改进,以提高自己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基于此,本文对从会计成本管理角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方法进行了研究,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会计成本管理;企业;经济效益
前言:
随着经济模式的重塑与行业竞争边界的消解,企业的价值创造方式也在不断改变。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盈利空间越来越小,会计成本管理逐渐超越了传统会计的职能边界,逐渐发展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支撑。
1 会计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管理观念相对落后
当前会计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管理观念的滞后。科学的管理理念是企业经营的重要决策支持,它应该随着行业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更新。但是,有些管理者仍然把成本控制和内部财务核算等同起来,这种认识上的偏差造成了管理范畴的局限。现代会计成本管理不仅要考虑生产过程中的显性成本,还要考虑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成本、市场环境变化带来的机会成本等复杂的成本因素。由于缺乏系统性视角,企业在制定成本战略时往往忽略外部因素,导致管理方法脱离现实需求,难以构建适合企业战略发展的成本管控系统,从而制约了企业资源配置效率与价值创造能力的提高。这就要求管理者及时更新经营观念,构建多元视角的成本管理认知架构[1]。
1.2管理方式不适宜
会计成本管理有效性的缺失也表现为管理工具缺乏与业务场景相匹配的问题。目前,一些企业仍然依赖于标准化的成本计算方法(如分步法、品种法),这些方法操作简单,但难以满足动态变化的市场需求。尤其是随着产品结构不断更新和客户个性化需求不断增加,传统核算模式极易与生产流程重构和资源优化配置等实际问题产生结构性矛盾。由于缺乏以价值链为基础的动态成本分析框架,企业在已有方法和可变成本要素之间难以适配,造成成本归集失真和决策信息滞后。这种“工具-情景”分离的状态,不仅降低了成本数据对战略导向的价值,而且容易造成资源分配偏差,限制了敏捷竞争环境下企业成本优化的空间。因此,建立一套灵活的、可伸缩的成本管理方法体系,是提高企业成本反应能力的重要突破口[2]。
1.3企业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
企业会计成本管理效率的瓶颈也表现为职业能力与产业发展需求的错位。目前,我国部分财会人员存在结构上的缺陷,如知识体系碎片化、技能迭代落后等,很难适应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成本管理情景的多维度拓展。随着业财融合的不断深入,成本动因日趋复杂,传统的核算能力已经不能适应复杂的管理需要。尤其是在数据驱动的决策环境下,企业会计人员如果不具备非财务信息集成、成本预测模型构建等高级能力,就会造成成本控制和业务流程脱节,影响管理决策的有效性。人力资本与岗位需求之间的匹配不平衡,不仅限制了对成本数据的深度挖掘,还可能引发系统管理风险,进而影响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和核心能力培养。因此,建立可持续的职业能力开发机制,促进会计人员由“会计执行者”向“价值管理者”转变,是破解企业成本管理“瓶颈”的重要途径[3]。
2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有效方式
2.1增强企业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
实施全员成本文化重塑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核心途径。当前制约我国企业成本管理效率提升的关键瓶颈是传统成本控制模式和组织行为模式的割裂,需要建立系统意识培养机制来突破这一认知壁垒。构建基于战略导向的成本共识沟通机制,使成本管理由财务部门的专门化功能提升为跨部门协同的价值链管理。本项目拟通过建立制度化的培训机制和跨部门合作平台,加深员工对全过程成本驱动因素的认识,特别是对嵌入业务过程的非显性成本因素识别能力。这既要求会计人员突破核算思维模式,掌握战略成本分析工具,更需要通过业绩激励机制,把成本优化目标转变成各个部门的自律管理行为,最终形成认知迭代-行为转换的良性循环,从而实现成本管理有效性和企业价值创造能力的同步跨越[4]。
2.2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
持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需要财务团队专业化转型来支持,特别是在业财深度融合的趋势下,财务人员的能力结构迫切需要由基础核算向战略决策支撑转变。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知识断层和技能落后的问题,企业应该建立一个多维度的能力提升系统:通过系统的知识更新机制,把会计准则演化、数智化工具运用等核心要素融入到分层的培训框架中,保证各级财务人员能够及时掌握前沿的方法。同时加强实践能力培养,通过跨部门轮岗、业务情景仿真等手段,提高非财务信息综合分析能力。在此基础上,构建动态的业绩评价体系,将成本优化贡献和数据分析深度等战略性指标纳入评价维度,并以差异化的激励机制激发专业潜力。这一能力重构路径,不仅可以突破传统财务工作的功能界限,还可以推动财务团队向价值创造中枢转变,为精细化成本管理提供智力支持。
2.3加强企业会计成本监督和审核
要优化企业经济效益,就必须构建会计成本控制系统闭环,并通过对会计成本控制机制进行重构,才能不断提高企业效益。当前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监管缺位和反馈滞后等问题,亟需建立一套涵盖事前预警、事中控制和事后评价的多维度监控机制。在制度层面上,以风险为导向,重构成本核算准则,将环境成本和隐性成本等新兴因素纳入审计框架,通过信息系统实现全过程的追踪和异常波动的实时监控。在实施层面上,需要加强审计队伍的专业化配置,利用业审联动机制,打通财务数据和业务场景的验证通道,保证成本采集真实、资源合理分配。在此基础上,引入独立第三方审计的协同机制,不仅可以从外部视角发现过程缺陷,还可以利用行业标杆数据对成本控制水平进行对标优化。构建立体监管生态,有效提高成本信息决策有用性,推动企业由合规管理向价值管理转型,形成风险防控和效益提升双保障[5]。
结束语:
作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核心引擎,会计成本管理的效能得以释放,必须建立一个以战略为驱动的管理系统。面对“数字化转型”和“价值链重构”的双重挑战,企业需要在认知、能力和机制三个层面上实现“三维协同”。其次,以财务团队“数字化转型”为支点,实现成本管理由“记账”向“预测性”的转变;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智能化技术的渗透监督系统,实现成本数据流和业务流的实时映射和动态纠偏。这一战略框架的建立,不仅可以突破传统成本控制的物理边界,而且还可以通过管理会计工具的深入应用,使成本优化成为企业核心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制度约束、技术赋能和文化浸润形成良性互动,企业才能不断地从节约成本向创造价值转变,在动态竞争环境下构筑差异化成本优势的护城河。
参考文献:
[1] 杨磊.从会计成本管理角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研究[J].当代会计, 2023(17):1-3.
[2] 刘丽.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的应用研究全面预算管理[J].中国农业会计, 2024, 34(12):6-8.
[3] 刘丽.全面预算管理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农业会计, 2024(12).
[4] 刘鹤磊.基于项目成本管控提升企业经营效益的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经济管理, 2023(3):3.
[5] 魏红红.企业会计管理在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中的 重要性分析[J].电子乐园, 2023(2):0241-0243.